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史》是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學君、張莉紅。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成都歷史悠久,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代已為古蜀政治中心。此書稿是在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基礎上的增補、修訂本。該書敘事起於古蜀,終於國民政府結束在大陸的統治。全書稿分為四編,圍繞成都城市起源與變化、城市經濟、建設、交通、文化、生活與習俗等展開論述;修訂過程中收集了新的考古發現、整理了更豐富的典藏文獻資料,更具參閱與借鑑價值。
圖書目錄
序郭付人/001
前言/001
|第一編先秦到魏晉南北朝,成都城市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章蜀族的興起與岷、沱流域城市的發軔/
第一節蜀族的興起/
一、來自岷江上游的古蜀部族/
二、蜀人古城遺蹟與大石文化/
第二節蜀國的都城/
一、廣漢三星堆/
二、成都十二橋古城/
三、成都金沙遺址/
四、羊子山遺址/
五、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
第三節古蜀城市的特點/
一、從遷徙狀態向定居生活轉化/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三、經濟、技術創新推動城市建設/
第二章秦滅蜀、巴後,對蜀郡的開發/
第一節蜀郡的社會改革與經濟開發/
一、廢王侯世襲,行郡縣制/
二、張若築成都城,“與鹹陽同制”/
三、興築大城、營造少城/
四、築郫城、臨邛城/
五、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六、“穿廣都鹽井諸陂池”/
七、遷蜀豪民,冶鐵致富/
第二節“二江環抱”增強了成都的生命力/
一、“二江環抱”為成都營造了良性生態屏障/
二、秦漢水利工程給成都帶來經久不衰的經濟效益/
第三節秦時期成都城市的特點/
一、成都帶動巴蜀經濟發展/
二、以蜀郡為依託的“三蜀”經濟區/
三、移民文化為成都城市經濟注入了活力/
第三章商業大都會的崛起——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成都城市盛況/
第一節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商品生產的發展/
二、商業和商品流通/
第二節城市建設與交通運輸/
一、“既麗且崇”的城市建設風貌/
二、與各地交通運輸狀況的改善/
三、蜀郡與夜郎、滇及南亞身毒的貿易關係/
第三節科技、文化、教育的重大成就/
一、天文、曆法的發祥地/
二、著名漢賦作家的故鄉/
三、蜀守文翁實行教化,促使蜀地後來居上/
四、史學的勃興、蜀學的發端/
|第二編“揚一益二”——隋唐到兩宋成都城市的繁榮|
第一章隋唐到兩宋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成都人口增殖與中原移民南遷/
一、蜀中戶口與城市人口的變化/
二、中原移民大量流入/
第二節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的增長/
一、持續興建農田水利工程/
二、精耕細作,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三、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促進農產品商品化程度/
第三節巧奪天工的手工業/
一、“綾錦雕鏤之妙,侔於上國”/
二、蜀紙冠天下/
三、宋版蜀刻書風行海內外/
四、蜀中井鹽生產工藝的重要創新/
五、獨具一格的蜀瓷燒制工藝/
六、蜀中釀酒業/
第二章隋唐到兩宋成都商業貿易的快速發展/
第一節城市商業貿易盛況/
一、唐代成都的商品市場擴大/
二、前後蜀時期成都的商業貿易/
三、兩宋時期成都的商業貿易/
第二節成都長途貿易的進展/
一、長途貿易概述/
二、陸路貿易/
三、水路貿易/
第三節鐵錢與紙幣/
一、鐵錢的推行/
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在成都誕生/
第三章“揚一益二”的地域優勢/
第一節益州帶動沿江城市/
一、日益繁盛的商貿大都會/
二、與益州互為依傍的沿江城市/
三、長江上游市鎮的興起/
第二節宋代成都與沿江城市的貿易/
一、成都城市地位的變化/
二、變化中的沿江州城/
第四章隋唐到兩宋成都的城市建設/
第一節大城、羅城、子城和宮城的建設/
一、隋蜀王楊秀展築城垣/
