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好好理解你》是2020年7月21日時報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海倫·萊斯(Helen Riess)、莉茲‧尼波倫特(Liz Neporent)。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想好好理解你
- 作者:海倫·萊斯(Helen Riess)、莉茲‧尼波倫特(Liz Neporent)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ISBN:978957138241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運用共感同理改變彼此的革命性指南!
當我可以理解別人感受,體會相同的痛苦,
像透視鏡般看待他人時,同理心就此啟動。
★Amazon 4.3顆星好評
★上市不到兩個月即獲得眾多媒體名人推薦
同理心重要嗎?
準確的來說,同理心是讓現代人類生活得以持續進行關鍵要素。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認為同理心是每個人具備的基本特質。似乎只要願意傾聽,就等同於擁有同理心的能力,但海倫‧萊斯醫師在本書揭示,同理心沒有我們想的這么簡單。同理心是很精微的平衡,一方面需要感知別人的感覺,一方面是學著管理我們自己的感覺,這樣做才能在關係中達到真正的協助。
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我們可以定量測量難以捉摸的同理心,把隱形的情緒輸出成可見的數據。投入研究的海倫‧萊斯醫師原是為了替醫病關係找到平衡,卻意外發展出一套運用七個關鍵字「E.M.P.A.T.H.Y.」訓練同理心的方法,藉由探討同理心訓練在現今社會為何重要,讓我們有機會真正讀懂別人的心,以他人的角度來觀看他人的困境,並且讓這項訓練更廣泛有效的運用在職場、人際、家庭之中。
【海倫‧萊斯醫師小教室】
一、簡單分辨同情心v.s同理心
同情心是你看出窗外,有人在寒冷的雨中發抖,你為他覺得難受;同理心則是你走了出去,站在這個人身旁, 感同身受這個人的不舒服和困境,想像是自己的經驗。
二、啟動同理心的三個步驟
1、基於自己對痛苦的熟悉度,想像他人內在經驗的「情緒同理心」。
2、了解他人的思考與感覺和我們不同,並用他人眼睛看世界的「認知同理心」。
3、採取行動關懷,對他人痛苦展現溫暖回響的「同理關懷」。
三、運用「E. M. P. A. T. H. Y.」七個關鍵字訓練同理心
E:四目交接/M:臉部表情/P:姿勢/A:情感
T:音調/H:傾聽全人/Y:你的反應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親職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李貞慧
作家、教育家 李崇建
醫生作家 劉宗瑀(小劉醫師)
【各界讚譽】
「『同理心』不同於『同情心』,它是人與人之間更為深刻真摯的情感連結。人無法將自己活成一座孤島,人生幸福的關鍵,在於透過同理心,與他人共感、共好。這本書帶我們看見同理心在我們生命中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讓同理心引領我們活出愛己利他的圓滿一生。誠心推薦這本好書給大家。」
──李貞慧,親職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這是一本絕佳概念梳理與生活實用書,運用「E. M. P. A. T. H. Y.」七個關鍵字,簡潔而清楚的提供人覺察的步驟,值得推廣給所有人。」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醫病關係上非常強調的同理心,這本書用驚人的科學實證方法,探討其實不只是對於醫病關係,而是所有人類學,社會學,每一種層面的人際互動都深受其影響!對於社會議題,以及人類群體行為感到另一層次的透澈剖析!」
──劉宗瑀(小劉醫師),醫生作家
「任何關懷別人的人都可以從海倫.萊斯醫師的書中獲益。在充滿挑戰的此刻,本書是重要的貢獻。」
──保羅.艾克曼博士(PaulEkman, PhD),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dicalSchool, San Francisco)榮譽教授,著有《臉部解密》(Unmasking the Face)與《心理學家的面相術》(Emotions Revealed)
「同理心一直都是療愈藝術家的秘密才華。在《我想好好理解你》一書中,慈悲的海倫.萊斯醫師把這個古老的工具加以現代化,讓每一位療愈工作者,以及任何人,都可以擁有這項實用而且可以企及的技巧。」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世界級的科學家寫的這本書探索了重要議題,讀起來像是迷人的小說,充滿動人的故事、有趣的研究、無數的實際方法。現在的社會人際脈絡逐漸鬆散,本書為個人、伴侶、家庭、組織和小區提供希望與協助,找回人際關係。」
──里克.漢森博士(RickHanson, PhD),《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韌性》(Resilient)、《佛陀的大腦》(Buddha's Brain)和《固著的快樂》(Hardwiring Happiness)
「《我想好好理解你》提供我們機會,深入了解最重要的人類能力──如何感知、理解、關懷別人。現代人往往缺乏同理心,這本書揭開科學的面紗,讓我們看到同理心和慈悲如何彼此重迭,我們將看到培養同理心與慈悲的關鍵元素。本書內容基於多年實際運用和科學研究,是對人類的實時禮物。」
