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是一部由[美] 喬治·萊考夫 / [美] 馬克· 詹森所著書籍,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者:[美] 喬治·萊考夫 / [美] 馬克· 詹森
  • 字數:235000
  • 首版時間:1980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當代語言學經典著作,是公認的認知語言學隱喻系統研究的開始,在國外隱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響。喬治·萊考夫和馬克·詹森在書中指出隱喻不僅是語言中辭彙的問題,還是人類思維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參與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乃從認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metaphor)。該書完全顛覆了幾千年來人們對於隱喻的狹隘看法,國內外但凡論及隱喻、認知的論文和專著,無不以此為經典。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概念
第二章
隱喻性概念的系統性
第三章
隱喻系統性:凸顯和隱藏
第四章
方向性隱喻
第五章
隱喻與文化連貫
第六章
本體隱喻
第七章
擬人
第八章
轉喻
第九章
隱喻連貫性的挑戰
第十章
更多的例子
第十一章
隱喻建構的部分性質
第十二章
我們的概念系統根據何在?
第十三章
結構隱喻的基礎
第十四章
因果關係:部分自發和部分隱喻
第十五章
經驗的連貫建構
第十六章
隱喻的連貫性
第十七章
隱喻中複雜的連貫性
第十八章
概念結構理論的一些影響
第十九章
定義和理解
第二十章
隱喻如何賦予形式以意義
第二十一章
新意義
第二十二章
相似性的產生
第二十三章
隱喻、真理、行動
第二十四章
真理
第二十五章
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神話
第二十六章
西方哲學和語言學中的客觀主義神話
第二十七章
隱喻如何揭示客觀主義神話的局限性
第二十八章
主觀主義神話的不足
第二十九章
經驗主義的替代闡釋方案:賦予古老神話以新意義
第三十章
理解

作品思想

萊考夫等人從認知角度高度概括了隱喻的本質特徵就是認知性。他們認為:隱喻不僅體現於語言,而且貫穿於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隱喻無處不在,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同時又影響我們的認知;隱喻又具有系統性和相似性;隱喻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於我們自身的經驗;隱喻又是一種映射關係,是將我們的抽象概念通過隱喻來具體化,以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一)隱喻的普遍性
萊考夫和詹森關於隱喻認知研究的代表作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題目就表明其鮮明的觀點:隱喻的普遍性。開篇即表明:“隱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僅體現於語言,而且貫穿於我們的思維及行動”。
(二)概念隱喻
萊考夫和詹森(1980)在其代表作中如此分析: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是隱喻性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概念系統具有隱喻性。它構築我們對世界、自身及相互關係的理解,所以隱喻實質上是依據一種事物去理解和體驗另一事物,也就是說:我們對概念的理解和體驗往往藉助於隱喻,並體現在語言中。
(三)隱喻的相似性
萊考夫等認知語言學家認為(1980):隱喻遵循相似性原則。我們的體驗和活動本質上是隱喻性的,它構建了人類的認知體系。這種相似性並不依賴本體和喻體的客觀物理特性,而是來源於人們的感知,隱喻把兩種不同的事物相關聯,是因為我們認知二事物時產生了相似聯想,使得我們能解釋、評價、表達我們對客觀世界的感受,所以這種相似性其實是認知的結果。

作品評價

在我所看到的眾多關於隱喻主題的討論中,本書是最有原創性和最有價值的。——JamesD.McCawley(著名語言學家)
有趣而又引人深思.正如萊考夫和詹森在每一-頁上所展示的,關於隱喻,最重要的是去體驗它一這本書需要讀者去體驗,而不是去閱讀。當讀者和作者雙方的概念結構同樣在經驗中得到反映時,這些觀點才會發揚光大。這種人類的一切交流所共有的特性,通過萊考夫和詹森的藝術洞察力,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強化,從而產生了一本論述重大人類主題的偉大圖書。——JohnM.Lawler,《語言學》
通過豐富的例證和清楚的分析,萊考夫和詹森迫使我們關注隱喻與概念範疇這一對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是彼此完全孤立的學科之間成功合作的實例。——RobertGreene,《當代語言說明》

作者簡介

喬治·萊考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學系教授,著名語言學家,認知語言學的創始人。研究領域廣泛,主要包括認知語言學,語言的神經理論,概念系統,認知語言學在政治、文學、數學中的套用等。
馬克·詹森,美國俄勒岡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特聘騎士教授,認知語言學和體驗哲學的創始人之一。研究領域廣泛,涉及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認知科學、美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