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積極回響國家防災減災與安全建設的需求,依託新生代古地理實驗室,最早於1989年設立了 “自然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室”。並於2004年提出了建立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的建議,最終於2006年獲得民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減災院緊跟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步伐,於2019年正式更名為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研究院建設目標是匯集綜合減災和應急管理領域的人才隊伍,充分吸收和利用國內外先進的科研成果,力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減災與應急管理科學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先進技術推廣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 外文名:Academy of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 Ministry of Education(ADREM) 
  • 成立時間:2019年 
歷史沿革,科研成就,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研究機構,直屬研究機構,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平台,發展目標,

歷史沿革

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加強公共安全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艱巨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任務。為此,聯合國從上一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計畫(IDNDR)”,進入20世紀後,又開始實施國際減災戰略(ISDR)。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減災與公共安全建設,2002年即在民政部設立了國家減災中心,2005年進一步組建了中央政府的減災部際協調機構——國家減災委員會,2006年國家成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減災與公共安全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工作,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對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中防災減災與公共安全科技體系的總體部署,以及國務院應急預案中所制定的有關原則和國家減災委員會制定的國家減災規劃,經民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於200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設立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研究院在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瞄準國家防災減災與公共安全科技戰略需求,發揮北京師範大學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優勢,已經發展成為國家減災與風險防範、應急管理與救災回響、環境演變與資源生態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基地與人才培養中心,為國家防災減災領域及災害風險科學領域培養了一批尖端人才。

科研成就

近五年,共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376項,年均科研經費約2500萬元。出版專著26部,編著教材9本,發表學術論文752篇,授權專利57項、軟體著作權22項,獲得國家和省級科研、科技獎勵23項。
2008年以來,研究院積極開展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魯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綜合評估工作,為國家減災救災關鍵決策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肯定。率先設立了“綜合風險防範”國際科學計畫項目,主辦《國際災害風險科學學報》,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已成為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防範、應急管理與救災回響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與人才培養中心,並成為綜合防災減災領域的一個重要國際合作研究中心。

人才培養

研究院從“災害科學”、“應急技術”、“風險管理”三個方面,為國家培養災害風險科學與公共安全領域的高端人才。圍繞地理學一級學科下設的“自然災害學”、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研究院已形成學緣和學科結構合理、以中青年為主的教學科研隊伍。
災害風險科學研究院積極回響國家防災減災人才需求,通過教學體系建設與創新,培養了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防災減災科研創新與套用創新高層次人才。
研究院根據知識結構和體系,創新出一套“啟發式-參與式-實踐型-國際化“融合的綜合教學與實踐方法。充分利用國家和部委重點實驗室平台,利用多種形式的課程項目、比賽和行業實踐,培養了具有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能集成、國際視野特徵的複合性人才。
研究院的畢業生,除繼續留學深造外,主要前往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為代表的科研院所,以國家減災中心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以及以中國人保財險、瑞士再保險等行業領軍企業,長期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所培養的研究生在近年發生的北京“7.21“暴雨洪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盈江地震、魯甸地震等重大災害中,套用所學知識、參與一線災害應急回響工作,表現突出。
研究院自2006年成立以來,共培養博士生215名,碩士生286名;主要前往大學、研究所、事業單位等崗位開展工作。
近五年所培養的學生中,27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4人獲得北京師範大學優博論文,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發表SCI/SSCI高水平論文50餘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60餘篇,獲得發明專利7項,8人次在知名國際學術大會獲得金獎、銀獎,5人次在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風險分析等大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所培養的研究生在近年發生的北京“7.21”暴雨洪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盈江地震、魯甸地震等重大災害中,套用所學知識、參與一線災害應急回響工作,表現突出。

師資隊伍

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
史培軍  張強 丁瑞強
2.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史培軍
3.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
何春陽、楊 靜
4.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
史培軍
5.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周 濤、何春陽

研究機構

直屬研究機構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災害風險與減災研究所
空間信息與應急管理研究所
環境演變與風沙防治研究所
資源生態與人地系統研究所

研究中心

教育部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中心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中心
減災與應急管理政策研究中心
分統仿真與災害模擬研究中心災害與應急管理培訓中心
減災國際合作交流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巨災研究中心

國際合作平台

未來地球-綜合風險防範項目辦公室
國際減輕災害風險合作研究中心
《國際災害風險科學學報》編輯部

發展目標

“研究院”作為一個對國內外開放的科研機構,充分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以及所建立的資料庫與模型和其他相關研究成果,組織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相關領域的專家,在中國減災與應急管理領域開展下列研究工作:
1.選擇典型高風險地區,建立減災與災害 風險管理綜合示範區
按照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區的區域發展布局,根據中國自然災害區劃,充分體現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理念,選擇高風險地區,針對水災、旱災、風沙、颱風、地震、滑坡與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在社區水平上建立減災與應急管理綜合示範區。
2.建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模擬仿真系統
套用現代信息系統技術,建立各種災害資料庫;套用系統模擬與仿真技術,建設主要自然災害災情仿真模擬系統,建立主要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模擬仿真系統;建立綜合災害實驗基地;針對發生巨大自然災害的可能性,依據歷史重現的原則,建立巨災應急回響系統,以此編制應對巨災的預案。
3.建設自然災害災情監測與減災能力評估系統
套用3S技術和大型網路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主要自然災害快速監測、災情評估系統;不同區域減災能力評估系統;主要自然災害災情地面抽樣調查與風險評估系統;高風險地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系統;
4.完善減災和應急管理的政策與法規體系
針對目前各級政府在減災和應急管理領域所急需的政策與法規體系,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高層論壇、學術研討會,系統完善減災和應急管理政策與法規體系。
5.建立國家減災與應急管理教育與培訓基地
套用現代網路技術,建立完善減災與應急管理教育與培訓體系,研製綜合風險評估標準,推進綜合災害風險評估師制度的建立,促進綜合風險管理隊伍的建設,形成國家減災與應急教育與培訓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