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道侔伊呂科對策》是唐代張九齡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道侔伊呂科對策
- 作者:張九齡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應道侔伊呂科對策》是唐代張九齡創作的一篇散文。
《應道侔伊呂科對策》是唐代張九齡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應道侔伊呂科對策問:興化致治,必俟得人;求賢審官,莫先慎舉。聖朝受命,於今百齡,堯封比屋,魏綱斯頓,史曹之職,衡鏡攸歸,歲時高集,士窬累萬。借使崔、毛重起,裴、樂復...
道侔伊呂科 道侔伊呂科為 科舉制科之一,唐代設定,屬吏治類科目。先天元年(712),詔舉,張九齡及第。
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為,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張九齡應試道侔伊呂科,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李隆基即位為玄宗,張九齡改任左拾遺。但是,張九齡與宰相姚崇的矛盾卻越來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執掌軍國大權。張九齡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書姚崇,提醒他“遠諂躁,進純厚”。姚崇復書嘉納其言...
作者簡介 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諡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稱。有 《曲江集》。
“卒被三夫之言,橫遭誣罔之讒;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興,宗親怖栗。”《新唐書·李紳傳》:“錡召紳作疏,坐錡前。紳陽怖栗,至不能為字。”唐·張九齡《應道侔伊呂科對策第一道》:“盛德大業,孰與歸乎?其怖栗塵埃,棲棲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獻策之時。何敢望焉,盡心而已。”
《策》一卷,主要是一些臣下對上應答及部分殿試時的考卷,如張九齡的《應道侔伊呂科策》、明倫文敘的《殿試策》等。《序》二卷,收集各類文本序言、及贈別應答之作。如丘?的《曲江集序》、《大學衍義補敘》等。張潮的序也收集不少。洋洋灑灑共收百餘篇,是該書中份量較重的部分。《論》一卷、幾乎全是明...
作者簡介 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諡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稱。有 《曲江集》。
作者簡介 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諡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稱。有 《曲江集》。
唐·張九齡《對所舉道侔伊呂科策》之二:“王道務德,不來不強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在中國的王道,看去雖然好像是和霸道對立的東西,其實卻是兄弟。這之前和之後,一定要有霸道跑來的。”2、強橫,蠻不講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但只是咱們...
楊嗣復即20歲被錄為進士, 21歲再通過 “博學宏辭科” ;張九齡中進士後, 再通過了 “道侔伊呂科” 而任左拾遺一職;黃僚是在取得進士身份後, 通過了 “三禮科” 後被授予 “ 朝奉郎 ”、“大理寺丞” 等職, 接著任瓊州刺史。 宋初沿唐制, 如, “父子進士” 的古成之兒子古宗悅也是 “三禮...
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後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築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張說重其文才,稱為“後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
作者簡介 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諡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稱。有 《曲江集》。
陳子壯先後與趙之龍、錢謙益商量對策,均無效。他不無感嘆道:“今亡在旦夕,正是人臣誓死效忠之時,但人各一心,如此,國將不國!”同年六月,南京被清兵攻陷。趙之龍、錢謙益等率先出城投降清軍。陳子壯喬裝逃至廣東,得知立於福建的唐王朱聿鍵(隆武帝)擢他為東閣大學士,陳子壯因以前議論宗室之事與唐王結怨,遂...
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後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築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張說重其文才,稱為“後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
《謁仲節莫公祠》是明代詩人黃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南人魁選本沉沉,獨自先生起郤林。一代科名堂號玉,千年第宅里名金。道侔伊呂相先後,名在江山已古今。大雅寥寥誰繼響,幾時風雨又龍吟。作者簡介 黃璉,字仲湖。開建(今廣東封開縣)人。明神宗萬曆九年(一五八一)貢生,授訓導,署臨高,升...
武后長安二年(702)擢進士第,又連登材堪經邦及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玄宗開元十一年,累遷至中書舍人。尋出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充嶺南道按察使。召拜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興縣伯。因李林甫排擠,於開元二十五年眨荊州長史。卒...
又中“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的風氣;選官應當看重才能,不循資歷。開元十一年(七二三)為中書舍人,後曾外遷。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拜相。他建議在河南(今河南、山東黃河故道以南,江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屯田,引水...
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後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築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張說重其文才,稱為“後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
劉安世(1048-1125年),字器之,號元城、讀易老人,魏州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縣)人。宋朝大臣,太僕劉航的兒子。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及第,出任洺州司法參軍。從學於司馬光,憑藉司馬光、呂公著的舉薦,出任秘書省正字,歷任右正言、左諫議大夫、樞密都承旨,以直諫聞名,時人稱為“殿上虎”。章惇掌權時...
《餞陳學士還江南同用徵字》是唐代詩人張九齡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荷蓧旋江澳,銜杯餞霸陵。別前林鳥息,歸處海煙凝。風土鄉情接,雲山客念憑。聖朝岩穴選,應待鶴書徵。作者簡介 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