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古今楹聯

成縣古今楹聯

甘肅成縣,古稱成州,地處華夏腹地中心,歷史傳統悠久,文化積澱厚重。在這方面,同樣廣泛地存有許多可供後人觀賞憑弔的名勝古蹟。在現存的名勝古蹟中,古今都有文人雅士的楹聯。由於這些題聯許多是詠物明志,富於哲理,宣揚愛國主義,謳歌大好河山,因而贏得歷代人民和文人墨客的祟仰與傳頌,使這些楹聯與山川同在,與勝跡共輝,成為成州大地藝術長廊中的瑰麗畫卷之一。這些楹聯不僅具有生動的藝術感染力,而且對名勝古蹟起著歷史見證的作用,一向為世人所珍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成縣古今楹聯
  • 作品別名:對聯
  • 作者何紹基
  • 作品出處:成縣景點
  • 文學體裁:楹聯
古今楹聯簡介,楹聯及點評,

古今楹聯簡介

甘肅成縣,古稱成州,地處華夏腹地中心,歷史傳統悠久,文化積澱厚重。在這方面,同樣廣泛地存有許多可供後人觀賞憑弔的名勝古蹟。在現存的名勝古蹟中,古今都有文人雅士的楹聯。由於這些題聯許多是詠物明志,富於哲理,宣揚愛國主義,謳歌大好河山,因而贏得歷代人民和文人墨客的祟仰與傳頌,使這些楹聯與山川同在,與勝跡共輝,成為成州大地藝術長廊中的瑰麗畫卷之一。這些楹聯不僅具有生動的藝術感染力,而且對名勝古蹟起著歷史見證的作用,一向為世人所珍重。