──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J. Siegel, MD),《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覺察:臨在當下的科學和實踐》(Aware: The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resence)和《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Mindsight)等書
「在這本偉大的書里,萊斯醫師用稀有的洞見分析了同理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路,仔細傾聽我們的服務對象,檢查我們自己的心。」
──吉姆.歐康諾醫師(Jim O'Connell,MD),波士頓遊民健康照護計畫(Boston Health Care for the Homeless)總裁,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助理教授
「海倫.萊斯醫師用故事和科學描述了一種被低估,但是極為重要的情緒:同理心。我們將學到我們的眼神、姿勢、音調如何擁抱或孤立別人──如何養育健康的孩子、擁有精彩的職場生活、啟發政治領袖,或是相反地倡導數字霸凌、訴訟、社會問題。任何人若是想要理解關係,無論是個人關係或政治,《我想好好理解你》都是必讀。」
──芭芭拉.布得利.海格提(BarbaraBradley Hagerty),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重新想像人生:中年的科學、藝術與機會》(LifeReimagined: The Science, Art, and Opportunity of Midlife)
「易讀又有趣的書,充滿令人心領神會的時刻。讀者將理解,當我們體驗到別人的痛苦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蘇西.萊德(SusieReider),Google廣告部經理
「本書一開始就吸引了我。我在動態冥想瑜珈中心(Kripalu Center)擔任教師和教師訓練師,已經超過三十年了。我一直積極參與帕金森氏症的社群,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社群,擔任他們的瑜珈教師。同理心對我並不陌生。閱讀本書讓我學到了更多。作者仔細分析並深入挖掘同理心,提供讀者同理心的七個重要元素。我讀著這些有智慧型的文字,只希望三十年前就有這本書,幫助我面對經常充滿挑戰的教師訓練,教導慈悲心與同理心。我很感激讀到了《我想好好理解你》,希望全世界都能夠閱讀它。」
──美嘉.南西.布敦漢姆碩士(MeghaNancy Buttenheim, MA),「讓瑜伽舞起來」(Let Your Yoga Dance)公司的愉悅總經理,著有《拓展愉悅感:讓瑜伽舞起來》(Expanding Joy: Let Your Yoga Dance)
「大家都知道,同理心是療愈界巨大的資產,但是很少人知道我們可以經由有系統的訓練培養同理心。本書讓大家──不只是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也是任何一個想要成為更好的傾聽者和照顧者的人──都能接觸到發展和訓練同理心的技巧。」
──唐諾.波威克醫師(DonaldM. Berwick, MD),健康照顧改善學院(Institute for HealthcareImprovement)榮譽院長及資深成員
「神經科學研究、說故事技巧和實際的運用方法加在一起是什麼呢?就是《我想好好理解你》。是的,同理心可以學習。感謝萊斯醫師,醫學院正領導著大家學習同理心。商學院應該將《我想好好理解你》列為學生必讀!」
──瑪格麗特.格林伯格(MargretH. Greenberg, MAPP, PCC),《正向的益處:提高生產、轉變企業的領導策略》(Profitfrom the Positive: Proven Leadership Strategies to Boost Productivity andTransform Your Business)
「任何有效的中學老師都知道,如果學生知道你愛他們,他們都會學得更好。我們不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我們也不應該是──但是如果孩子知道我們在乎他們,他們就可以飛翔。好老師都知道這一點,而萊斯醫師則描述了背後的科學,貢獻卓著。她用具體例子支持科學研究,提供實用的建議,從基本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困境。」
──約翰.芬利牧師(The Rev.Dr. John H. Finley IV),波士頓天啟學院(Epiphany School)創建者及院長
「萊斯醫師解釋了什麼是『同理心』,將這個一天到晚聽到,卻很少好好定義的現代陳腔濫調變成協助讀者連結、成長和發光的工具。」
──喬瑟夫.李醫師(JosephLee, MD, ABAM),福特基金會(Hazelden Betty Ford Foundation)青少年聯線(Youth Continuum)的醫學主任
「現代社會充滿了惡意,媒體每天登載嚇人的新聞,粗魯,甚至殘酷。我們要如何重新學習文明的態度呢?在這本精彩易讀的新書中,海倫.萊斯將故事、發現與實踐交織在一起,提升我們的同理心。經由『共享的心智智慧』,從同理心的七個關鍵,到領導力里的同理心政治,萊斯醫師用最簡單的神經生物科學辭彙描述同理心,並解釋為何同理心對於健康照護和人類其他服務如此重要。她在面對挑戰時,成功而精彩地轉化生命、愛、工作以及人際連結。」
──理察.拉文醫師(RichardI. Levin, MD),阿諾戈德基金會(Arnold P. Gold Foundation)總裁,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和麥克吉爾大學(McGillUniversity)的榮譽教授
導言
為何要研究同理心?
