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名人,風土人情,風景名勝,慶元特產,慶元美食,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慶元境內繁衍生息。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慶元境域為越地(古代民族越族聚居地)。春秋(前770~前476)為吳、越東平鄉。戰國(前475~前221)後期(約前306)楚滅越,屬楚國。秦(前221~前206)屬閩中郡(郡治在今福州市)。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2)惠帝三年(前192)立東甌國(治所在今年內溫州市),為東甌國土。始元二年(前85)以東甌地置回浦縣(治所在今台州市椒江區章安鎮,轄今台、溫、麗三市區域),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郡治在今江蘇蘇州市)。東漢(23~220)建武初(公元25年)省回浦入鄞縣(屬今寧波市)。章和元年(87)析回浦故地置章安縣(治今台州椒江章安鎮),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治今紹興市)。建安四年(199)分章安置松陽縣,屬揚州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分太末縣南部置遂昌縣,屬揚州會稽郡。自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1)歷隋(581~618)至唐朝乾元二年,500多年間,松陽縣先後隸屬揚州臨海郡、永嘉郡、處(括)州、江南道(或江南東道)括州;遂昌縣先後隸屬揚州東陽、括州、江南道(或江南東道)括州。
唐(618~907)乾元二年(759)析遂昌縣、松陽縣置龍泉縣,慶元境域屬浙江東道括州龍泉縣,稱松源鄉。五代十國(907~760)後晉天福二年(937)閩國奪取吳越國龍泉縣松源鄉之半(今福建省松谿縣溪東、渭田、舊縣、河東、茶平、不含錢園橋行政村的松源鎮及政和縣的鐵山鄉錦屏行政村)建松源鎮(治今松源縣舊縣村),屬閩國。另半(今屏都、淤上、隆宮、安南、松源、四山、百山祖、合湖、賢良、五大堡、張村、舉水、龍溪等鄉鎮)仍屬吳越國處州龍泉縣。北宋(960~1127)屬兩浙路(或兩浙東路)處州龍泉縣。
南宋(1127~1279)寧宗慶元三年(1197)析龍泉縣松源鄉益以延慶鄉之半(今龍泉市小梅、查田、茶豐、青溪、四源及慶元縣三濟、黃真、黃田等地)置縣,以寧宗年號“慶元”稱名——為慶元縣建制之始——屬兩浙東路處州。縣治濛洲(今慶元縣城松源鎮)。
元(1271~1368)初慶元縣屬江淮行省(1284年改屬浙江行省)處州路(1359年改為安南府,旋改處州府)。明(1368~1644)洪武三年(1370)撤慶元縣置慶元巡檢司,治查田(今屬龍泉市)。洪武十三年復置慶元縣,屬浙江布政使司處州府。景泰三年(1452)青田縣鳴鶴鄉升天裡一部分地域(今江根、竹坪、官塘、左溪、青竹、蘇湖、嶺頭、南峰等鄉村)劃給慶元縣,“延慶鄉之半”地域中的小梅、查田、茶豐、青溪等地劃歸龍泉縣。清(1644~1911)屬浙江省處州府(辛亥革命時改為浙江軍政府處州軍政分府)。清嘉慶(1796~1820)年間,慶元縣屬的金村、下洋劃歸龍泉縣。
民國(1912~1948)元年慶元縣直屬浙江省都督府。民國3年(1914)屬浙江省長公署甌海道(道尹駐今溫州市)。16年(1927)廢道,直屬浙江省政府。21年(1932)6月屬浙江省第十二縣政督察區(同年10月改稱第三臨時特區,署址龍泉)。24年(1935)6月改屬麗水行政督察區(25年4月改稱第九行政督察區。37年4月改稱第六行政督察區,署址麗水。同年7月改稱第七行政督察區,署址雲和縣)。
1949年5月17日慶元和平解放,7月5日慶元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府駐地松源鎮),屬浙江省第七專區(同年10月改稱麗水專區)。
1952年1月~1963年4月撤銷麗水專區,改屬溫州專區。
1954年3月原屬景寧縣的吳坑鄉劃給慶元縣(今屬張村鄉)。
1957年5月原屬龍泉縣的龍巖村劃給慶元縣(今屬百山祖)。1958年3月隆宮鄉的張天村劃給福建政和縣。1958年11月慶元縣併入龍泉縣。
1973年7月17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慶元縣建制。
1975年3月原屬慶元縣的四源鄉劃歸龍泉縣。
1975年8月18日慶元縣革命委員會掛牌辦公(1981年7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屬麗水地區。
2000年撤銷麗水地區,設立地級麗水市,慶元縣屬麗水市。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慶元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地處北緯27°25′~27°51′,東經118°50′~119°30′之間。東、南、西三面與福建壽寧、政和、松溪3縣交界,北與浙江省龍泉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接壤。南北長49千米,東西寬67千米,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縣政府駐地松源街道,距麗水市210千米,距杭州市532千米。
慶元縣
地形地貌
慶元地形屬浙西南中山區,有溪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等多種地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洞宮山脈所踞,多崇山峻岭、深谷陡坡,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3座,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百山祖北麓齋郎村海拔1210米,是全縣最高居民點,山間盆(谷)相對高度海拔600米—800米;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嶺——楓嶺余脈,地勢較東、北部平緩,谷地較寬,山間盆(谷)地相對高度海拔330—600米,新窯村海拔240米,是全縣最低點。
氣候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4℃,降水量1760毫米,無霜期245夭。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就局部而言,東、北部氣溫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這一氣候,最宜於香菇等菌類生長。
水文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面積18980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167796.3公頃,農業耕地15283.01公頃,溪流水域2733.2公頃。
水資源
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8萬千瓦,可開發裝機有25萬千瓦,多年電能70219萬千瓦時,其中甌江流域15.56萬千瓦,電能40687萬千瓦時;福安江流域2.72萬千瓦,電能8500萬千瓦時;閩江流域6.72萬千瓦,電能21032萬千瓦時。 目前已開發裝機18.739萬千瓦時。
礦產資源
