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背景
2006年1月,《四川省“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出台,提出“五大經濟區+四大主體功能區”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本著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絕不能走工業遍地開花、城鎮盲目布局、土地無限開發、生態環境惡化的路的重要原則,《綱要(草案)》提出了構建成都、川南、攀西、川東北和川西北5大經濟區,以及按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構建四川省未來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構想。規劃中的成都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5市,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逐步建成四川省乃至我國西部最強最大的經濟密集區和人口密集區,成為四川省參與全國區域競爭的龍頭和主體。
發展進程
●2006年1月,四川構建成都、川南、攀西、川東北、川西北五大經濟區決策出台。成都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等五市。
●2006年3月,成都、眉山簽訂了“成都經濟區”提出後的首個區內城市間合作協定。之後,眉山市6區縣與成都12個區市縣先後建立合作關係。
●2008年4月,成都、資陽召開區域合作聯席會並舉行有關合作協定簽字儀式,合作開發成資工業集中發展區、三岔湖,議定了《成都—資陽區域合作工作協調機制》。
●2010年1月30日,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上,成都與周邊7市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定》,這標誌著成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開始起步,也標誌著成都經濟區的合作從過去“點對點”的雙邊合作,正式步入了“抱成團”的多邊合作。
●2010年1月31日,資陽、眉山正式接入區號028。
●2010年4月,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框架協定》,8月再簽 《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社會保險工作框架協定》。
●2010年4月15日,以成都經濟區為軸心,旨在“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的成都經濟區區域科技合作框架協定在蓉簽署。打破區域分制之牆,八市科技部門的抱團結盟,將在資源共享、平台共建、標準共定、基金共設的合作框架之下,真正延伸科技成果轉化的“半徑”,力促區域科技創新合作,並最終以自主創新為動力,為成都經濟區核心競爭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創新支撐。
●2010年8月30日,在《成、德、綿規劃合作框架協定》簽字儀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09-2020)》。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將成為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
●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形成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2010年12月22日,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地金融工作辦公室在成都簽署了《成都經濟區金融合作備忘錄》(簡稱《備忘錄》)。按照該《備忘錄》,從2010年12月22日起,八個城市在金融管理、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業務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21個方面展開的金融合作正式啟動,推動成都經濟區金融一體化進程。該《備忘錄》的簽訂,預示著成都經濟區今後將在金融領域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將八城市當成一城看待,讓市民享受更便利的金融服務,最終實現成都經濟區金融同城化。
●2011年9月9日,成都、綿陽、德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的就業局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就業服務區域合作協定》,促進區域性城鄉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和跨城區流動就業,逐步實現8地的就業服務“同城化”。
●2012年2月1日,成都經濟區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開始統一使用《成都經濟合作區域通用門診病歷》,以方便區域內患者的就醫,降低就醫成本,經濟合作區域內的外地病人到成都就醫不需要再購買新的門診病歷,第一時間即可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2012年1-8月,成都經濟區即成都、綿陽、德陽、樂山、眉山、資陽及雅安等七市實現契約外資額同比增長10.4%,占全省84.8%,新批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占全省80.3%,四川現代汽車、中新(成都)創新科技園及四川泉恩高科技管業等三家公司投資總額超過兩億美元;成都經濟區作為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外商投資實際到位同比增長24.1%,占全省93.2%。成都經濟區對引領全省外商投資,實現區域聚集發展,貢獻極其突出。
解讀
簽署意義
《框架協定》的簽署為區域合作與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這既是成都經濟區合作的新起點,也是合作向縱深推進的良好開端,八城勢必將展開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區域經濟合作,實現更大範圍的產業分工和資源共享,共促經濟區內“規劃同編、基礎設施共建、環境齊治、產業協作、科技共創、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共享”的一體化合作。
合作原則
堅持“平等互利、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充分合作”的原則,按照“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先易後難”的總體要求,鼓勵各市間採取雙邊或多邊合作模式,以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產業協作和環境協調為先導,通過全面規劃、重點突破、不斷深化合作程度、拓寬合作領域,逐步實現城鎮功能、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及要素市場的協調保障,提升經濟區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合作機制
——聯席會議。各市黨政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議”。負責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協調,各市按年輪值,原則上一年召開一次。
——專責小組。各市分管市長牽頭,分別設立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環境保護、標準建設、科技合作、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等專責小組。
——專家諮詢。建立專家諮詢小組,為經濟區建設提供諮詢,開展調研、諮詢和評估服務。
——信息交流。收集、交換各市經濟發展和重大工作部署等信息。
——輿論宣傳。各市政府不定期發布經濟區建設的權威信息,成立“成都經濟區建設和發展論壇”,聯合主辦、輪流承辦。
關鍵字
發展規劃
——以區域一體化為目標,統籌協調合作區域內各項規劃,科學確立經濟區內各市的功能定位。
基礎設施
