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原名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始於1951年),建設有高原大氣與環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在讀本科生1500左右,全日制研究生近260人,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360餘人。“大氣科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是四川省省級教學團隊,“大氣科學”專業獲批2013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立項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校訓:成於大氣,信達天下
  • 創辦時間:1951年
  • 所屬地區:四川成都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主要獎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 院長:范廣洲
  • 主要專業:大氣科學、套用氣象
學院概況,歷史沿革,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平台,科研團隊,科研成果,科研概況,科研獎項,教學成果,現任領導,

學院概況

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開辦始於1979年,是國務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點,是教育部地理科學教指委大氣科學分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四川省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單位;教育部“2011計畫”單位:中國地質災害防控協同創新中心、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是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氣象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之一、解放軍第二炮兵、成都軍區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培養單位。

歷史沿革

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氣象幹部訓練大隊,主要為西南培訓氣象技術幹部,並為西北、中南輸送人才,屬於軍隊編制
1954年:改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 ”,直屬中央氣象局領導
1956年:定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開設氣象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1978年:更名為“成都氣象學院”,設氣象通訊、氣象雷達、高空氣象、氣象等4個本科專業學制4年。
1984年:氣象系建系,下設天氣動力學、高空氣象兩個本科專業(大氣科學學院最早四個的本科專業之二)
1986年:天氣動力學專業更名為氣象學專業,舉辦氣象專業新疆民族班,同年6月,《成都氣象學院學報》創刊。
1999年: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氣象學專業更名為大氣科學專業
2000年:學校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氣象系更名為地球環境科學系
2003年:學校獲得氣象學、環境科學2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
2004年:學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簽署合作培養幹部協定;同年氣象學專業被批准為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開始招收大氣專業國防生
2005年:地球環境科學系分為大氣科學系和環境工程系,大氣科學系下設氣象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和大氣科學本科專業
2007年: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二級學科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8年:增設套用氣象學本科專業
2010年: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簽約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同年,大氣科學本科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2011年,“大氣科學專業綜合改革”獲省級“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項目
2013年,“大氣科學專業”獲第二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
2015年,學校正式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電結合,以電為主”辦學方針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16年,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簽署協定,共建我校大氣科學學科群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大氣科學和套用氣象學兩個本科專業,大氣科學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位點,並開展了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2011年開始招收專業碩士。大氣科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是四川省省級教學團隊,“大氣科學”專業獲批2013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立項建設;現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下設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候變化風險管理、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四個二級學科,“氣象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

師資隊伍

大氣科學學院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且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現有教授17人,博士、副教授42人;其中博導8人、碩導26人,博士47人、在讀博士4人。教師中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IPCC特聘評議專家、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委員、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WCRP中國GEWEX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專家學者。

科研平台

建設有高原大氣與環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有省級氣象台標準的天氣分析與預報實驗室;建設有完備的氣象觀測場;建設有完備的大氣模擬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大氣數值模擬實驗室、套用氣象學實驗室;建設有氣候與環境變化聯合實驗室、環境氣象與健康研究院等。

科研團隊

氣象災害與防災減災團隊
團隊帶頭人李國平
團隊成員:朱克雲、肖天貴、劉海文、白愛娟、韓 琳、王 偉、毛文書、文小航、陳科藝、封彩雲、王 超、趙鵬國
研究方向:高原渦、西南渦數值模擬與數值預報技術研發、新源資料分析及其在業務中的套用、雷電災害與防護、災害氣象與防災減災
氣候與氣候變化團隊
團隊帶頭人:呂世華
團隊成員:范廣洲、鞏遠發、王 磊、向衛國、賈志軍、李謝輝、馮鑫媛、華 維、蔡宏珂、胡 淼、張少波、陳棟、朱麗華、王炳贇、張永莉
研究方向:短期氣候預測、高原與季風氣候學、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氣候數值模擬
氣象套用與服務團隊
團隊帶頭人:王式功
團隊成員:敬楓蓉、周筠珺、陳權亮、李 超、董一平、倪長健、袁淑傑、袁東升、程志剛、張 婕、肖國傑、曾勝蘭、廖婷婷、賴 欣、施紅霞、白彬人、齊玉磊
研究方向:專業氣象服務、公共氣象服務、工程氣象、災害評估

科研成果

科研概況

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8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行業專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0餘項,省部級項目30餘項,橫向項目100餘項,科研經費約4000萬元。獲省部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十餘部。

科研獎項

項目
獎項
年份
輸電線路覆冰研究及套用技術開發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
地基GPS水汽監測技術及氣象業務化套用系統的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
雷電物理過程及其探測和防護研究
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基於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熱作用的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西藏強對流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系統
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3
高原東側區域氣候與水資源變化及未來情景預估
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2
西昌發射場災害性天氣預報及預警機制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2
西南地區自然災害防範輔助決策系統
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4
西南準靜止鋒影響場區天氣研究
成都市科技進步成果獎三等獎
2013

教學成果

大氣科學學院一貫重視高品質的教學質量,且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管理嚴格、治學嚴謹,非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畢業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意識。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科技競賽、全國“挑戰杯”創業計畫競賽、全國“啦啦操”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普通物理知識競賽等各項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近年來,大氣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連年保持近100%,人才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學院的畢業生在全國氣象系統、民航系統和部隊系統的氣象部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校友中有院士、傑出青年、氣象局領導等。大氣科學學院已經為我國氣象、國防、民航和環保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輸送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氣象學術技術帶頭人、管理幹部和業務骨幹。

現任領導

大氣科學學院院長
大氣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
張小紅
大氣科學學院副院長
周筠珺
大氣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繆燕平
大氣科學學院院長助理
華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