境內礦種有23種,其中金屬礦有金、銀、銅、鐵、鉛、鋅、鎢、鉬、錫、鈾以及稀土等11種,非金屬礦有煤、磷、高嶺土、葉蠟石、鉀長石、石英、白雲母、水晶、大理岩、花崗岩、磚瓦用全風化泥岩、黃砂等12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為11種,其中金屬礦2種,非金屬礦9種。正在開採的礦種有5種,均為非金屬礦產。境內礦產地質勘查程度總體較低,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小型礦床6個,分別是:老鷹岩鉛鋅礦、官坳鉛鋅礦、桉樹坳鉛鋅礦、隆宮鄉生水塘鉀長石礦、山丘大理岩礦、荷地稀土礦。
生物資源
有動物100多種,植物2000多種。珍稀動物有華南虎、短尾猴、獼猴、穿山甲、黑熊、金貓、雲豹、金錢豹、大靈貓、獐鬣羚、黃腹角雉、鴛鴦、相思鳥、大鯢(娃娃魚)等。珍稀植物有百山祖冷杉、鍾萼木、香果樹、福建柏、銀杏、鵝掌楸、華東黃杉、長葉榧樹、天竺桂、沉小樟、短萼黃連、八角連、天麻、油杉、銀鐘花、黃杉木蘭、凹葉厚朴、天女花、花梨木、斗楓荷、南方鐵杉等。珍貴菌類植物有香菇、木耳、牛肝蕈、灰樹花蕈、竹蓀、岩蕈、茯苓等。
人口民族
2017年末,慶元縣戶籍人口20.55萬人,比上年減少396人。其中,男性人口10.60萬人,女性人口9.95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6%和48.4%。全年出生人口2758人,出生率為13.4‰;死亡人口1885人,死亡率為9.2‰;自然增長率為4.2‰。
經濟
綜述
2017年,慶元縣生產總值69.50億元,可比價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3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8.38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32.98億元,增長10.5%。產業結構最佳化為11.7:40.8:47.5。第一產業比重和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分別下降1.0和 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人均GDP為50306元(折算為7451美元),增長6.9%。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9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52人,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18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7%,有效控制在3.5%以內。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7.11億元,增長12.3%,地方財政收入4.20億元(見圖1),增長11.6%。全年財政支出31.78億元,增長18.9%,其中民生支出24.10億元,增長 23.4%。
第一產業
2017年,慶元縣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2182公頃,比上年下降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8442公頃,同比下降1.8%;全年糧食作物產量達到49714噸,同比增長0.4%。(見表1)
全年食用菌產量7927噸,下降1%,其中香菇產量5446噸,下降1.9%;黑木耳產量1918噸,下降1.3%。蔬菜產量52012噸,增長4.2%。茶葉產量536噸,增長2.9%。水果產量14589噸,增長7.9%。
全年木材採伐81095立方米,同比增長11.8%;毛竹採伐1985萬根,同比下降2.4%。
全年生豬存欄2.16萬頭,比上年下降27.8%,生豬出欄4.25萬頭,同比增長13.6%;家禽年末存欄18.86萬隻,同比下降10.7%,家禽年內出欄36.56萬隻,同比下降13.1%。
2017年全縣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994元,增長16.2%;加速推進全域旅遊,全年農家樂民宿共接待遊客218.98萬人次,同比增長22.4%,營業總收入14602.1萬元,同比增長31.8%,湧現出上莊小隱、緣來小築等一批精品民宿點。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見圖2),國有投資38.96億元,增長7.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6.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28億元,增長438%;第二產業投資11.58億元,下降22.2%,其中製造業投資9.20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第三產業投資45.56億元,增長24.6%。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97個,比上年增加26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0個,比上年增加1個。
第二產業
2017年,慶元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4%,其中新產品產值比上年增長42%,新產品產值率為3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2%。
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6.8%,其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7.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1.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3.3%,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利稅總額、利潤總額比上年分別增長5%和2.8%。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6.60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年19家資質以上建築完成總產值17.35億元,增長18.2%,實現利潤總額0.25億元,比上年下降13.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0億元,同比上升9.6%。商品房銷售面積4.2萬平方米,上升8.2%。
第三產業
2017年,慶元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見圖3)。其中,縣城消費品零售額2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3.82億元,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3.06億元,增長11.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75億元,增長20.8%。
