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疏散標識的作用範圍及最佳化設定研究

《應急疏散標識的作用範圍及最佳化設定研究》是依託北京化工大學,由劉夢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急疏散標識的作用範圍及最佳化設定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夢婷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應急疏散標識(EES)雖然被廣泛設定,但目前普遍錯誤地將其可見範圍等同於作用範圍。現有研究沒有考慮到疏散者心理行為對EES信息感知的影響,缺少對EES整體疏散效果的研究。項目首先基於疏散者行為的過程慣性研究,建立EES作用範圍的表達模型;其次研究EES的信息傳導機制,以及動態EES的複雜效應,構建疏散場模型;最後基於EES對疏散人群的行為干預模式,建立大規模人群緊急疏散的分布預測模型。進而建立EES最佳化設定的耦合模式系統,以探索最佳化設定的步驟和方法。項目的創新之處不僅在於更新作用範圍替代可見範圍的科學認識;而且在於將疏導員視為賦有思想流體的動態EES,深入研究疏導員(含志願者)在緊急疏散過程中的有效性。申請人已經發表了4篇SCI、3篇CSCD和出版了1部學術著作,並有良好的實驗室條件,尤其在973團隊的良好氛圍下,相信能推動我國EES最佳化設定的科學化進程。

結題摘要

應急疏散標識(EES)是人群緊急疏散中重要的行為干預手段,雖然被廣泛設定,但是其作用範圍、設定是否合理都缺乏科學認識,沒有考慮到行人行為與心理因素對感知EES信息的影響。項目以地面場疏散模型為模型框架,考慮到當前動態場玻色子設計的錯誤,建立了基於異質玻色子的動態場;基於運動和感知慣性,擴展了慣性場,並建立了EES作用距離表達模型;通過對靜態場參數的修正,引入了EES的信息傳導模式,同時將靜態場擴展為動態信息場,引入了疏導員/動態EES的信息傳導模式;基於動態人群分布,建立了疏散出口選擇模型,考慮到了常規出口和標識出口的偏好。形成了擴展有EES作用機制和擁堵避免機制的修正的疏散者自我驅動多粒子系統模型。通過疏散仿真實驗,證明了該模型的有效性,並分析討論了靜態EES和疏導員的作用,EES數量和位置的影響,以及從眾行為、爭搶行為、運動和感知慣性等對EES作用的影響,並說明了EES失效的情況和條件。其次,建立了高斯-動態貝葉斯網路預測模型,能夠預測人群分布的時空變化,對比證明具有較高精度。最後提出了基於隨機效用理論的EES方向設定方法和基於最大覆蓋問題和P-中心問題的EES位置最佳化設定方法。本項目更新了“EES 作用範圍替代可見距離”的科學認識,建立了納入EES信息傳導機制的行人疏散模型,為科學設定EES 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