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成都工業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是成都工業學院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工科類學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37年四川省立成都高級工業學校時期的電機科。現設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三個本科專業和一個專業實驗中心,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校級課程思政示範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校級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自動化專業是新工科重點建設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工業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37年  
  • 主管部門:成都工業學院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專業設定,教學科研,科研團隊,科研平台,所獲榮譽,學校領導,

辦學歷史

1937年,四川省立成都高級工業學校(成都工業學院前身)增設電機科。
1940年,學校開設“中等電機技術科”,開設了電訊等課程。
1953年,創辦“工業企業電氣裝備”專業(專科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前身)。
1957年,建成了理論電工、電機、變電所等實驗室開展學生實踐教學活動。
1972年,“工業企業電氣裝備”專業改名為“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
1979年,開設“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和“電子技術”兩個專業。
1985年,“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改名為“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
1986年,開設“計算機套用與維護”專業。
1988年,開設“套用電子技術”專業。
1992年,開設“無線電技術”專業。
1993年,學校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在電氣工程系開設“電氣自動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2015年劃入新設定的電子工程學院)、“無線電技術”(2001年劃入新設定的通信工程系)、“計算機套用與維護”(1998年劃入新設定的計算機工程系)專科專業。
2000年,在電氣工程系開設“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專科專業。
2001年,電氣工程系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系”。
2003年,在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開設“微電子技術”(2011年劃入通信工程系)和“電子測控技術與儀器”專科專業。
2010年,在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開設“供用電技術”、“光電顯示技術”專科專業。
2012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在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開設“電子信息工程”(2015年劃入新設定的電子工程學院,)本科專業。
2013年,在電氣與電子工程系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
2014年,在機械工程系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
2015年,學校院系調整,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專業為主體,成立電氣工程學院。
2017年,開設“自動化”本科專業。
2019年,學校院系調整,以成都工業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本科專業、成都工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為基礎,成立成都工業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學生1300餘人,教職工48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8人,“雙師雙能”型教師20餘人。其中,四川省首屆“四有”好老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特聘專家1人,還擁有多名校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多個示範專業、教學團隊、博士工作室;骨幹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國家級、省部級各類教學競賽中獲得30餘項獎勵;建有省級課程3門,省級虛擬仿真示範項目1項,校級一流課程15門。
學院擁有無線智慧型感知研究所、智慧電網運行與控制研究團隊等科研平台與團隊,擁有智慧型製造控制系統綜合實驗室、三菱電機自動化實驗室、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電氣工程綜合自動化實驗室等14個專業實驗室,其中部分實驗室與日本三菱電機、STC、台灣永宏等知名企業共建共享。建立“富士康集團成都公司”、“東方日立(成都)電控設備有限公司”、“國網四川省電力技能培訓中心”、“青峰嶺電廠”、“成工富創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係,主動圍繞社會產業發展需求,在智慧型感知、智慧型控制、智慧電網等方面積極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智慧型製造產業建設和發展。近年來,承擔了省部級項目、校地合作項目80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百餘篇。

專業設定

教學科研

科研團隊

智慧型電網運行與控制實驗室
團隊負責人:馮明
所屬學科:電氣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型電網、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新能源發電
團隊簡介:本團隊隸屬於成都工業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團隊負責人為馮明博士,團隊成員8名,其中副教授5名,博士2名。主要研究方向為智慧型電網的運行與控制、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分析,電力儲能技術研發與套用,電力系統輸變電技術研發與套用,新能源併網運行及其控制,靈活輸電系統的運行與控制,直流輸電控制技術,智慧型控制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套用等。科研團隊結構合理,校企合作機制完善,與多家企事業單位有過較密切的項目合作,主持或參加了多項國家、省、市級的科研項目。團隊研究成果顯著,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並申請了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科研平台

無線智慧型感知研究所
負責人:尹宇芳
所屬學科:電子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
無線智慧型感知研究所主要從事無線通信、智慧型感測、機器學習和智慧型控制等套用研究。研究基於圖像的信息識別與測量、多模態視覺信息融合感知技術、機器人運動與路徑規劃、機器人自主感知技術與巡檢系統、人機協作技術與系統等,以及相關技術與系統在工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城市管理、家居、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套用。研究所的工作目標是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套用型科技團隊,形成對學校八大學科研究方向中工業網際網路和機器人的有力支撐;同時服務於人才培養,以科學研究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技術套用能力,形成一批服務教學的套用型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研究所承擔科技廳項目2項,申請發明專利10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項並獲授權。研究所已經研發完成第一代服務機器人,可實現語音互動和環境巡邏等功能(已交付學校與郫都區共建的眾創空間使用)。同時,對第一代機器人升級換代,自主設計了第二代機器人運動底盤和外殼結構,外觀美化且具有自動運行與避障、自主語音互動等功能,使第二代機器人可用於圖書館、博物館等場館的講解與服務。未來將重點轉向定製化的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開發專用的行業機器人。

所獲榮譽

學院倡導“勤學敏思,勵志篤行”的學風,注重對學生專業創新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學生科技活動、教師科研項目,並建有“智控協會”、“西門子協會”、“自動化協會”等學生科技社團,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大賽、“西門子杯”中國智慧型製造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嵌入式晶片與系統設計競賽、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台達杯”國際高校綠色智造大賽,國際大學生iCAN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等競賽中屢創佳績,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智慧型汽車大賽全國一等獎第一名、“西門子杯”中國智慧型製造挑戰賽全國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嵌入式晶片與系統設計競賽二等獎、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銅獎等優異成績,總計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30餘項。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學生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主要簽約單位有國家電網、成飛集團、富士康、京東方、東方日立、中電錦江、成都捷運、德州儀器、廣電計量檢測(成都)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3%以上,近15%的畢業生考取了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院校的研究生繼續深造學習,有近20%的電氣專業畢業生考入國家電網工作。

學校領導

王凌鋒:黨委書記
主持學院黨委工作;主管黨建、紀檢、統戰、信息與宣傳、綜合治理、招生就業、共青團、工會、校友、班導師等工作;指導副書記相關工作;協助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聯繫電氣工程教研室。
鄭驪:黨委委員、院長
主持學院行政工作;主管人事管理與師資隊伍建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學科專業建設、教育教學、社會服務等工作;指導副院長相關工作;協助統戰工作。聯繫自動化教研室。
趙明:黨委副書記
協助書記做好學院黨務、紀檢工作。分管學生工作日常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指導共青團、學生組織和社團建設等工作;協助宣傳與意識形態、創新創業教育、招生就業、(國際)合作辦學、校友、班導師等工作。聯繫行政管理人員。
胡沁春:黨委委員、副院長
協助院長工作。分管日常教學(含實驗實踐教學)、專業申報與評估、工程認證、專業認證、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學項目與成果獎申報、質量保證、教學考核、畢業設計(論文)、(國際)合作辦學等工作;協助專業建設、學風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招生就業、班導師等工作。聯繫測控技術與儀器教研室。
吳非:黨委委員、副院長
協助院長工作。分管學科、科研、產學研合作、學術交流、學科平台、科研項目與成果獎申報、實驗室(實踐基地)建設與安全、創新創業教育、檔案等工作;協助社會服務、資產管理、實驗實踐教學工作。聯繫實驗室教研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