我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第一年,精神科教授理察.查辛醫師(Dr. Richard Chasin)在舞台上排了一圈椅子,代表曾經有創傷經驗的家庭成員。每一張椅子代表一名家人。他不是專注於一位有創傷經驗的成員,而是示範給我們看,整個家族都參與了表達和管理受苦的人的情緒。每次從系統中移除了一張椅子,家庭就需要重新調適,如果沒有這個人扮演他的角色,會發生什麼事。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我自己的家庭並不像我一直以來想的,其實並不獨特,甚至很尋常。發現自己能夠辨認並分享形塑我的童年生活的重要景象,令我感到安慰——同理心的基本元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的爸媽幾乎失去了一切,然後移民美國。爸爸十四歲時,他的父母被極權政府處決了。那時,他和兩位妹妹失去了特權般的生活,被送到飢餓集中營去。我母親的家庭也被迫拋下一切財產,離開家,在勞動營工作。她的父親在那裡過世。這些殘忍的故事像視窗的窗簾似的,掛在我們家的角落。有很多光線照進來,但是窗簾總是在那裡,形成陰影。
我的父母是德裔基督徒,這讓事情更為複雜了。一八〇〇年代,他們的祖先移民到南斯拉夫(Yugoslavia)的達諾比河谷(Danube Valley),在那裡過著和平的日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在狄托(Tito)政權下,他們忽然陷入了種族清洗,政府立意要把所有德裔和其它「不受歡迎」的族群都消除掉。命運如此扭曲,狄托政權把德裔人口趕出家門,送去集中營,就像德國希特勒政權把幾百萬的猶太人和其他人送進集中營一樣。歷史上,一直有暴政將幾百萬的人民消滅掉,他們的故事甚至沒有人提起。
和我父母屬於同一個教區的教友出於同理心和信仰,協助他們從集中營逃走了。後來,他們在澳洲遇到彼此,結婚,移民到美國。因為他們的德國口音,不知道他們的背景,也不想知道他們的故事的人,會立刻批判他們。很多人只因為他們是德裔,就假設他們在身為受害者的恐怖歷史中扮演了迫害者的角色。
被批判的痛苦、被誤會參與了恐怖的戰爭犯罪,加上沒有人同情他們自身經過的痛苦,對他們的影響很大。他們不但失去了家庭、家園和國家,還被誤會。他們很難承受。這些誤會對我的影響也很深。
小時候,同學因為對方無法控制的因素而欺負別人時,例如膚色、住處、家庭狀況,我總是很難過。為了表面的條件而受到批判是不公平的,我心裡憤怒極了。我變得非常在意社會公義,直到今天都如此。我渴望療愈別人情緒上的痛苦,因此選擇了精神醫學作為我的事業。現在我已經成為專業人士了,我聽著病患述說他們的故事,例如精神病的污名化,以及大家問他們為什麼「吃那么多精神藥物」,讓我對於大家無法用同理心看待他們的掙扎,感到憤怒。
大約十年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的頭條標題經常呼籲大眾對健康照護賦予更多同理心的時候,我已經參與同理心研究了。我跟麻省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ql)精神科合作,做了一項調查。我們想要知道,門診時,如果醫生的言行較有同理心的話,醫生和病人之間的心理參數是否會彼此符合。我們想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具體證據,顯示兩個人「同步」的狀態。
我們使用一個簡單的技術,稱為皮電反應(galvanic skin response),測量皮膚的電阻變化。這是對情緒激動最敏感的測量了。我之前的一位學生,卡爾.馬爾希博士(Dr. Carl Marci),追蹤了醫生和病患的生理反應,看他們何時彼此同步,何時不同步。他追蹤了皮電活動,測量皮膚釋出多少汗水,代表當時生理和情緒活動的程度。然後我們問病人,醫生表現了多少的同理心。結果顯示,同理心越強的醫生,醫生與病人的生理跡象越彼此吻合。
這個實驗的大突破是我們發現了一個生物記號,可以定量測量非常難以捉摸的同理心。一位女士看到代表自己內在焦慮的生理記錄,以及醫生的反應時,吸了一口氣說:「我覺得我看到了我的心靈X光!」她這輩子大部份時間都有焦慮症,但覺得沒有人看得到她的痛苦。現在看到了這個醫病連結,讓她的治療有了長足的進展。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同理心的力量,並同時繼續修正我們辨認和度量同理心的能力。
