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憶長安:詩譯唐詩集》是梁曉明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8年1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白話譯詩,包括《無言的黃昏降下沉默的太陽》《烏鴉叼著松針/無家可歸》《今夜點亮鄜州的月亮》《一萬年的臉龐/青氣朦朧》《所有光芒都是你的光芒》等等。該書中的白話譯詩保留了詩歌的本味,辭藻的調子講究。一來,尊重唐詩用詞的原意。二來辭藻雖不華麗,卻也頗為合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 作者:梁曉明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7.5萬字
  • 首版時間 :2018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憶長安:詩譯唐詩集》是梁曉明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進行的以新詩的形式譯寫唐詩的創作集,每一首包括新詩譯詩、原詩和創作手記三部分,共五十首。不同於一般的白話譯詩,梁曉明對唐詩的譯寫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再創作,跨越時代勾連起兩種詩歌藝術,是新詩與古詩在意象與精神上的琴瑟和鳴。

作品目錄

無言的黃昏降下沉默的太陽
(唐)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烏鴉叼著松針/無家可歸
(唐)杜甫《舟月對驛近寺》
今夜點亮鄜州的月亮
(唐)杜甫《月夜》
一萬年的臉龐/青氣朦朧
(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所有光芒都是你的光芒
(唐)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在別人的家鄉/我端起了送客的酒杯
(唐)王勃《蜀中九日》
大雪的腳跡後/你跟著出現
(唐)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
色彩休息/在松林裡面
(唐)王維《青溪》
我喝得大醉/他鼓掌開心
(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時間讓流水帶走了鮮花
(南唐)李煜《浪淘沙》
我抬頭就看見了升起的南斗
(唐)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群山忽然都閉上了眼睛
(唐)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未歸的牧童在哪一棵樹下
(唐)王維《渭川田家》
我放聲歌唱/獨自淒涼
(唐)王績《野望》
那樹寒梅開放了幾朵
(唐)王維《雜詩》
思念/從五個地方一起出發
(唐)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我流放的前途和陌生的明天
(唐)沈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還給你/我的命和我的命運
(唐)王梵志《道情詩》
輕輕說話/天上有人正在夢鄉
(唐)李白《夜宿山寺》
我低頭想起遙遠的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我打飛他這隻黃鶯/我打斷它的啼鳴
(唐)金昌緒《春怨》
它有時也跳舞/有時也拐彎
(唐)溫庭筠《過分水嶺》
楚王笑了/楚宮美女的腰肢更加細了
(唐)杜牧《題桃花夫人廟》
秋露似鐵/有哪一隻翅膀能夠飛進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倒影的深潭/騰空了人間的嚮往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望你/江面便更加寬闊
(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
戰亂走了/你卻獨回北方的家鄉
(唐)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一萬里江山/遍地哀愁
(唐)許渾《登鹹陽城東樓》
春風輕舞,在落地的羅裙之中
(唐)李白《寄遠》(其七)
雨下在清明
(唐)杜牧《清明》
你離去,整個三月都去了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忽然想起,山居的你會不會更冷
(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路上這遊俠是誰?那么驕傲
(唐)王昌齡《塞下曲》(其一)
以前它的家,是宰相的庭堂
(唐)劉禹錫《烏衣巷》
知音在前方等你
(唐)高適《別董大》
我靜坐,看著桂花一朵朵落下
(唐)王維《鳥鳴澗》
被人間遺忘在此的一枚圖釘
(唐)王之渙《涼州詞》
這是渡口,沒有人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夜雨,漲滿了秋天的池塘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沒人會和我在這裡相逢
(唐)柳宗元《溪居》
一切都好,天就要黑了
(唐)李商隱《登樂遊原》
滿院的菊花頭頂著秋分
(唐)黃巢《菊花》
花草有花草自己的心愿
(唐)張九齡《感遇》(其一)
全城都是我的鎧甲一樣,金黃的臉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春天明年一定會來,你來不來
(唐)王維《山中送別》
獨自垂釣在大雪的江上
(唐)柳宗元《江雪》
松子一粒粒空空地敲響了整座大山
(唐)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新的憂愁,在沙洲之上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漁歌一聲聲,落入了河灣的波紋
(唐)王維《酬張少府》
我踩著災難登上了樓
(唐)杜甫《登樓》

作品鑑賞

該書中的白話譯詩,保留了詩歌的本味,辭藻的調子講究。一來,尊重唐詩用詞的原意。二來辭藻雖不華麗,卻也頗為合適。譬如譯作《那樹寒梅開放了幾朵》,“你和我的老家一起過來,你全身都是我老家的訊息。那座小樓,那扇半掩的紗窗之前,你告別的時候,那樹寒梅開放了幾朵?”所寫的便是王維的《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故鄉與老家是不同的。“故鄉”指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現在已經不住在那裡了;“家鄉”則指現在可能仍住在那裡。老家多了“家”的感覺,又暗含著終能有一日會歸去的願景。這樣一番思索,可見譯者用“老家”恰如其分了。梁曉明的譯作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正是這般,簡單而令人動容。
如果讀者有過鄉村生活經驗,必然能夠想像出這樣的生活場面:黃昏時分,天空已是昏黃,家家戶戶飄著暖洋洋的炊煙。村口老榕樹旁,低矮的柴門邊,老人拄著杖,遠眺歸家的人群,心心念念的是那未歸家的孩子。雞的叫聲,狗的吠聲,相互交織著,編成鄉村的生命。麥苗、桑葉低眠,農人荷鋤而歸,在田頭相遇,寒暄幾句……這是王維在《渭川田家》中描繪的畫面,通過梁曉明的語言,這個畫面愈發有了靈氣。鄉村生活的情韻在現代白話小詩的呈現下更為直觀,也更加親切。梁曉明的譯作沒有使得詩歌掛在遙遙的山頭,而是扎紮實實地在讀者的耳畔。這種真實與親切感是珍貴的。不僅僅在於唐詩原作的樸實,還在於譯者對於譯作的初心始終蘊藏在字裡行間。唐詩畢竟是“古”的,於讀者而言有年代感與距離感。梁曉明的譯作將這種距離扯得近了,讀者讀唐詩不需要繞太多彎子,詩中之境就會撲面而來。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看山看水和看作品同理,心境、閱歷、生存環境、生存需求、生活條件的差異讓讀者在看“山水”或者“作品”時產生不同的闡釋,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見解。對於梁曉明譯詩的品鑑亦是如此。譯詩畢竟是唐詩作品的二次創作,故而,其中必然有譯者的個人體悟。該書對於詩本味的尊重,除卻辭藻及意境的天然,此處又涉及第三方面。在每首譯詩後,都會有作者的幾句“囑託”,言其創作初衷或此般翻譯的緣由,沒有半分強迫之意,完全像是在與讀者商量。正如其《秋夜寄丘員外》最後的幾句閒話中言:“最後一句顯然加進了一些主觀的描寫,但這些內容應該是符合作者的詩意的,‘幽人’大概也正因為思念而沒有睡覺吧?”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書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2018年1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662-2

作者簡介

梁曉明,中國先鋒詩歌代表詩人。1988年創辦中國先鋒詩刊《北回歸線》。1994年獲《人民文學》建國四十五周年詩歌獎。2009年出席德國上海領事館主辦的“梁曉明與漢斯.布赫——中德詩歌對話”。2014年參加上海民生美術館主辦的“梁曉明詩歌朗讀會”。2017年獲第三屆華語春晚中國新詩“百年百位詩人”。2019年獲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詩人。出版詩集《開篇》《印跡——梁曉明組詩與長詩》《用小號把冬天全身吹亮》《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