二、晚唐高駢擴建大城/
三、前蜀增修宮城/
四、後蜀增築羊馬城/
五、宋代羅城與子城的培修/
第二節隋唐到兩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
一、街坊設定與路面建設/
二、名勝古蹟/
三、祠廟寺觀/
四、池苑園林/
第五章隋唐到兩宋成都的城市文化/
第一節文學藝術的重要成就/
一、詩詞與散文/
二、音樂與戲劇/
三、蜀中文學藝術創作特色/
第二節學術文化的重要成就/
一、三蘇與宋代蜀學/
二、魏了翁與宋代經學、理學/
三、史學的重要成果/
四、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第三編元明清時期成都城市的興衰|
第一章成都城市經濟的曲折發展/
第一節元代成都城市經濟的衰落/
一、人口與農業/
二、手工製造業/
三、城市商業/
第二節明代成都城市經濟的發展/
一、人口的消長/
二、商品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三、城市商業的發展/
第三節清代成都城市經濟的繁榮興旺/
一、人口的增長與稻作農業的恢復發展/
二、商業的繁榮興旺/
第二章元明清時期成都城市的毀滅與重建/
第一節明代成都城市建設的重要成就/
一、明代興築大城/
二、興建蜀王府/
三、地方官署的建置/
四、文化、文物勝跡和寺觀、園林建設/
第二節清代成都城市建設的重要成就/
一、明末清初成都城市的殘破局面/
二、清代成都大城的重建/
三、興築滿城/
四、皇城改建貢院/
五、地方官署的建設/
六、整齊劃一的市區街坊建設/
七、文化、文物勝跡和寺觀、園林建設/
八、市政建設
第三章元明清時期成都城市文化建樹/
第一節學校和書院的興建/
一、官學的設定/
二、城區的書院/
三、義學/
第二節文學成就/
一、元代作家與作品/
二、明代作家與作品/
三、清代作家與作品/
第三節戲曲藝術/
一、明代戲曲的發展/
二、清代戲曲的興盛/
第四節學術成就/
一、元代費著的學術狀況/
二、明代楊慎的學術成就/
三、清代成都的學術成就/
四、獨具一格的竹枝詞/
|第四編近代成都城市的演變|
第一章近代成都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晚清成都城市經濟的近代化趨勢/
一、城市人口及其職業統計/
二、國際市場對成都城市經濟的影響/
三、傳統工商業仍居近代城市經濟主要地位/
四、新式工商業的緩慢發展/
五、城市消費生活的增長/
六、金融業的變化/
七、社會習俗的變化/
第二節民國時期城市經濟的變化與發展/
一、城市人口及職業狀況/
二、城市工商業/
三、城市工商業的特點/
四、城市消費生活/
第二章近代成都城市建設的發展/
第一節歐洲旅遊者眼裡的成都風貌/
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的成都印象/
二、法國地理學家馬尼愛的成都觀感/
第二節市政興革/
一、城鎮的變化/
二、城市管理與市政建設/
三、城鎮轄區的變化/
第三章近代成都城市文化的變革/
第一節尊經書院與近代成都維新思潮/
一、成都尊經書院的創辦/
二、成都維新思潮的發生與戊戌變法運動/
第二節“蜀學會”和報刊、新書、新式教育/
一、“蜀學會”的創辦/
二、《蜀學報》的刊行與京滬新書報的發行/
三、新式學堂的創辦/
第三節光宣新政與成都教育改革/
一、光宣新政中的教育改革/
二、新式學堂的勃興/
三、留學熱潮/
第四節成都保路風潮/
一、保路風潮起於清廷剝奪商辦川漢鐵路股權/
二、清廷屈從國際資本,出賣川漢鐵路股權/
三、清廷收回川漢鐵路商辦成命,釀成全民抗爭浪潮/
四、誘捕保路紳商首領,槍殺請願民眾,導致清廷滅亡/
第五節新文化運動與“五四”波瀾/
一、民初新舊思潮的博弈/
二、挑戰傳統思潮的吳虞/
三、“五四”波瀾與留法勤工儉學/
第六節近現代成都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經濟發展/
二、社會發展/
第七節抗戰後方戰略基地的巨大貢獻/
一、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
二、抗戰財政和軍需糧秣基地/
三、戰時遷川企業、高校和科研、文化機構的重要貢獻/
第八節近代成都民間文藝的變化/
一、川劇改良/
二、話劇運動的興起/
三、說唱藝術的風行/
第九節成都的救亡文化與反內戰、反獨裁文化運動/
一、救亡文化浪潮/
二、反內戰、反獨裁的民主文化運動/
作者簡介
作者張學君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省省志辦編審、原主任,張莉紅系成都市社科院研究員,二人皆為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專業知識的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