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感謝誰

《我們應該感謝誰》是曉蘇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收穫》2007年第2期。

《我們應該感謝誰》以油菜坡為背景,講述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該小說保持了曉蘇一貫的樸實峻潔的敘事風格,沒有現代主義的心理分析,只有傳統的現實主義白描,但同樣傳達了現代派的荒謬意味。曉蘇的情節構思是出人意料的,而且達到了意在言外的藝術效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們應該感謝誰
  • 作者:曉蘇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字數:約1萬字
  • 首發時間 :2007年3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兄妹三人從城裡回鄉下給老父辦喪事,考慮到父親生前承蒙油菜坡的村長尤神多方照料,兄妹們決定重點感謝尤神。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其實感謝了不該感謝的人,而真正需要感謝的人卻沒有被感謝。故事一波三折,不僅村長尤神不是應該要感謝的人,甚至連貧困的吹鼓手錢春早也不是要感謝的人,真正要感謝的人其實是一個名叫金斗的單身啞巴,還有受錢春早欺凌的老婆。一句話,真正要感謝的人是油菜坡里被侮辱被損害的勞動人民。

人物介紹

金斗
金斗自小父母雙亡,且因打針成了啞巴,殘疾而貧困的他至今孑然一身,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在油菜坡里,正是這個貧窮的啞巴,一直照料著局長父親的暮年生活起居。可是,局長們的禮物並沒有送給他這個真正值得感謝的人,他到村長家裡看電視遭到驅逐,他到錢春早家裡看電視又被那個蠻橫無理的男人趕出了家門。他的土屋潮濕破舊,充滿了底層的氣息。可惜這個啞巴無法表達自己,金斗的啞巴身份恰好隱喻了底層無力發聲的嚴峻現實。

作品鑑賞

居住空間和人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居住的物質空間,也能與居住者的身份形成互文,折射出居住主體的精神空間和心靈空間。在曉蘇的短篇小說中,居住空間作為現實生存空間的物質載體,不僅是對主體的庇護,也是對主體的約束,更是對主體的重塑。對居住空間的描繪、裝飾、想像乃至尋找,都是曉蘇對當代人在錯綜複雜的空間隱喻中所面臨的身份困境以及普遍存在的情感需求所作出的探索。在《我們應該感謝誰》中,大樹的父親原本是一個性格隨和的人,但就在他患了高血壓臥床不起後,面對城市,他充滿了恐懼感,他非常害怕死後被送去火化。因此,他變得暴躁不安,吵著鬧著要回老家。“家宅是一種強大的融合力量,把人的思想、回憶和夢融合在一起”,也即是說家是一個具有特殊情感效力的物理場所,關係到人們的體驗、回憶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小說中的父親之所以要回油菜坡,是因為他在油菜坡生活了很多年,那裡有他的回憶,有令他牽掛的東西,更有他從特定人際關係中才能夠獲得的親切感和歸屬感。就算這個家早已不存在,或者僅僅只是存在於他的回憶中,但這個家卻符合他的原初認同,因此,父親才會把農村的家當成是自己最後的歸宿,早早就在妻子的墳旁預留好了自己的位置,希望死後能跟妻子一起合葬。
然而,反諷的是,在父親生命的最後階段,給他提供安全和庇護的,卻是啞巴金斗的土屋,而不是村主任尤神家那棟三層高的新樓房抑或是錢春早那乾淨整潔的的家。在大樹的眼中,金斗的土屋瀰漫著一股特殊的氣息,床也是“由兩塊門板拼起來的,差不多占了半個土屋,而且床上還放著兩個枕頭,分別擺在床的兩端……我又看見了一個板栗色的塑膠盆,它緊靠一面牆放著,在塑膠盆旁邊,我還看見了一個木頭搓板,也許是搓板用得太多的緣故吧,上面的許多齒斗磨禿了”。通過大樹的眼睛,讀者看到了金斗土屋內的布局,到了這個時候,讀者才恍然大悟,發現原來土屋裡傳來的特殊味道、大床上的兩個枕頭、板栗色的塑膠盆、磨禿了的搓板,恰恰都驗證著啞巴金斗才是那個真正晚上陪父親睡覺、給父親端屎端尿、洗這洗那的那個人。曉蘇以金斗的土屋為線索來安排小說的結構,通過對土屋的描繪,推動了敘事的進程,巧妙地把真相擺在了讀者面前。
小說在對金斗的土屋進行描繪的同時,還寫到了村主任尤神家的那棟三層高的小樓,這是尤神推倒教師宿舍後重新建造的,“從設計到施工都挺講究的,看上去像一棟別墅”。也寫到了錢春早的家,錢春早家雖然比不上尤神家,但也並不寒酸,“一進大門就是一個客廳,一張木頭的條桌擺在對面的那道牆下,條桌上蓋著一層彩色的塑膠布,看上去很乾淨很整潔。我還看見了一台收錄機,它醒目地擺在條桌中央”。這都與金斗破舊不堪的土屋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雖然金斗的土屋從空間上或者經濟意義上來說都是擁擠的和狹窄的,但是從心理意義上來看卻是寬敞的,與尤神和錢春早都謊稱自己是照顧父親的人不同,金斗是沉默的,是善良的。可見對居住空間的多次描繪是曉蘇的有意安排,通過這三個居住空間的並置和對比,曉蘇進行著特定的文化批判與人性反思。藉助於居住空間的描繪,曉蘇呈現了不同居住空間之間的割裂感,從而將回歸與難歸之間的矛盾與尷尬更加生動地傳達出來。

作品評價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李遇春:“《我們應該感謝誰》保持了曉蘇一貫的樸實峻潔的敘事風格,沒有現代主義的心理分析,只有傳統的現實主義白描,但同樣傳達了現代派的荒謬意味。在這篇關於尋找恩人的故事中,曉蘇的情節構思是出人意料的,而且達到了意在言外的藝術效果。”

出版信息

《我們應該感謝誰》首發於《收穫》2007年第2期,後入選《花眼時鐘:曉蘇短篇小說精選》等選本。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花眼時鐘:曉蘇短篇小說精選》
2020年11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6330-8

作者簡介

曉蘇,文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供職於華中師範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兼任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先後在《人民文學》《作家》《收穫》《鐘山》《花城》《天涯》《十月》《北京文學》《中國作家》《上海文學》等刊發表小說五百餘萬字。出版長篇小說5部,中篇小說集2部,短篇小說集15部,散文集1部。另有理論專著3部。曾獲湖北省“文藝明星”獎、蒲松齡全國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湖北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屈原文藝獎、《長江文藝》雙年獎、《作家》金短篇小說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