《我曾為世界徹夜不眠》是喻言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3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詩作,包括《我的歷史觀察》《四季歌》《雲上的日子》《向植物學習》等等。該書有深長的寓意和象徵意味。僅從詩集標題來看,“我”既是日常之“我”,又是隱藏在日常面具下的本真自我。“世界”既是戴著面具的不真實的世界,也是詩人本真自我牽掛和守護的生機盎然的世界。“徹夜不眠”,是因為詩人常常被日常之“我”和本真自我、庸常世界和本真世界之間的斷裂與爭吵驚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曾為世界徹夜不眠
- 作者:喻言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4萬字
- 首版時間 :2022年3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六輯:第一輯《我給天空動手術》主要表達作者對世界的哲學的思考;第二輯《有多少人站在黑暗中的陽台抽菸》所選詩作大多是對自我人生的反思;第三輯《所有的河流都在奔命》所選詩作俱為眾生相的呈現,或者說為世相描繪,蘊含作者對國民性、人性的反思與批判;第四輯《一群表情嚴肅的人從我樓下走過》是對世界的另類解讀;第五輯《一隻螞蟻正跨越泰晤士河》是其旅居英倫時寫作的作品,有對這個陌生國度的現實與歷史的探究與批判,也有站在一個完全打開的視野中,對世界的觀感;第六輯《機器人時代》選取了兩組詩,《機器人時代》是詩人對未來智慧型時代發展對人性異化的擔憂,而《一條魚的命運及其世界觀》是從魚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社會的荒誕。
作品目錄
第一輯 我給天空動手術 | 第二輯 有多少人站在黑暗中的陽台抽菸 | 第三輯 所有的河流都在奔命 | 第四輯 一群表情嚴肅的人從我樓下走過 | 第五輯 一隻螞蟻正跨越泰晤士河 | 第六輯 機器人時代 |
---|---|---|---|---|---|
我趕著一群石頭上山 徒勞 我的歷史觀察 夏夜,躺在童年的山坡上 我們無力阻擋黑夜來臨 我給天空動手術 天空是一塊巨大的墓地 無意中,我建起一個宇宙 四季歌 雲上的日子 植物在春天舉起義旗 沒有一株青草喊疼 大地沒我們想像那樣踏實 天空是一頂帽子 我的床上藏著一群野馬 我看見山巒在漂泊 傍晚,走過油菜花田 我想與一匹馬說說話 我在山中養著一群石頭 外星人為何至今沒入侵地球? 向植物學習 | 我正率領整個天空前行 坐待日落 有多少人站在黑暗中的陽台抽菸 每天晚上我都把自己槍決 勇敢的心 天塌下來 喊 我去山中召開秘密會議 中年男人的睡夢會暫停 每個人最後就剩一把骨頭 有那么一刻,全世界只有我醒著 我與這個世界相距甚遠 我曾經是個憤怒的人 我曾為世界徹夜不眠 這一天,我不配寫詩 我要在春風中洗一場大澡 風穿過樹林 我一直誤會了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越獄犯 遠行 藐視 放下武器 握手 感悟 臉譜 理髮記 氣味 鏡子 | 我們都是皇帝的親戚 切洋蔥 思想者沒有頭髮 仰望星空的人 井底蛙 香菸 未見證的死亡就不是死亡 一群螞蟻搶劫一顆飯粒 垃圾桶 向您學習 天下烏鴉一般黑 創業 有人在月光下磨刀 有一個人 我是一個好人 所有的河流都在奔命 微笑 悲傷的嗅覺 稱呼 演講家希特勒 我的父親與眾不同 乞丐 瞎子 談人生 大嫂 二哥 演講家 微信群 出租親人 廚師 | 大雁塔 空氣 火柴 真相 扔石頭 春雷 空山新雨後 罪惡 雕像 鞠躬 萬古愁 一群表情嚴肅的人從我樓下走過 感謝快遞 蘑菇 催眠 春日 秋天來了 我用打火機烤熟一條魚 這個國家是我虛構的 1980年代的愛情 | 午餐 落日 我正粗暴地進入資本主義 告別倫敦 一隻螞蟻正跨越泰晤士河 有的時候,我可能是另外一個人 一隻海鷗 愛丁堡 上帝的午餐 利斯河 雜萃 蘇格蘭的陽光照耀一個 美食家的靈魂 殺死比爾 | 機器人時代(組詩) 一條魚的命運及其世界觀 |
後記 |
創作背景
2014年的夏夜,喻言的詩歌情緒被激發,寫下輟筆多年後第一組詩《我的內心住著一頭豹子》。2015年後,喻言便保持著每年百餘首詩歌的創作量。截至2021年春,其已創作、存留七百多首詩。但要從七百多首詩中甄選詩歌納入詩集,對於寫作者而言,的確難以取捨。於是,喻言找到詩人劉太亨、龔靜染等,他們用多年的寫作和博覽的眼光各自幫喻言做了一輪甄選,最終形成了詩集《我曾為世界徹夜不眠》。
