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履光

懷履光

加拿大聖公會傳教士、主教、考古學家、慈善家。曾先後在中國福建、河南地區宣教,擔任牧師、河南教區主教;“河南救災基金會”會長、“河南公共衛生協會”會長,開封“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履光
  • 外文名:William Charles White
  • 別名:威廉·查爾斯·懷特
  • 國籍:英格蘭
  • 出生地:英格蘭德文郡艾維布里奇
  • 出生日期:1873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60年
  • 職業:主教,考古學家
  • 畢業院校:威克里夫神學院
  • 信仰:基督教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盜掘掠奪東周文物,

人物簡介

懷履光的英文名字是威廉·查爾斯·懷特(William Charles White),於1873年8月22日生於英格蘭德文郡的艾維布里奇,在兄妹10人中他排行第一。父親亨利·詹姆斯·懷特(Henry James White)是一位石匠和建築承包商,母親是安·沃爾克(Ann Walke)。1881年全家移居加拿大,定居安大略省諾伍德鎮。懷履光的父母是聖公會教徒,要求孩子嚴守教規,這使他從小就受到虔誠的基督教教育。

人物生平

懷履光18歲高中畢業後,即離開家鄉去外地,在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但他的願望是將來能從事神職工作。1894年進入聖公會開辦的威克里夫神學院學習。在大學的兩年時間裡,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獲得“鮑德溫傳教士紀念獎”。 懷履光興趣非常廣泛,從體育到音樂和藝術,他都涉獵;最能吸引他的是醫學,他常去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聽課,去診所觀摩治療,研究病例,從而掌握了一定的醫術。這使他到達福建後,在醫療宣教上有所作為。
1896年5月30日,懷履光被按立為副牧師。1897年初,懷履光以英國聖公會的名義來到福建,他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懷履光”,取其“走向或尋找光明”之意。在福建建甌,由於他漢語尚未過關,只能依靠華人教士布道;可是他利用掌握的一些醫術為民眾拔牙、補牙和割癰排膿等,卻也吸引了不少人。不久,他與未婚妻安妮雷(Annie Ray)在上海三一教堂舉行了婚禮。
在漢語學習上,懷履光聰穎過人,進步很快。不久他便著手編寫《建寧方言英語詞典》,該詞典於1901年由福州的一家出版社出版。1899年,懷履光在福州不列顛公眾教堂由香港主教按立為牧師。1901年被派到閩侯傳教。他在教區大院裡建立了一所男子寄宿國小;亦在附近麻風病人居住區為病人子弟開辦了一所學校,自己繼續行醫。他還與其他傳教士合作,幫助鴉片吸食者戒毒。1907年,懷履光轉到福州,他傳教的對象改為政府官員、儒家學者和社會上層人士。自此他開始欣賞豐富而古老的中國文化,認同中國生活方式,以及哲學思想中的健康內容了。
1907年,各國在華傳教士在上海召開“中華百年傳教大會”, 懷履光作為英國聖公會福建代表出席會議。會後,中華聖公會邀請加拿大聖公會單獨派遣傳教士到尚未建立差會的省份開拓傳教區域,懷履光選中了河南。加拿大聖公會決定按立懷履光為主教領導該地宣教工作。1909年11月30日,懷履光在多倫多市聖詹姆斯大教堂被加拿大主教按立為主教。36歲的懷履光,不僅成為加拿大大主教按立的第一位主教,也是當時最年輕的主教之一。
1910年5月,懷履光夫婦進入河南省會開封,先在開封城內行宮角租賃房屋設定布道所和閱報室,繼而興建三一座堂,由魏亦亨主持會務。在開封南關購地創辦聖安得烈中學和聖瑪利亞女中。以後幾年中,一些福建聖公會的華人教士和教徒陸續前來,二十幾名加拿大傳教士也先後到達開封。懷履光很快在河南中部和東部打開局面,至1934年他離開河南時,聖公會已有17個牧區,一家醫院和幾十所中國小校,並一千多名教徒。
在教會的發展方向上,懷履光繼承和發揚了聖公會的傳統,注重培養和發揮當地神職人員的作用,把教會中國化當做最終的目標。在河南二十多年裡,他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1929年他按立華人牧師鄭和甫(P. Lindel Tsen)為副主教,1934年又把鄭推向主教的位置。1932年,他還向國內有關機構建議差會的所有財產和資金應由華人主教控制。懷履光盡其最大力量關心和支持中國的教會和信徒,這是河南聖公會在短期內取得較快發展的原因之一。
懷履光還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在他到達開封幾個月後,河南便發生了嚴重的災荒。1911年5月,他出任“華洋義賑會”會長,從海外募集救災款項,組織食品的分發。在1920年至1921年的災荒中,懷履光出任“河南救災基金會”會長,從加拿大民間募集到60萬加元;他還通過加拿大聖公會向加拿大政府尋求援助。此外,懷履光還擔任過“河南公共衛生協會”會長,開封“紅十字會”會長(1922-1934年),並建立“國際反鴉片協會河南分會”,自任會長,與政府合作開展戒毒運動。懷履光還參加鄉村建設活動,為河南的鄉村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上述活動不但促進了聖公會的傳教工作,也擴大了懷履光本人的影響,因此他受到北洋政府的多次表彰,先後獲得15枚不同的獎章和勳章。
1934年,懷履光年滿60歲,退休回到加拿大。因懷履光在中國曾蒐集了大量的文物並深有研究。所以於同年10月,懷履光被聘為多倫多大學中國考古副教授兼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遠東收藏部主任。在大學裡,他講授中國文化,舉辦夜校班,教授中文。1942年,他晉升為中國考古學教授,次年領導創建了中國研究系,擔任該系主任。1944-1945年間,他以“壯觀的中國生活和文化”為題,舉辦了一系列關於中國的講座,很受歡迎。

