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普通高中教育:挑戰與抉擇”、“卓越教育的理論探索”、“卓越的領導與管理”、“卓越的課程與教學”、“卓越的教師與學生”、“卓越的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展示了華東師大二附中開展卓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成長"悟"語:中學生心靈解碼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沈之菲 龔正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627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青春、夢想、激情、困惑……解讀青少年的心靈密碼,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成長"悟"語:中學生心靈解碼》內容來自《中學生閱讀》的“花季雨季”欄目。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真實的青少年。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都處在中學生年齡階段。共同的困惑和成長需求,讓他們勇敢地給作者沈之菲來信詢問。《成長"悟"語:中學生心靈解碼》可以成為青少年走過這段旅程的一個陪伴,一本床頭書,一個遇到什麼困擾就可以去翻翻找找的冊子。
作者簡介
沈之菲,資深青少年心理研究者,學校高級心理諮詢師,12355上海青春線上青少年公共暇務中心專家督導。現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普通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為青少年撰寫過《創造未來》、《了解你自己》、 《解壓助考金鑰匙》、《金色的年華——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等讀本。
圖書目錄
一 自我
“我是誰?”
聚光燈效應
想成為何種人
內向與外向
不同的敘述
快樂的獨處者
把鹽放進大海里
沒有感到事情很嚴重
硬幣的另外一面
義無反顧地去做
堅持多方向嘗試
嘗試你自己的願望
成為你自己
一時的快樂
得到的欣喜不同
成長中的困惑
選擇性注意
思考的命題
能把握的幸福
答案在風中飄蕩
二 學習
馬拉松的樂趣
把你的時間填滿
每臨大事要有靜氣
你必須快跑
為自己而學習
更好的方法
心煩不安
“射鵰英雄傳”
門可能在北牆
這不是因果關係
先放好大石頭
更聰明的方法
並沒有道理
“看因”和“看果”
邊學習邊補上
你的突破點
並不過分的放鬆
改進學習方法
和粗心做鬥爭
關心學習本身
把你該做的事做好
三 人際
10分朋友
蘋果皮式的和諧
內心的光
對關係的期待不同
改變的著力點
表面的變化
深度分析一下
配上了一副顯微鏡
一切是當然的
注意力放在哪裡
改變的契機
父母的關係與你無關
幸好沒有更壞
尋找事實的真相
四 兩性
睡美人
“尷尬”
不了解
內心的炙熱
在對的範圍里
都會害羞的
戀愛的準備
淡淡的朋友
格式化沒有用
在行走中哭泣
就認了吧。
這是對成績的最大影響
五 生活
學生的常態
回憶的情感
不要讓成績變成了你的“盔甲”
提升你的
更重要的事
出過水痘了
點點滴滴的快樂
“生命在你手中”
拋掉幻想
高中生涯的回憶
處理自己的問題
艱難的旅程
一個偽命題
生活的邏輯
心如鐘擺
不快樂的真正源頭
每天的生活里
邁開第一步
拿出半條命來
六 生涯
往哪兒敲這一錘子
先後的順序
理科還是文科
成為什麼樣的人
承擔選擇的後果
自我實現的寓言
匹配的工作
水溫夠,茶自香
缺失的一角
重要而不緊迫的事
都曾經是哈姆雷特
放不下,就把它挑起來
擔心之餘
“守株待兔”
後記
“我是誰?”