身為哈佛醫學院的老師,我對於把隱形的情緒變成可以看見的數據,感到極大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這個工具改善醫療專業人士的同理心。我很幸運,在哈佛獲得一項博士後醫學教育的獎學金,於是開始在哈佛梅西學院(Harvard Macy Institute)上課,學習同理心的神經科學,運用新的工具,發展同理心預防訓練,並在隨機控制的實驗中加以測試。
之後我在麻省醫院(MGH, Massachusetts GeneralHospital)創立了同理心與關係科學計畫(Empathy and Relational ScienceProgram)。這是第一個此類的研究計畫。一開始的時候,許多專家認為同理心是天生的:你有同理心,或者天生就沒有。我和同事在同理心計畫中作研究,招募六個專門科別正在受訓中的醫生,給他們短期的同理心技巧訓練,看看他們是否更能夠看得懂病人的情緒線索,更有效地做出回應。在訓練前與訓練後,我們請病人給醫生打分數。接受了訓練的醫生在訓練後都會獲得明顯比沒受訓練的醫生更高的同理心分數。是的,我們看到了,事實上,我們可以教導同理心,也可以學習同理心。
我們知道,當病患受到同理與尊重的對待時,看病的經驗比較好,比較信任他們的醫生,比較會乖乖吃藥,療愈效果會比較好。醫生也有好處。我們的研究顯示,醫病互動里的同理心提高時,醫生對工作的滿足度會上升,也比較不會疲累。他們報告說,學著坐下來,注意到面前的整個人,而不是僅僅注意到疾病或身體受傷的部位,讓他們感覺和病患以及自己的專業都更有連結了。
大家都想要上我的同理心訓練,我無法一一滿足他們的需求。哈佛梅西學院有一門課,叫做「健康照顧與教育的領導創新」(Leading Innovations in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我在這個課里學到了如何將我的訓練課程修改到可以讓最多人接觸。接下來我和別人合作創立了同理心公司(Empathetics, Inc),經由電子信件和現場的訓練課程在全世界提供同理心訓練。
很快地,其他行業也開始請我提供同理心訓練。我發現,教導醫學專業人士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在其他人身上,無論他們是誰、做什麼工作、是哪裡人。事實上,第一個執行我們的同理心訓練的組織是美國中西部的一家大銀行。銀行負責組織發展的副總裁,勞麗絲.烏爾福德(Lauris Woolford),認知到同理心是她的團隊最需要的關鍵能力,才能獲得組織的成功。
本書中,我希望為大家示範,對別人有更大的同理心將提升你自己,以及社會整體的生活質量。經由同理心,家長看到了孩子本來的面貌,協助孩子發揮潛力;教師和學生產生連結,協助學生髮掘和拓展他們的才華;企業在雇員身上投資,組織因此更為茁壯;政治家開始真正代表所有選民,為他們的需要服務。藝術一向都可以連結眾人,互相學到更多關於彼此的事情,找到共同之處,啟發對彼此的好奇心而不是彼此批判。提供同理的經驗,提醒了我們:所有人都是人類社群的一部分。
我的研究發展出同理心的七個關鍵,經由訓練課程的不斷改進,可以協助你過更好的生活。你將學到這七個關鍵是什麼,你可以學到如何運用它們來改善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從你的親密關係到家庭生活、學校、公司、小區生活,以及組織中的領袖角色。下一章的主題是分享心智的豐富神經網路。當你更能經由神經網路領會一切,你將能豐富別人的生活,世界將變得更包容、更融合。
書中提及的病人和其家屬,如與現實雷同,純屬巧合。為了可讀性,當我提到個人的時候,我會用「他」或「她」,而不會用「他或她」。這並不表示任何內容指涉某一性別。本書中的意見都是我的,不一定反映了我工作的機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介紹
PART 1
第一章:分享的心智
第二章:同理心如何運作
第三章:同理心光譜
第四章:E.M.P.A.T.H.Y.的七個關鍵元素
第五章:誰是自己人,誰是圈外人
PART 2
第六章:懷著同理心成長
第七章:教育中的同理心ABC
第八章:簡訊、螢幕,與數字同理心
第九章:同理心、藝術,與文學
第十章:領導和同理心的政治
第十一章:深深挖掘同理心
第十二章:自我同理心
致謝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