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親史鑑清和他的後代》是2010年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成龍。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的父親史鑑清和他的後代
- 作者:胡成龍
- 頁數:58
- 出版社: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 裝幀:平裝
書籍簡介:,本書前言:,書籍目錄:,原文摘錄:,
書籍簡介:
書名:我們的父親史鑑清和他的後代作者:胡成龍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字 數:22千字
頁 數:58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本書前言:
2008年下半年,老家鄰居顏存華二哥的孫子顏孝山在合肥市一所大學讀書,請他來家見見,問起他爺爺的一些情況,他都說不出來。我想,這才二十多年的時間,祖父的情況就不知道了。我回憶自己也是如此,不僅對曾祖父的情況一無所知,對祖父的情況也是一點都不了解。這才幾十年的時間,就對自己的祖宗、對自己的根子都不知道,這怎么說得過去呢?看來,在我們還健康的時候,大家回憶一下,湊湊祖上的情況,需要時做些調查,寫個家史,是很必要的。因此,我就把以上的情況和想法,打電話向上海哥哥、來安成龍說了。他們表示贊同。哥哥還補充說,明年正好是父親、母親誕辰110周年,寫家史也是對他們的緬懷和紀念。後來,又進一步徵求了史亞平、史亞利、黃肖寧、高長奇、胡琳琳等孩子們的意見,他們一致表示支持。胡琳琳說:我負責校對。亞平、肖寧說:書寫好後,我們負責印刷。
近幾年,我們的親友陸子修曾幾次向我建議:“你們家的家史可以寫寫,是值得寫的。”怎樣編寫呢?又和哥哥、成龍商量。我們一致認為,寫這本家史要體現兩個原則:一是男女都要寫。過去寫家譜、家史,一般都是只寫男的,不寫女的,認為女兒是人家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看,這個觀念要改變。我們這次編寫家史,要男女一個樣,兒子女婿一個樣,女兒媳婦一個樣,要符合憲法要求,男女平等;要體現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另一個是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不作溢美之辭。
那么,由誰來執筆編寫呢?我和哥哥都覺得,從文字水平、身體狀況考慮,主筆由成龍擔任最為合適。經徵求他的意見,成龍也很樂意挑這個重擔。於是,我們這本家史的編寫工作就這樣啟動了起來。
(史宗傑 2009年12月)
書籍目錄:
前 言 12
讀後感 13
一、祖輩概述 15
二、我們的父親 18
棄農從教 刻苦自學 18
秀才選秀 接任鄉紳 19
工作嚴謹 贏得讚賞 19
鄉長任內 恪盡職守 20
待人友善 處事寬容 21
嚴慈相成 教子有方 22
三、姐妹兄弟和配偶及後代 26
1.長女史宗蘭和丈夫李盛年及後代 26
2.長子史宗俊和妻子唐瑞珍及後代 28
3.次女史宗芬和丈夫高壽山及後代 30
4.次子史宗傑和妻子鄧元湘及後代 33
5.小女史宗萃和丈夫胡成龍及後代 35
世系圖 39
四、照片及附屬檔案 40
編 後 62
原文摘錄:
……
史氏家族分布較廣,遍及國內各地,也有移居海外的。我們安徽省來安縣獨山鄉(原為江蘇省六合縣曲澗鄉)史氏支系,屬彥裔堂。在該鄉史大郢建有宗祠,內供宗譜和祖宗牌位。祠堂對聯:“彥裔家聲久,京兆世澤長。”輩字排行是:“少、自、宏、文 、繼、國、延、銘、宗、三、星。”共十一代。現在我們這個支系已傳至十二代以上。為挽亂宗失倫之危,經闔族商定,續修宗譜。於1997年公推族長史銘榮主持,由史宗道、史宗淮、史宗雲、史宗智、史宗祥、史星橋等七人組成修譜理事會。經過挨戶登記匯總審理和文稿起草等準備工作,最後譜成開祭,制定了“星”字以後的輩字排行20字,即:“萬朝光普照,廣開東亞耀,百世錦昭昌,永定中華豪。”並定於每年農曆十月初十為歷代祖宗祭祀日。關於史姓家族的源頭,一般認為,始自京兆(現陝西西安附近)。但是,我們這個支系的祖宗從何處遷來,以及本支系內“國”字輩以上五代的親緣關係,由於原來的宗祠已毀,宗譜流失,又無知情人,現在已無從考證。
我們曾祖父史國鳳(1840~1906)和曾祖母史周氏(1840~1913),生育五子一女。長子史延緒、次子史延建、三子史延祺、四子史延興、五子史延濤。女兒(那時女兒不起名字)許配本鄉李郢陸家,生有一子名陸廷寶。曾祖父時期,開始家境十分貧寒。在我們祖母(長媳)孫氏嫁到史家時,看到幾個弟妹衣不蔽體,她把自己出嫁時做的衣服拿出來給他們穿,由此可見一斑。後來,子女逐漸長大成人,曾祖父治家有道,發揮每個兒子所長,家境逐漸趨好。曾祖父安排祖父史延緒做販牛生意。二祖父史延建為人老實,在家種田。三祖父史延祺精明能幹,做事認真,較有魄力,在傅郢開糟坊釀酒。由於該村井水水質好,釀造出來的酒質量好,頗受當地人喜愛;加上管理得好;因此,能夠賺些錢。他還協助曾祖父當家理事。四祖父史延興身體不好,婚後不久病逝,無子女,後來五祖父長子史銘書過繼給四祖母。五祖父性格豪放、耿直大度、得理不饒人,號稱“五錐子”,別人不敢欺負他。1906年曾祖父病逝,三祖父繼承父業,擔起當家任務。這時家中人口不斷增加,多至三十餘人,兄弟妯娌之間比較和睦,人人出力,個個勤勞,省吃儉用,那時晚上點油燈只準用一根燈芯,全家上下不辭勞苦地積攢家業。家和萬事興,家庭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先後購置了三四十擔種土地,達到當地殷實富裕人家。到1924年分家時,按五個兄弟各分七、八擔種土地。在分家過程中,五祖父自告奮勇分到“寨子地”的小劉崗,耕種那裡一份田地。所謂“寨子地”,一是坡地較多,土地貧瘠;二是周邊強人較多。五祖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豪放性格,到那裡能把田種好,也會和周邊四鄰和睦相處。
曾祖父生前就請風水先生在高小郢東面長塘上面選了一塊坡地,作為祖墳墓地,並規定為“五墳六穴”。曾祖父、曾祖母合葬於中間(一墳兩穴),南側是我們祖父、祖母各一墳一穴,北側是四祖父、三祖父各一墳一穴。其他人一律不得葬在祖墳地。這一家規,後代嚴格遵守,我們祖母的墓地一直留著,直到1951年她逝世葬入指定墳地。曾祖父對葬入祖墳地的後代安排,可能是沿襲長子、長媳為大(右邊)的傳統。
祖父史延緒(1865~1932)和祖母史孫氏(1865~1951),生育一男二女。大姑母嫁到本鄉大路蔣,姑父蔣賢業;小姑母嫁到本鄉葉莊,姑父鄔洪恩;父親史銘鏡,母親史田氏。我們姐妹兄弟五人,長女史宗蘭,長子史宗俊,次女史宗芬,次子史宗傑,三女史宗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