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博物館始建於2004年12月,2007年7月二期館擴建完成,2009年7月開始興建三期展館和公共服務設施,現已建成的三期新館展陳線索清晰,重點突出,展出規模近萬件,展陳面積達到近3萬平方米。並投入數億元完善館內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將展示融合最新的數位化表現手段,多方位的呈現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建築布局
三期館館內總共分12個展區,其展示將會融合最新的數位化表現手段,多方位的呈現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展陳的文物類別將更加豐富,邏輯將更加的嚴密,主要的展館為書畫藝術館,瓷器藝術館、青銅藝術館,漢陶藝術館和明代陶俑藝術館,新增的展館有玉器、骨牙藝術及金屬工藝館、當代藝術館、佛教藝術館等。
館藏文物
我館利用所處成都的地理優勢,最具特色的館藏是四川地區的漢代陶石藝術,其藏品內容豐富,種類齊全,包括畫像石、畫像磚,磚石墓藝術,動物車馬陶塑,生活器具,人物俑等,為研究當時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學術相關
除博物館展示以外,於07年底建成的華通博物館文物檢測研究中心,擁有
實驗室、修復室及樣品庫近1000平方米,致力於文物的保護、修復、分析與研究。
實驗室分為雷射拉曼室、多晶X射線衍射室、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室、制樣室、熱釋光室、熱分析實驗室、光學顯微鏡室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室;並斥資近億元購置了國際頂尖的分析儀器,其中包括環境掃描電鏡、雷射拉曼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X射線螢光能譜儀、X射線螢光光譜儀、熱膨脹同步熱分析儀及熱釋光斷代儀等。
有文物鑑定及核物理、化學分析方面的高級職稱的專家5名,具備中高級職稱的外聘專家及常務顧問8名,還配備了考古學、地質、儀器分析方面的研究人員6名,均具備碩士以上學歷。並與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中心結成友好關係,共享資料庫資料等,為共同研究提供充分的條件。2008年3月開始與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協商建立“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文物檢測研究基地”,經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有關專家多次實地考察後,於2009年9月正式授牌。2008年7月,與四川大學考古系合作辦學,成立文物保護教學研究基地。
安全防護
除此之外,館內的安全防護方面參照《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採用最新的防範技術及設備提高館內安全等級。例如:
1、運用世界頂級門禁系統—德國BOSCH門禁控制系統實現專網管理,對館內出入人員實現了嚴格的許可權控制和管理,大力提升博物館的內部安全保障;
2、在展櫃玻璃門體上安裝世界頂級的漢高防爆防彈系統,使玻璃主體強度得到很高的提升,其設計級別達到防微型衝鋒鎗的射擊強度,以解決來自博物館內外的意外事件;
3、重要出入口均採用國際金融金庫使用的防尾隨進入技術及世界級先進自動開門系統,以設定時間實現門體自動開閉的功能,全面防護重要人士在重要出入口的安全通行,即使發生劫持事件,也可通過與門禁系統相連線的防劫持密碼等安全方式將其阻止;
4、特別重要的位置,開發並建立了一套世界頂級國內唯一的超級禁區控制系統,要進入重點保護區域需要通過
韓國LG虹膜識別、
日本NEC面相識別、美國英格索蘭IR掌型識別、
香港IGUARD指紋識別、CCTY生物識別等一系列識別系統,這套成熟運用於美國FBI、台灣中情局等國家安全部門的尖端設備有效防止了人為操控等特點;
5、博物館館內電梯運行方面安裝了可以智慧型化自動控制的電梯專用控制技術,使博物館大樓內部橫向和縱向通道有機的形成了完整的安全技術控制;
6、展館各區域安裝先進的
紅外線報警設備和無死角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針對博物館內部現場及無人狀況下的實際情況進行監視、錄像和報警;
7、除在博物館內部安裝形成的完善技術安全保障設施外,在博物館外部四周安裝了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澳大利亞PARKTON高低壓電子圍欄系統有效防止不當侵入事件的發生;
8、加入了成都市公安局的天網系統,進行聯動。
參觀信息
華通博物館歷經數年的不斷發展,力求更好的履行教育的社會功能,此前已成功申請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已免費向公眾進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