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供給中斷風險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運作策略研究

應對供給中斷風險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運作策略研究

《應對供給中斷風險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運作策略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白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對供給中斷風險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運作策略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白洋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供給風險最有效的措施。石油供給中斷對市場和巨觀經濟的影響機理異常複雜,並帶有高度不確定性,在進行儲備決策時需要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及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現存的能源供給理論缺乏對供給風險及市場不確定性的深刻認識,已有儲備模型也難以有效解決高風險、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問題。本課題以應對供給風險為切入點,融合能源經濟學、運籌學等多學科理論方法,探索供給中斷對巨觀經濟的影響機理及效應;分析釋放石油儲備在平抑油價、減少中斷損失方面的效用;在此基礎上對儲備的最優規模、收儲、釋放及補倉策略展開模型和模擬研究,最終形成系統的應對供給風險的儲備運作策略。研究充分考慮市場不確定因素,將儲備運作理論和方法由確定性向不確定性延伸。在系統的策略研究架構下,構建了儲備的最優規模、收儲、釋放及補倉等一系列創新性模型,進而豐富了儲備運作和決策理論的方法和內涵,也為我國戰略石油儲備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

結題摘要

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突發事件,防範石油供給風險,保障國家石油供給安全的重要手段。石油供給風險對市場和巨觀經濟的影響機制異常複雜,並帶有高度不確定性,在進行儲備決策時需要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及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本課題以石油供給風險為切入點,充分考慮市場不確定因素,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儲備運作策略框架;構建了風險條件下的儲備規模、收儲、釋放及補倉等一系列最佳化決策模型,豐富了儲備運作理論方法和內涵。 主要研究內容及結論:(1)供給中斷風險的屬性和定量描述。採用生存分析法,從中斷機率、中斷規模、中斷持續時間三個方面,對未來10年石油市場的供給風險進行了評估。研究認為2016~2025年國際石油市場發生供給中斷的機率為95%,大於每天2百萬桶的機率為80%,大於每天5百萬桶的機率為40%;(2)供給中斷的經濟影響機理及效應。供給中斷和油價飆升主要從巨觀經濟調整成本、社會福利損失及支付轉移等三個渠道對國民經濟產生影響。其中,巨觀經濟損失最大,具體損失程度由GDP油價彈性決定,經濟損失隨彈性增加而減小;(3)戰略石油儲備成本效益。將總成本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儲備設施建設投資、儲備油採購資金、運行及管理維護費用。間接成本主要表現為收儲推升國際油價造成的消費者損失。對於儲備收益的分析,主要考慮中斷條件下釋放儲備所減少的中斷損失。(4)最優儲備規模研究。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兩階段最最佳化模型,首次提出了儲備規模最優性條件。研究發現當中斷機率為5%時,我國最優儲備規模是254.6百萬桶;當中斷機率為10%時,最優儲備規模是547.8百萬桶。(5)收儲、釋放及補倉策略研究。建立了市場狀態隨機波動的動態最佳化模型。將供給和油價作為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分析了我國最優收儲、釋放及補倉策略。研究發現低中斷規模下(10%),石油儲備的最優釋放量是252百萬桶,最佳補倉時間是12個月。高中斷規模(20%)情景下,應該分別釋放石油儲備570億桶,最佳補倉時間是16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