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之役

戊子之役

戊子之役是指1648年(南明永曆二年,滿清順治五年),福建省建寧府府治建安縣清軍破城後,清軍對城中平民進行三日大屠殺的事件。

南明永曆初年,鄖西王率建州軍民抗清,死守建寧府,清軍破城血刃三日。大劫之後建寧府城內百姓倖存者不上三百人,並殃及鄉村四里,史稱“戊子之役”。戊子之役時清軍屠城,建寧府城幾乎被夷為平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戊子之役
  • 發生時間:1648年
  • 發生地點: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省建甌市)
  • 參戰方:南明與滿清
  • 指揮官:王祁
  • 兵力:南明軍民/清軍
  • 結果:屠殺約十數萬平民
  • 傷亡損失:約十數萬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遇害人數,文物被毀,

事件背景

1648年。二月十九日,探馬報稱,清軍已過浦城。二月廿一日,建州城外的大洲、水西等處布滿清軍,府城外圍激烈戮戰。三月初六日,清軍將城團團包圍,飛鳥難下。十三日攻城愈急。大洲、黃華山各處高地清軍裝置大炮轟攻城垣。十四日清軍用地雷轟崩西門城垣10餘丈。十五日丑時,北門朝天門、威武門、臨江門一齊被清軍地雷轟崩,城內起火。

事件經過

“清軍蜂擁進城,明軍與其巷戰。”“一時哭聲震天,悽慘之狀,萬筆難寫,有服毒者、有赴火自焚者、有吊死者、有煙燻死者、有自刎死者、有被清軍姦淫蹂躪死者、有被崩牆壓死者、有投井死者、有不能走動之老人小孩遭火燒死者。大明街巷屠殺淨盡。血刃三日,死屍山積,血流成河。衙署寺觀,悉付一炬。間有走出城者,比至馬坑不能過,亦被清軍擒獲。朝天門、豪棟外各處魚塘,男女屍骸不計其數。鄖西王投井死,國師逃至后街,氣喘不能走,被清軍劫殺。其餘各官、將軍、尚書、侍郎、御史、學士侍官懼死於亂槍之中,無一生存。城廂各處堆滿屍骸,其未曾出門之老人小孩焚死屋內者,遺骨山積。時正初夏,天氣炎熱,陳屍體腐,臭氣難堪。火後焦土,觸目驚心。” “間有半生未死者,已是有手無足,有足無手,約一、二百人。幸能全存者亦不過二、三百人。大劫之後,飢困難堪,數日後又復死亡大半。”三月“二十三日出榜安民,下令剃髮”。當時建州已是“慘涼滿目,街巷全無,行人絕跡,雞豬鴨狗,完全消滅。”“廿五日鄉人來城送糧,只有滿目頹牆敗瓦,滿街血跡臭氣。親戚故舊,百無一存。”

事件結果

遇害人數

當時的建寧府城內有多少人口史書上並沒記載,大致推測。由於明代稅收與丁口相關,只計男丁,人口少報情況較嚴重,所以實際人口要比數字多的多,洪武丁口數應該相對接近當時實際。
全建寧府(8縣)
洪武 140089戶537024口
弘治 120382戶403496口
嘉靖 120914戶410099口
清康熙銳減至137455口
註:建安一縣占縣數之二,建安縣分管甌寧縣故稱“一府二縣三衙門”。

文物被毀

戊子之役時,修建於宋代的五忠祠被毀,裔孫劉學成易址建於中和坊紫芝街。宋賢劉屏山先生祠(屏山書院)清時被毀,遂與五忠祠合而為一。原址在中和坊桐樹坡,毀於戊子之役後裔孫劉學成易址建於中和坊紫芝街,即今址。
南宋隆興癸未(1163年),由知府陳正同主持興建胡文定公祠,原址在建安府學明倫堂後側,清初毀於戊子之役。
王埜首創建安書院於建寧府府治北。清初戊子之役,府學遭兵燹盡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