作品鑑賞
孤獨主題
《有多少人站在黑暗中的陽台抽菸》是一個詩題,也是喻言對他的同一類型詩歌的整體性命名,潛台詞都是“孤獨”。面對這個永恆得泛濫成災的主題,喻言別出機杼地使用了加法,“越來越多的暗紅色菸頭/從黑暗深處一一湧現”,黑暗中,“這些默契的同謀者/站在塵世不同的點位/舉著微弱的光/在黑夜裡/忽閃忽閃”,以頗富畫面感的語言說出了眾多孤獨者站在陽台抽菸的故事,以大量留白的方式呈現了人們抵禦、排解孤獨的過程和表象,實質上卻是對“天地間環繞著”的那樣“一種巨大的孤獨”的再次放大,“忽閃忽閃”的菸頭不是要報告一個結果,而是浸入骨髓刻骨銘心的孤獨在繼續發揮作用,使得不可名狀的孤獨越來越具象化,反而產生了令人震顫的間離效果。
寫孤獨而不見“孤獨”二字,甚至以寵辱不驚加以反襯,透出的是喻言對孤獨的獨特認知和別致把控。在《天塌下來》一詩里,詩人把這種孤獨寫到了一個新高度。“天快塌下來”時,“有人呼天搶地”“有人不知所措”,後來天真的塌下來了,卻只有“雲摔成一塊塊碎片”,而“我仍站著/完好無損”。整首詩就像一場獨幕劇,“我”既是見證者也是親歷者,最後給人的感覺卻是空空如也,所謂的“完好無損”恰恰是一種反諷,只有鋪天蓋地的孤獨在蔓延,持久的空白感類乎絕望。
詩人吉狄馬加在為該書所作的《序》中,把喻言的詩歌寫作歸因於想像力,認為是“想像力提供了內生的動力和結構”。在劉清泉看來,喻言不過是借用想像力營造了另一個現實世界,他所寫到的每一個幻境都有對應的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人和事,他用看似荒誕的方式揭示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相,而“孤獨”正是多出來的那么一點點“意思”,消解並且取代了語焉不詳的意義。
宿命主題
《所有的河流都在奔命》表面寫的是河流的各種情狀,“有的越來越壯大/從涓涓細流/匯成浩蕩江河”,“有的勢發若虎”卻“最終淪為纖纖弱水”,“有的流著流著/就悄無聲息/被大地耗盡”……其實暗喻的是人生,人的宿命。從個人史的角度,則可以看成是詩人喻言的自況。1980年代,喻言就開始發表詩作且成詩名,“在塵世泥濘中掙扎二十多年”後,2014年的某個夏夜,他“重返詩歌的原野”。如他自己所說,“冥冥之中,詩意昭昭”。這正是喻言的宿命——他注定屬於詩歌,而詩歌也離不開他。在《所有的河流都在奔命》中,喻言慨嘆“塵世中奔命的人群/往往終其一生/也未曾聽見大海的濤聲”,詩語很直白也很實在,深藏的卻是詩人一直堅持著的批判性,同時也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在《切洋蔥》中,也能找到恰切的佐證。“把他身體按住/切成一個又一個圈子/他沒有喊疼/我已淚流滿面”,詩人沒有過多關注洋蔥讓人“淚流滿面”的本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切成的“一個又一個圈子”——“那些圈子也一聲不吭/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在“圈子文化”大行於世的當代,與其說喻言是在假詩歌之手批判時弊,不如說是為了凸顯“任人宰割”背後更加深沉也更加無奈的宿命。
宿命與因果緊密相關,所謂“種因得果”是也。譬如洋蔥因為讓人“淚流滿面”,其結果“任人宰割”似乎就是合情合理甚至合邏輯的。而宿命並非僅指命中注定,有時它也意味著不折不扣的堅守。尤其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詩人喻言用宿命道出了不言之言,以及更多的言外之意。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我曾為世界徹夜不眠》 | 2022年3月 | 作家出版社 | 978-7-5212-1780-3 |
作者簡介
喻言,1967年出生於重慶江北,1984年就讀於西南師範學院(現西南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就曾以組詩《批評與自我批評》獲得一定影響,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星星》《詩歌報》等刊物上展露頭角,1990年代開始擱筆進入商海,2015年重返詩壇,在《人民文學》《作家》《十月》《花城》等文學刊物推出詩歌作品數百首。先後獲得劍橋大學銀柳葉詩歌獎、首屆“草堂詩歌獎”年度實力詩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