楹聯及點評

成州古城西南隅,舊有一座建於明代的會館,會館內原有戲苑,戲苑門前,有兩尊鑄著蟠龍的鐵貢桿(華表),貢桿上有清末大書法家何紹基書寫的鎏金楹聯: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此聯只用寥寥十四字,就將所詠的自然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真可謂凝鍊之筆。聯中“千江月”與“萬里天”相對應。自然熨貼,極為恰切。上聯中的“水”、“月”與下聯中的“雲”、“天”
對仗亦工,具有高度概括、題旨點意、引人入勝的魁力。另外,此聯善用數字,因數字得到巧妙安排,使人讀來流暢,閱而不忘。
在古成州大地上,散見於名勝古蹟處的楹聯,不論是刻於石上,還是鍥於楹柱,但其內容大都與歷史陳跡和山川風光相聯繫,所詠頌的往往也是歷史名人的軼聞趣事、風物傳說和名山古剎的壯觀景色。
在始建於北宋宣和三年(l12l年)的成州同谷縣杜工部詞堂,後人為了表示對詩聖杜甫的祟敬與懷念,曾撰有許多楹聯。其中年代最早的當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按察使洮岷兵備副使楊賢所撰的四副楹聯:
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嘆,
千秋詩聖獨追雅頌風騷。
天地尚留詩稿在,
江山亦藉草堂傳。
唐室只今無寸土,
草堂終古屬先生。
回首望秦州谷遠時縈行客夢,
馳心在唐室江清鑒及老臣忠。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成縣知縣李焌所撰的兩副楹聯是:
逃秦州山谷間曾向邊城作客,
為唐世文章海豈惟詩界稱王。
李杜朔神交詩聖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
隴秦尋故宅龍蟠虎踞公先占同谷江山。
杜甫被譽為詩聖,他的詩被稱作詩史,這和杜甫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分不開的。這些楹聯敘事抒情,語意貼切,議論英發,氣象闊大,亦懷古,亦見志,令人讚嘆不已。聯語以其簡潔的文字,評述了杜甫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產生的深遠影響,指明杜甫詩歌創作的偉大意義和不朽價值對杜甫的一生充滿欽佩之情。
在詩聖杜甫當年流寓同谷時走過的龍門寺,清光緒四年(1878年),當地秀才李茂秀曾撰聯鍥於楹柱上:
龍噴玉泉甘露遍灑三千界,
門設金地祥雲普護十八村。
寺壯雄觀名地不遺邱令志,
院依故址勝跡猶憶杜公題。
此聯以"龍門寺院"四字,用為各聯首字,讀來別具一格。前聯側重敘事,後聯側重懷古,在記事中生議,在懷古中抒情,使楹聯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裴公湖是成州勝境,為唐武后天授年間成州刺使裴守真所創,湖心建有湖山堂,前後有橋廊,南曰:雲錦,北曰:霞漪。湖北側為紫金山,其東有奎星樓,景色十分壯觀,遊人至此觀景,如在畫中。古稱裴公湖為"隴右西湖",是宋代成州八景之一。l942年,成縣縣長陶自強發起修建蓮湖公園,並於湖東北角建一"陶然亭",於亭前廣置佳卉奇石,使裴公湖景色更加迷人。為紀其事,陶自強曾為新落成的陶然亭撰一板對:
風光亦可留連有碧葉田田清香冉冉
又何必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責任莫辭重遠聽疏鐘楚楚畫角產聲
更難忘彌天烽火遍地荊榛。
在蓮湖公園出口,陶自強還鐫刻石對一副:
湖山幾歷滄桑人世幾經興廢金戈鐵馬
斷碣殘碑憑誰問當年事跡;
卉石略加添穎亭台略與維修奎樓煙雨
雲錦霞漪依然是刺史流鳳。
這兩副楹聯,語詞柔麗、纖巧,情辭並切,理正文奇。聯語藉助寫景,曉喻時事,除對仗嚴整外,氣魄雄偉,音韻響亮,對裴公湖及周圍的景色鋪陳層次分明,真是湖光為楹聯添色,楹聯為湖山增光。當時,正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聯語對此闡述的十分透闢。板對上聯著意寫裴湖風光,下聯著意寫作者心志;石對上聯側重寫悲壯歷史,下聯側重寫眼前實景,巧妙地闡述了大敵當前,國難當頭,只有毋忘國恥,奮起抗日,中華民族才有復興的希望。
1943年,國民政府甘寧青監察使高一涵到成縣視察,地方知名人士請高題寫楹聯;高特為位於裴公湖東側的成縣蓮湖國小撰寫一聯相贈:
丹心報國思吳玠,
絳帳傳經效馬融。
這副楹聯語雖平白無奇;卻很發人深思,聯語既頌揚了東漢經學大師馬融和南宋抗金名將吳玠的不朽功業,又抒發了作者立志報國的思想感情。全聯以人物為經,史實為緯,經緯交織,悠悠歷史躍然紙上。這副楹聯不僅有文學價值,也具有史論價值。
在古代,寺觀、戲樓歷來是文人墨客題對書聯的所在。雞峰山,是隴右著名的佛教禪宗勝地,為宋成州八景之一。在雞峰山靈官峽,舊有一副石對:
寺院有塵清風掃,
山門無鎖白雲封。
這副石對寫得工巧、清麗,作者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對仙山、雲海的描繪,勾畫出古剎的莊嚴風貌,令人無限神往,頗有飄飄欲仙之感。
成州關帝廟,原建於紫金山北側,古時廟門上鑄刻著一副抱對:
臨大劫而不可奪也,
非聖人而能若是乎?
城西十五華里拋沙樂樓廟院石貢桿上也有一副相類似的石對:
素志不隨星斗轉,
丹心宜與天地同。
這是兩副稱頌關羽武功和聖德的楹聯,聯語雖短,卻比較完整地表現了傳說中關羽的形象。
在明清之際,為地方名人贈聯鐫對在成縣相當盛行。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洮州直隸州州判魏敬賢為其師母成縣八品儒人梁俊啟之妻周老儒人敬立板聯一副,聯曰:
勤婦職而成家一世備嘗艱苦,
有母儀以昌後九重定錫褒封。
舊時代,學者們往往視楹聯為雕蟲小技,不屑加以評述.今天,如果我們充分肯定它的作用予以重視,那就應該承認它在中國文學史中應有的地位,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新聯,
使名勝古蹟增輝生色,這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發展旅遊事業,是很有意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