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域城鎮化過程、機理與模式的非均衡動態研究

《我國區域城鎮化過程、機理與模式的非均衡動態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薛領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區域城鎮化過程、機理與模式的非均衡動態研究
  • 項目負責人:薛領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吸收和借鑑國內外有關城鎮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更為全面地吸收現代經濟學、複雜性科學、地理計算等理論和方法,以全球化和中國發展的實際為背景,探索空間經濟學演繹分析與基於agent建模相結合的計算實驗方法,開發適用於我國基本國情的兩區域城鎮化計算實驗平台,研究在動態非均衡條件下,對外貿易、運輸成本、人口遷移限制、勞動力供給彈性和規模經濟程度的持續改變對不同地區城鎮化的影響及互動機理,揭示未來一段時期勞動力從有限流動到無限流動,從無限供給到有限供給變化下區域城鎮化的基本特徵、發展模式、動態規律和驅動機制,為我國城鎮化發展決策與規劃提供綜合的理論、方法和支撐,回響國家需求,彌補研究空白,發展新的學科增長點。

結題摘要

提出基於區域競爭力的我國城鎮化發展模式的新分類,認為區域城鎮化基礎理論經歷了三種範式的演變,即新古典範式、報酬遞增範式和內生增長範式,並且在模擬研究方法上經歷了線性建模、演化模擬和進化計算三個發展階段,構建了新時期我國區域城鎮化研究的系統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徑。從發展經濟學的視角出發,結合轉型時期我國區域城鎮化進程中所面臨的特有的制度條件和資源稟賦條件,構建了一套基於agent的的城鄉、區域互動的兩部門經濟系統模型,包括單中心城鎮化模型、兩區域城鎮化動態模型,圍繞戶籍制度、人口流動、內需擴大、集聚效應、產品價格等若干區域城鎮化進程的影響因素以及城鎮化與工業化關係展開模擬分析和討論。探索新經濟地理學(NEG)與基於agent建模集成的非均衡(out-of-equilibrium)動態研究方法,探討了消費需求、交通成本、大都市城區間和城區內商品和服務的替代彈性、固定成本投入的持續變化對大都市多中心空間結構動態演化的影響過程和相互作用機理。將Allen-Sanglier空間自組織(AS)模型與NEG模型集成,開發了基於自組織理論的區域城鎮化動態模型,並通過情景分析和模擬實驗,討論了區位、空間可達性、運輸成本、人口漲落、經濟一體化等對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從演化經濟地理學的視角出發,以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提出的中心地空間結構為研究對象,運用基於agent建模探討中心地空間結構演化的動態過程和微觀機理。整合遺傳算法(GA)與ABM,提出雙層agent,進行全局動態最佳化研究,再現和驗證了克氏六邊形中心地空間格局。討論了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備的情形下廠商agent、居民agent的動態互動作用以及廠商agent的區位選擇與競爭過程,重點研究了需求門檻、銷售距離、利潤之間的相互關係,發現了產生六邊形空間結構的幾個重要條件和線索,為以後進一步研究開放、動態、非均質條件下區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結合我國西部地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等三個典型案例地區的城鎮化現實,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展開了城鎮化過程中區域發展政策的情景分析和非均衡動態模擬。構建了中國區域城鎮化與城鄉發展基礎資料庫,提出了我國區域城鎮化與城鄉經濟發展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RAEDSS)的設計思路和總體框架,在不同區域尺度和產業尺度上,初步開展了空間分析與實證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