聚光燈效應
想成為何種人
內向與外向
不同的敘述
快樂的獨處者
把鹽放進大海里
沒有感到事情很嚴重
硬幣的另外一面
義無反顧地去做
堅持多方向嘗試
嘗試你自己的願望
成為你自己
一時的快樂
得到的欣喜不同
成長中的困惑
選擇性注意
思考的命題
能把握的幸福
答案在風中飄蕩
二 學習
馬拉松的樂趣
把你的時間填滿
每臨大事要有靜氣
你必須快跑
為自己而學習
更好的方法
心煩不安
“射鵰英雄傳”
門可能在北牆
這不是因果關係
先放好大石頭
更聰明的方法
並沒有道理
“看因”和“看果”
邊學習邊補上
你的突破點
並不過分的放鬆
改進學習方法
和粗心做鬥爭
關心學習本身
把你該做的事做好
三 人際
10分朋友
蘋果皮式的和諧
內心的光
對關係的期待不同
改變的著力點
表面的變化
深度分析一下
配上了一副顯微鏡
一切是當然的
注意力放在哪裡
改變的契機
父母的關係與你無關
幸好沒有更壞
尋找事實的真相
四 兩性
睡美人
“尷尬”
不了解
內心的炙熱
在對的範圍里
都會害羞的
戀愛的準備
淡淡的朋友
格式化沒有用
在行走中哭泣
就認了吧。
這是對成績的最大影響
五 生活
學生的常態
回憶的情感
不要讓成績變成了你的“盔甲”
提升你的
更重要的事
出過水痘了
點點滴滴的快樂
“生命在你手中”
拋掉幻想
高中生涯的回憶
處理自己的問題
艱難的旅程
一個偽命題
生活的邏輯
心如鐘擺
不快樂的真正源頭
每天的生活里
邁開第一步
拿出半條命來
六 生涯
往哪兒敲這一錘子
先後的順序
理科還是文科
成為什麼樣的人
承擔選擇的後果
自我實現的寓言
匹配的工作
水溫夠,茶自香
缺失的一角
重要而不緊迫的事
都曾經是哈姆雷特
放不下,就把它挑起來
擔心之餘
“守株待兔”
後記
後記
這本書整整寫了五年,在《中學生閱讀》的“花季雨季”欄目中每月連載,讓我維持五年的動力主要來自我想讓這些問答陪伴女兒的國中和高中階段。儘管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已經二十幾年了,但面對青春期的女兒,和很多父母一樣,依舊不知道如何與她直接對話,我想這些問答就當我和她之問對話的橋樑吧。因為這個動因,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把這些問答變成集子,也來自女兒的創意。在寫問答的第三年,女兒在我生日的那天,將一部分問答集起來,畫出一些她喜歡的句子,還做了點評,作為獻給我生日的禮物。她說她的同學們也很喜歡這些問答,原來這本集子可以這么做。現在這本集子的做法和女兒當初的構想差不多,所以也讓女兒寫了序。
對於這本集子,我特別要感恩的是三撥陌生的朋友。
第一撥朋友就是來信的眾多中學生們,他們來自河南、河北、遼寧、吉林、山東、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其實從什麼地方來的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處在青少年時期,有著共同的困惑和成長需求,他們能勇敢地來信詢問。雖然和來信的青少年有的還通過電話,但我沒有見過其中任何一個。他們來信詢問的問題或類似,或迥異。共同的是在他們這個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力:我要改變,我要成長。正是這個內在動力,讓我們彼此有了對話的可能,我為他們的勇氣和信任而感動。
第二撥朋友是《中學生閱讀》這個欄目兩任的編輯,他們是吳貫一先生和陳宇先生。我們也沒有謀過面,只是通信聯絡,是他們收集了這些中學生的來信,也是他們的鼓勵和堅持讓這個欄目得以持續下去,我很感謝他們。
第三撥朋友是本書的插畫作者龔正先生,依舊是沒有見過面,依舊是通信聯繫。通過郵件表明各自意圖,他的畫讓這本問答集生動了很多,也讓我和中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
還有個要非常感謝的朋友是見過的——本書的責任編輯彭呈軍先生,他對心理學的敏銳視角和良好修養,促成了這本書和大家的見面。
上述這些朋友,對這本書的形成作出了很多的貢獻,我內心非常感激。這本集子就是獻給他們的,是他們使我的一些觀點和想法有了一個和青少年分享和交流的機緣和平台。這些觀點和想法對我來說不是陌生的,它們是我二十多年心理工作者生涯中的點滴經驗和體悟的集成,這些經驗和體悟概括起來大致就是下面幾點:
1.把問題常態化
青少年容易把他們的問題放大,認為只有自己才會有這樣的問題。我更多的是具體分析這些問題,發現這些問題基本可以引申至幾乎所有同學都會面對的問題,是一個正常的“常態”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就不會看得過於嚴重以至於失去解決問題的信心,他們就有了自我調節、逐步解決問題的勇氣。
2.困難中堅持
青少年一般會認為猶豫、失落、灰心、泄氣是問題,我的經驗是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帶著猶豫、失落、灰心、泄氣是否能夠依然堅持。失落的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帶著失落的情緒繼續學習、努力做事。自信不是不會碰到困難,而是相信自己在困難時能夠堅持住。
3.深入地思考
青少年會被成人社會的一些話語所蒙蔽,說這些話語的人也許沒有經過思考,青少年卻信以為真,諸如“外向性格更好”、“男孩子要學理科”、“成績好的同學是不焦慮的”、“演說家公開講演不緊張”等等,如果深入分析,這些都不是事實。青少年如果帶著自己能思考的頭腦來觀察社會,會更理性和樂觀地生活。
4.重寫人生故事
一些來自單親、貧困家庭的青少年,有時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希望、沒有意義,很難樂觀。如果他們能看到硬幣的另一面,更多地看到自身努力學習、愛閱讀、顧家、懂事、體貼大人等優秀的品質,改寫自己的內心劇本,他們會更堅強、更平和地面對生活的挫折,也會更有希望地去面對未來。
具體要說的經驗和體悟都寫在我對中學生問題的回答里了。這些經驗和體悟也是我本人困而知之後所得到的一點點領悟,這好像也和我對青少年的成長理解是一致的:成長是一條曲線,成長不是沒有缺陷,成長不是沒有煩惱,成長不是沒有猶豫,成長不是沒有徘徊,成長不是沒有痛苦;成長是走了很多路,淋了很多雨,“百折千回”後得到的一點點自己的體驗,最後品嘗到一些耳熟能詳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滋味。
希望這本書能伴隨著更多青少年青春的成長,同時也陪伴著父母的成長,謝謝!
沈之菲
2014年1月於上海
把這些問答變成集子,也來自女兒的創意。在寫問答的第三年,女兒在我生日的那天,將一部分問答集起來,畫出一些她喜歡的句子,還做了點評,作為獻給我生日的禮物。她說她的同學們也很喜歡這些問答,原來這本集子可以這么做。現在這本集子的做法和女兒當初的構想差不多,所以也讓女兒寫了序。
對於這本集子,我特別要感恩的是三撥陌生的朋友。
第一撥朋友就是來信的眾多中學生們,他們來自河南、河北、遼寧、吉林、山東、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其實從什麼地方來的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處在青少年時期,有著共同的困惑和成長需求,他們能勇敢地來信詢問。雖然和來信的青少年有的還通過電話,但我沒有見過其中任何一個。他們來信詢問的問題或類似,或迥異。共同的是在他們這個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力:我要改變,我要成長。正是這個內在動力,讓我們彼此有了對話的可能,我為他們的勇氣和信任而感動。
第二撥朋友是《中學生閱讀》這個欄目兩任的編輯,他們是吳貫一先生和陳宇先生。我們也沒有謀過面,只是通信聯絡,是他們收集了這些中學生的來信,也是他們的鼓勵和堅持讓這個欄目得以持續下去,我很感謝他們。
第三撥朋友是本書的插畫作者龔正先生,依舊是沒有見過面,依舊是通信聯繫。通過郵件表明各自意圖,他的畫讓這本問答集生動了很多,也讓我和中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
還有個要非常感謝的朋友是見過的——本書的責任編輯彭呈軍先生,他對心理學的敏銳視角和良好修養,促成了這本書和大家的見面。
上述這些朋友,對這本書的形成作出了很多的貢獻,我內心非常感激。這本集子就是獻給他們的,是他們使我的一些觀點和想法有了一個和青少年分享和交流的機緣和平台。這些觀點和想法對我來說不是陌生的,它們是我二十多年心理工作者生涯中的點滴經驗和體悟的集成,這些經驗和體悟概括起來大致就是下面幾點:
1.把問題常態化
青少年容易把他們的問題放大,認為只有自己才會有這樣的問題。我更多的是具體分析這些問題,發現這些問題基本可以引申至幾乎所有同學都會面對的問題,是一個正常的“常態”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就不會看得過於嚴重以至於失去解決問題的信心,他們就有了自我調節、逐步解決問題的勇氣。
2.困難中堅持
青少年一般會認為猶豫、失落、灰心、泄氣是問題,我的經驗是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帶著猶豫、失落、灰心、泄氣是否能夠依然堅持。失落的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帶著失落的情緒繼續學習、努力做事。自信不是不會碰到困難,而是相信自己在困難時能夠堅持住。
3.深入地思考
青少年會被成人社會的一些話語所蒙蔽,說這些話語的人也許沒有經過思考,青少年卻信以為真,諸如“外向性格更好”、“男孩子要學理科”、“成績好的同學是不焦慮的”、“演說家公開講演不緊張”等等,如果深入分析,這些都不是事實。青少年如果帶著自己能思考的頭腦來觀察社會,會更理性和樂觀地生活。
4.重寫人生故事
一些來自單親、貧困家庭的青少年,有時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希望、沒有意義,很難樂觀。如果他們能看到硬幣的另一面,更多地看到自身努力學習、愛閱讀、顧家、懂事、體貼大人等優秀的品質,改寫自己的內心劇本,他們會更堅強、更平和地面對生活的挫折,也會更有希望地去面對未來。
具體要說的經驗和體悟都寫在我對中學生問題的回答里了。這些經驗和體悟也是我本人困而知之後所得到的一點點領悟,這好像也和我對青少年的成長理解是一致的:成長是一條曲線,成長不是沒有缺陷,成長不是沒有煩惱,成長不是沒有猶豫,成長不是沒有徘徊,成長不是沒有痛苦;成長是走了很多路,淋了很多雨,“百折千回”後得到的一點點自己的體驗,最後品嘗到一些耳熟能詳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滋味。
希望這本書能伴隨著更多青少年青春的成長,同時也陪伴著父母的成長,謝謝!
沈之菲
2014年1月於上海
序言
看到寫序人的名字我想很多人會一頭霧水,她是誰?大家好!我是本書作者的女兒,作為和本書作者離得最近的人,我想就這本書說一些我想說的。
有些話我想以一個未滿19歲的青少年的角度來說。每個青少年心中都有一個想法:只有我自己懂我,你們才不懂呢。我想這本書的作用不是直接地解決一些青少年的煩惱和問題,而是讓青少年們看到這些同齡人的煩惱和問題,更加了解自己,從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生活是一門相處的藝術,和家人和朋友相處,和世界和社會相處,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相處。“我們用多一點點的辛苦,來交換多一點點的幸福。”相處是需要學習和付出的。
我大致是一個乖乖女,但我也有過我自己的煩惱和困惑。然而有些音樂,有些小說或電影,有些別人的話語給了我方向和力量,讓我走過了我的煩惱階段。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們的力量。
上面一些話難免顯得太嚴肅,那我換一個身份,從本書作者女兒的角度來說一些話。
作為和本書作者朝夕相處的人,我可以說是全程目睹了這本書的形成過程。當時老媽每個月為雜誌寫專欄,解答青少年寄到雜誌社的各種生活和心理上的煩惱。看似微小而瑣碎,老媽卻一寫寫了好幾年。某種角度上,我也算參與了這個過程。嘿,這是真的,我可是擔當著幫老媽檢查有沒有錯別字這個重要的工作呢。
從女兒的角度,我看得到老媽對這本書的用心,她很認真地用她的專業知識和對生活的領悟來解決這些青少年的煩惱和問題,希望他們能更加快樂地成長。她也很用心地對待全書的問答,甚至對於本書的插畫,她也多加考慮,仔細挑選,當然其中也有我的建議喔。
