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地區HIV耐藥毒株的分子進化及複製適應性研究

《我國部分地區HIV耐藥毒株的分子進化及複製適應性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由李敬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部分地區HIV耐藥毒株的分子進化及複製適應性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敬雲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課題首先在河南和廣西分別建立長期和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愛滋病病人共約600人的研究佇列,進行隨訪,通過對訪談和實驗室檢測數據(病毒載量、CD4細胞計數、基因型和表型耐藥等)的分析,闡明長期和初始治療病人中耐藥的發生髮展規律。以從佇列中獲得的系列血液樣本為材料,通過病毒的有限稀釋克隆培養、系列RT-PCR產物的大量克隆測序,闡明耐藥突變的進化路徑、選擇動力學特徵及其影響因素。對分離的典型耐藥毒株,採用單周期感染實驗、競爭性生長實驗等測定複製能力和複製適應性;通過定向誘變構建攜帶系列突變的恢復病毒,分別測定它們的表型耐藥性和複製適應性,評估各種突變對耐藥的貢獻和對複製適應性的影響。最后綜合全部研究結果,概括耐藥毒株的傳播和致病特徵、耐藥突變的選擇動力學和分子進化規律,為針對耐藥性毒株的防治基礎研究(疫苗和藥物等)奠定基礎,為制定耐藥病人的治療策略、認識耐藥毒株的流行特徵和趨勢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一、背景:藥物壓力下HIV快速產生耐藥性,耐藥毒株正在傳播和流行。 二、目的:了解我國耐藥毒株的分子進化和複製特徵,為防控耐藥毒株奠定基礎。三、開展的工作及產出的主要結果: (一)建立佇列和流行病學研究:在河南臨潁、鎮平、沈丘和廣西賀州,建立了734名初治患者佇列、隨訪2015人次;延續橫斷面和封閉式佇列研究,調查263人次。(1)估算出耐藥發生時間(50%患者保持藥物敏感的時間)、不同病毒載量患者的耐藥發生時間以及對兩類藥物發生耐藥的時間中位數、耐藥對臨床轉歸和預後的影響。(2)計算出各類耐藥毒株的流行率。(3)篩選和鑑定了7個新型耐藥相關突變位點。 (二)採用新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多種耐藥毒株的分子進化路徑:(1)建立了等位基因特異實時螢光定量PCR(Allele-Specific real-time PCR,ASPCR)檢測5個常見耐藥突變的方法。測定了140份血漿標本中的5種耐藥毒株,揭示了血漿中耐藥準種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特點。(2)建立了單基因組擴增(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SGA)測定HIV-1準種序列的方法,確定了蛋白酶抑制劑(IDV)的耐藥進化路徑。(3)建立體外加壓誘導耐藥毒株、測定病毒基因序列的方法,鑑定出5種藥物的體外選擇耐藥進化路徑。(4)採用克隆測序法獲得來自6名長期治療患者系列血漿和PBMCs標本的1588條pol基因序列,闡明血漿和PBMCs中耐藥準種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三)揭示各種突變對耐藥的作用及耐藥株的複製能力和適應性特徵:(1)獲得穩定傳代的病毒34株。(2)對12株病毒對5種常用藥物的敏感性進行測定,明確了Y181C和/或H221Y在6種突變或突變組合的基礎上對5種藥物耐藥的貢獻。(3)採用競爭性複製適應性實驗和體外病毒生長試驗,鑑定了耐藥毒株的複製能力和適應性。發現攜帶Y181I的耐藥株和攜帶V179E/Y181C/T215Y的毒株具有顯著複製優勢。 四、主要結果的科學和套用意義:建立和使用了多種具有套用意義的檢測或研究方法;揭示出對於耐藥預測、預防具有指導意義的耐藥發生和流行規律;加深和豐富了對多種耐藥突變的認識;對於耐藥進化路徑有了新的或深入的理解;發現了複製能力超過野毒株的耐藥毒株,應有效防範。 五、論文、專利、人才培養 發表論文13篇、正在撰寫3篇。申請專利3項、授權2項。培養研究生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