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隋、唐、宋時古縣名)

懷德縣,南朝梁原置梁德郡,縣治在今廣東省信宜市池洞鎮太安圍底街,廣東省高州市的馬貴、古丁、深鎮以及羅定縣的蕾濱、新樂、都門、扶合、加益 ,廣西北流市大倫鎮、白馬鎮一帶。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郡名為懷德郡懷德縣,意取感懷隋王朝之德,縣轄地不變。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懷德縣地置信義縣,以南近信山(在今鎮隆鎮沉沖村南面)、北接招義山即雷公嶺(池洞鎮與徑口鎮界山)得名,即取信山的信字與招義山的義字,成信義縣名,縣址在今鎮隆鎮八坊村,信義(信宜)置縣始此;潭峨縣(以潭峨江得名,縣址在舊縣村)。同時,設南扶州,轄懷德、信義、潭峨3縣(即轄原懷德縣地),州治遷到信義縣治。武德五年(622年),析懷德縣地置特亮縣(以特亮山即牛弼山得名,縣治在今徑口鎮木威村),析懷德縣地置扶萊縣(今廣東省信宜市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大倫鎮、白馬鎮一帶),二縣隸屬南扶州。唐貞觀八年(634年),南扶州改名竇州,轄懷德、信義、潭峨、特亮、扶萊5縣。稱信義為竇州。
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懷德、信義、潭峨、特亮、扶萊5縣,併入信義縣,仍屬竇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信義縣改名信宜縣,懷德縣時歷374年廢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