另外,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我的老媽是一個好的心理工作者。也許你會認為這句話只是自家人吹捧自家人。但是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是獨生子女家庭。我是我們家唯一的小孩,老媽也是第一次當老媽,一切都是在慢慢學習和成長中領悟。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一些問題,和家長身份的老媽之間也難免會有衝突,但是我們都在慢慢學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在學,老媽也在學。從國小到中學18年的學習過程中,我能說她是一個好媽媽,而這些生活的經驗也會對她的工作有所啟迪。我相信她會將心比心地來為這些青少年的煩惱尋找解決之道,我相信她是一個好的心理工作者。
最後有些話是我想對我老媽說的:很榮幸能來幫老媽的書寫序;比起有一個能夠出書的老媽,讓我更加榮幸的是有一個會讓自己女兒來寫序的老媽。大約三年多前,我送給我老媽的生日禮物是把她當時寫的專欄挑選了一部分複印下來,訂在一起,寫下了一些我的心得和感受。這份禮物上的話我還記得,至今我還是那么認為:我為你的工作驕傲,更為一個喜愛並投入於自己工作中的老媽驕傲。
有些話我想以一個未滿19歲的青少年的角度來說。每個青少年心中都有一個想法:只有我自己懂我,你們才不懂呢。我想這本書的作用不是直接地解決一些青少年的煩惱和問題,而是讓青少年們看到這些同齡人的煩惱和問題,更加了解自己,從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生活是一門相處的藝術,和家人和朋友相處,和世界和社會相處,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相處。“我們用多一點點的辛苦,來交換多一點點的幸福。”相處是需要學習和付出的。
我大致是一個乖乖女,但我也有過我自己的煩惱和困惑。然而有些音樂,有些小說或電影,有些別人的話語給了我方向和力量,讓我走過了我的煩惱階段。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們的力量。
上面一些話難免顯得太嚴肅,那我換一個身份,從本書作者女兒的角度來說一些話。
作為和本書作者朝夕相處的人,我可以說是全程目睹了這本書的形成過程。當時老媽每個月為雜誌寫專欄,解答青少年寄到雜誌社的各種生活和心理上的煩惱。看似微小而瑣碎,老媽卻一寫寫了好幾年。某種角度上,我也算參與了這個過程。嘿,這是真的,我可是擔當著幫老媽檢查有沒有錯別字這個重要的工作呢。
從女兒的角度,我看得到老媽對這本書的用心,她很認真地用她的專業知識和對生活的領悟來解決這些青少年的煩惱和問題,希望他們能更加快樂地成長。她也很用心地對待全書的問答,甚至對於本書的插畫,她也多加考慮,仔細挑選,當然其中也有我的建議喔。
另外,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我的老媽是一個好的心理工作者。也許你會認為這句話只是自家人吹捧自家人。但是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是獨生子女家庭。我是我們家唯一的小孩,老媽也是第一次當老媽,一切都是在慢慢學習和成長中領悟。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一些問題,和家長身份的老媽之間也難免會有衝突,但是我們都在慢慢學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在學,老媽也在學。從國小到中學18年的學習過程中,我能說她是一個好媽媽,而這些生活的經驗也會對她的工作有所啟迪。我相信她會將心比心地來為這些青少年的煩惱尋找解決之道,我相信她是一個好的心理工作者。
最後有些話是我想對我老媽說的:很榮幸能來幫老媽的書寫序;比起有一個能夠出書的老媽,讓我更加榮幸的是有一個會讓自己女兒來寫序的老媽。大約三年多前,我送給我老媽的生日禮物是把她當時寫的專欄挑選了一部分複印下來,訂在一起,寫下了一些我的心得和感受。這份禮物上的話我還記得,至今我還是那么認為:我為你的工作驕傲,更為一個喜愛並投入於自己工作中的老媽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