主要成就

懷履光在授課之餘,主要精力用於研究和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從1934年到1956年,他寫出20多篇論文和幾部頗有影響的著作,其主要著作有:《洛陽古墓考》,《墓磚圖集》,《墨竹畫冊》,(An Album of Chinese Bamboos,A Study of a Set Ink Bamboo Drawings,A.D.1785),《中國廟宇壁畫》 (Chinese Temple Frescoes),《中國猶太人》(Chinese Jews:A Compilation of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Jews of Kai-feng Fu),《中國古代甲骨文化》(Bon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中國青銅文化》等。此外,懷履光還把一些中國古代的詩詞譯成英文發表。
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懷履光應邀返回開封,幫助河南聖公會戰後恢復工作。回到加拿大後,鑒於年事已高,於1948年辭去中國研究系主任和博物館遠東收藏部主任的職務。1959年,在他授職牧師60周年之際,威克里夫神學院設宴招待,稱之為“這一代最偉大的傳教士和政治家,因為他建立了自養的中國教會”(參見Lewis C. Walmsley: Bishop in Hona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4, P211)。聖公會代表稱他在“建立中國教會和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上,都以一種令人難忘的方式把福音傳播者、管理人員和政治家的作用融合為一體”。1960年,懷履光於多倫多市去世,終年86歲。加拿大聖公會給予他很高的榮譽,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盜掘掠奪東周文物

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是基督教河南聖公會的主教,他1910年到任後,在開封、商丘、洛陽等地建教堂、辦學校、開醫院,還開展了一些慈善和社會救濟工作,著力培養中國高層神職人員,促進了基督教在河南的傳播和發展。與此同時,他利用主教的身份大肆攫取河南的文物,尤其是對洛陽的兩處周代貴族大墓,進行了破壞性的盜掘,致使大量珍貴文物流散國外,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1928年在洛陽金村發現東周王陵和貴族墓地,在加拿大人懷履光、美國人華爾納等所謂學者和傳教士,以及國內古玩奸商,威逼利誘當地農民為他們盜墓,從1928年至1932年,盜掘東周王陵大墓8座,出土文物數千件。
這些珍貴的文物被盜賊們用馬車運到洛陽,然後轉運出國。其中華爾納盜走的玉器精品最多,其他文物被運往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存留國內的文物微乎其微。
《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一書共收錄金村出土的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數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這些文物精品,如今被法國巴黎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美國坎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美國佛利亞藝術館等博物館收藏,有的在日本大阪佳友男爵、日本東京細川侯爵等人手中……洛陽金村於1928至1934年間曾經被盜掘八座戰國大墓,裡邊的玉器銅器十分精美精彩,富有考古及藝術價值。直到今天,香港還有一些古玩老闆用〝金村土〞來形容特別精美的戰國玉器。金村出土的文物大部分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難以追查。其中一部分於1937年由日本梅原末治編入《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一書,拍有圖片,註明藏主,可信度高。該書收錄精萃文物238件,較多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另有一部分金村文物由傳教士懷履光(Williams Charles White)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集,懷履光後來成為該館東亞部的第一任主任和多倫多大學中國學院的第一任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