——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對接。公共基礎設施網路一體。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共享。能源基礎設施統籌建設。通訊基礎設施、信息網路環境和數據傳輸交換共享。
重大產業
——統籌協調產業發展規劃,依據各地資源優勢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共同構建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環境保護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加強水資源保護利用合作。建立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聯合防治機制。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加快公共綠地建設。
科技工作
——資源共享、平台共建、標準共定、基金共設。
文化旅遊
——文化基礎設施共享,推進室內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 加強區域媒體合作,實現媒體資源共享。推進區內旅遊經濟信息化建設等合作。
金融體系
——實現區域內金融信息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區域內商行交流合作,突破商行發展瓶頸,鼓勵各商行以相互參股、併購整合等形式組建區域性大型商業銀行,逐步建立一體化支付和資金結算體系,實現區域內城鄉居民通存通兌。
市場環境
——加強市場監管合作,構建一體化誠信體系,統一登記註冊條件和程式,建立行業交流合作平台。
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醫療衛生,統籌規劃醫療衛生服務,逐步實現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同等級醫院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和重點疾病聯防聯控機制。
——教育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作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流動共享,擴大區域內市屬院校和職業院校跨地區招生規模,支持幼稚園、中國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地區設立教學、科研機構,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在各市建立分校。密切教育機構間溝通交流,鼓勵開展各類教育合作和學術研討,共建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教育信息共有共享。
——社會保障,實現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和信息系統對接;制定統一的城鄉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實施辦法;統一退休人員社會保險待遇領取核查辦法,實現異地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證。實現醫療保障機構相互定點,條件具備時醫療保險費實時結算,共同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就業服務,建立統一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指導、崗位推薦、職位發布、就業扶持政策等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技工教育、轉移就業協作機制。
——人力資源開發,各市互派幹部交流掛職,發揮成都優勢,加強教育等專業人才培訓合作。
社會管理
——加強政法系統對口溝通協調,建立定期會晤制度,推進警務協作和救助系統聯網聯動。建立交通管理溝通協調製度和交通管制信息互報制度,降低區域間公交出行成本。加強流動人員信息系統統一建設,儘快實現流動人口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食品安全統一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公共信息資料庫,聯合展開安全執法合作。
開放合作
——強化經濟區發展的整體優勢,推動經濟區與省內其他經濟區合作,與成渝經濟區、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合作,完善區域開放型經濟體系。
交流合作
“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即將從過去‘點對點’的雙邊合作,正式步入‘抱成團’的多邊合作,開啟向縱深推進的全新篇章!”在1月30日召開的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第一次會議上,成都、德陽、綿陽、雅安、眉山、資陽、遂寧、樂山八市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定》,一些創新的體制措施浮出水面。根據協定,各方將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重大產業、環境保護、金融體系等方面通力合作,把成都經濟區打造成中西部地區綜合實力最強、優勢產業集聚最多、城鎮化水平最高、創業環境最優、城鄉差距最小、輻射帶動力最明顯的大都市圈,成為引領西部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建“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議”
關鍵字:合作機制
建立由各市黨政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議”,負責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協調,聯席會議由各市按年輪值召集,原則上每一年召開一次,如遇重大事項可臨時組織召開。各市分別設立國土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環境保護、標準建設、科技合作、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等專責小組,具體協商和落實合作事項。
編制《成都經濟區總體規劃綱要》
關鍵字:發展規劃
以區域一體化發展為目標,統籌協調合作區域內各項規劃。條件成熟後,依據《成都平原城市群規劃》,共同委託專業規劃編制機構編制《成都經濟區總體規劃綱要》和成德綿、成雅眉樂、成資遂等區域合作總體規劃。
將雲計算中心服務向區域內城市延伸
關鍵字:基礎設施
通訊基礎設施、信息網路環境和數據傳輸交換共享,延伸成都國際專用數據通道,為區域內的工業園區和企業提供直達國際的高速數據傳輸服務。整合各市高性能計算需求,將成都雲計算中心服務向區域內其他城市延伸。
將成都部分產業向其他城市轉移
關鍵字:重大產業
成都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商貿物流、金融及科技等產業優勢,打造商貿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並向區域內其他城市輻射和延伸,按照區域一體化發展目標和功能布局將成都部分產業向經濟區內的其他城市轉移。
研究設立經濟區科技創新基金
關鍵字:科技工作
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共同推進行業重大通用技術、套用技術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設立經濟區科技創新基金,聯合推動重大通用技術和套用技術創新,提高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能力。
實現區域內城鄉居民通存通兌
關鍵字:金融體系
突破各商業銀行發展規模的瓶頸,積極探索銀團貸款合作形式,鼓勵區域內各城市商業銀行以相互參股、併購整合等形式組建區域性大型商業銀行。逐步建立一體化的支付和資金結算體系,實現區域內城鄉居民通存通兌。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接
關鍵字: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和重點疾病聯防聯控機制。共建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教育信息的共有共享。實現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和信息系統對接,實現醫療保障機構相互定點,條件具備時醫療保險費實時結算,共同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