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金融時代

我們的金融時代

我們的金融時代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的金融時代
  • 作者:楊靈修
  • 類別:圖書>投資理財>投資指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0869568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的金融時代》是一本介紹中國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20年變遷與未來投資趨勢的經濟讀物。
《我們的金融時代》通過解讀兩地資本市場過去20年的差異,以及未來在A/H市場融合趨勢下,兩地投資理念的互相影響,演變趨同,為機構投資者、金融從業者及企業指出香港資本市場未來投資機會。
2018年,香港回歸後20餘載,改革開放的40周年,我們身處的時代背景在改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居民正不斷創造和積累大量財富,使中國從“資本貧乏國”轉變為“資本富裕國”,而資本“走出去”成為更重要需求。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國際化一直在推進,中國的兩個資本市場:“在岸”的A股市場,和“離岸”港股市場在2014年滬港通後開始互聯互通。2016年,隨著交易層面額度限制的放開, A/H兩地在二級市場層面接近於完全融合。2017年也成為內地機構系統性配置香港市場的元年,內地資金在香港產生更大影響力。 2018年4月24日,香港市場也迎來了20年以來*的改革——香港創新版,中國內地*近推出CDR(中國存托憑證)吸引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回歸A股,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和聯繫也將進一步深化,中國的“在岸”和“離岸”兩個資本市場的關聯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
兩地資本市場的邊界正在消失,如何緊跟未來投資趨勢,抓住投資機遇?在《我們的金融時代》一書中會找到答案。

圖書目錄

上篇 一個國家, 兩個資本市場
章 中國香港———中國的 “離岸” 資本市場
香港市場 20 載: 從紅籌股、 H 股到滬深港通
H 股 “全流通”, 又一場股權分置改革的盛宴
第二章 從 A / H 價差看兩地資本市場的異同
過去 20 年, 什麼在驅動 A/ H 折溢價
港股 “A 股化”: 一個 “離岸” 市場的 “在岸化” 進程
第三章 登入香港資本市場
小米上市與香港創新板
25 年以來的改革: 迎接“新經濟”
港股與 A 股上市: 差異在哪兒
赴香港上市, 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第四章 真正立體化的二級交易市場
融券做空: 一個成熟市場的“雙向機制”
再融資制度: 以註冊制為基礎的香港市場
第五章 產品多元化: 多空兼備的香港證券市場
港交所產品
股票期貨與期權
美元兌人民幣 (香港) 期貨和期權
下篇 港股 “A 股化”, 從細分行業看兩地投資趨勢
第六章 大周期板塊
石油石化行業: 更具上游屬性的港股
有色金屬行業: “龍頭”之別, 估值之辯
煤炭、 鋼鐵行業: 港股, A 股的一個縮影
第七章 大消費板塊
汽車行業: 一個被南下資金深刻改變的行業
食品飲料行業: 不同的市場, 相同的故事
餐飲旅遊和商貿零售行業: A/H 市場, 巨大的結構化差異
醫藥行業: 因不確定性而被低估的優質行業
紡織服裝和輕工行業: 龍頭的時代
家電和教育行業: 兩個“小而美” 的行業
第八章 大金融板塊
銀行業: 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
非銀行金融行業: 龍頭公司的“美”, 港交所的獨特
房地產行業: 海外與國內, 分歧在哪兒
第九章 大工業板塊及其他
機械 (含軍工) 行業: 重龍頭、 現金流
公用事業和環保行業: 火電的周期和環保的彈性
交通運輸行業: 橫看成嶺側成峰, A/ H 市場區隔多樣
建築行業: 央企乘上“一帶一路” 和 PPP 的春風
結語 不是後記的 “後記”

作者簡介

楊靈修,中信證券首席海外(及港股)策略師,兼中信里昂(CLSA)首席中國策略師,及中國產品主管。在加入中信前,他曾擔任瑞銀UBS中國策略分析師,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駐香港經濟學家等職。他及他所在的團隊在2011-2017年期間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評選包括FinanceAsia, Asiamoney及新財富至第三榮譽。他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並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金融理學碩士,在中美核心刊物也曾發表多篇論文,包括《國際經濟期刊》(中國),《MIT亞洲經濟期刊》(美國)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