全年進出口總額為80389萬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出口79153萬元,增長21.6%。從出口產品看,文體用品出口25238萬元;香菇出口11849 萬元;乾牛肝菌出口4818萬元;乾木耳出口3253萬元;從出口市場看,亞洲、歐洲、非洲是主要出口地,分別出口38397萬元、18922萬元和2025萬元。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4.3%。
全年完成貨運量259萬噸,增長3.2%,貨物周轉量41633萬噸公里,增長5.3%;客運量102萬人,下降21.5%,客運周轉量5753萬人公里,下降18.1%。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2258萬元,增長8.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363萬元;電信業務總量9895萬元。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62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21萬戶,農村電話用戶0.3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 17.13萬戶。年末網際網路用戶數為44426 戶,比上年新增6291戶。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9.25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9.21億元,增長31.7%。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1.3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6.1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1.7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6%。人民幣存貸比82.4%,比上年末增長1.1個百分點。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8375.15萬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643萬元,比上年增加1.7%;人身險保費收入10732萬元,增長7.0%。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6996萬元,增長17.4%。其中,人身險賠付2435萬元,財產險賠款4561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慶元縣擁有普通中學10所,招生2648人,在校學生數7522人,畢業生2372人。擁有中等職業中學1所,招生641人,在校生1966人,畢業生682人。擁有國小18所,招生1316人,在校生9796人,畢業生1959人。年末全縣有幼稚園29所,在園幼兒4684人。
科技
截至2017年,慶元縣專利申請量586件,專利授權量403件,其中發明專利20件。
文化
截至2017年,慶元縣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博物館、各鄉鎮文化站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全縣共舉辦70場“鄉村春晚”和1場“鄉村春晚”精品節目匯演;“喜迎十九大”第十屆農村文藝匯演圓滿完成,舉辦2場農村文藝匯演總匯演;先後協助舉辦全民閱讀節的閱讀晚會、全縣鄉鎮、街道幹部大合唱比賽、“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 、“愛上浙江話,方言向前沖”方言大賽慶元站、“光輝歷程,永恆記憶—喜迎十九大慶元紅橋攝影詩文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元縣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場文藝演出等主題文藝演出展覽20餘場;“三送一走一流通”惠民工程完成送戲下鄉114場、送書下鄉10000冊、文化走親8場、送電影下鄉3200餘場,免費培訓、指導民眾文藝活動近2500餘人次。
衛生
截至2017年,慶元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4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 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108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7人,註冊護士369人。
體育
截至2017年,慶元縣在麗水市第四屆運動會上,慶元縣代表團競技體育部在金牌、獎牌、團體總分均排名全市第五,大眾體育部在金牌、獎牌、團體總分均排名全市第六,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在競技體育部游泳項目,大眾體育部門球、籃球項目上有較大突破;浙江省健身氣功心法培訓提高班在慶元縣開班,來自全省各市縣學員120餘人參加培訓;浙江省全民健身浙南片區運動會在慶元縣淤上鄉舉行,來自全省各地共28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賽;先後組織舉辦全縣迎“三八”趣味運動會、慶元縣登龍頭山爬山比賽、慶元大道山地腳踏車賽等賽事10餘場,11月-12月舉辦慶元縣首屆機關運動會,豐富了民眾體育的生活,提升全民健身的整體氛圍。
社會保障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8527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196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41415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67946人,總計新增2635人(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增1870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0477人,淨增1911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60381人,新增5506人;工傷保險參保37944人,淨增7098人;生育保險參保15243人,淨增870人。2017年全縣低保對象6211人,其中城鎮312人,農村5899人,平均保障標準為城鎮月人均補助387元/人、農村月人均補助317元/人。在冊五保對象262人,集中供養85人,集中供養率32.44%。
交通運輸
杭州進杭金衢高速公路,至金華轉金麗溫高速,至麗水轉麗龍高速,到龍泉走龍慶高速至慶元縣城;溫州進金麗溫高速至麗水,轉麗龍高速到龍泉,龍慶高速至慶元縣城;福州進福南高速公路至南平進入二級公路至政和二級公路到慶元;景寧縣三級公路到交溪口到左溪鎮到慶元;福建省壽寧四級公路經嶺頭到慶元。
我縣公路養護總里程1579.867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21.214公里;一級公路18.5公里,二級公路105.13公里,三級公路130.771公里,四級公路602.659公里,準四級公路701.591公里。
歷史名人
吳三公,慶元縣百山祖鄉龍巖村人。1994年,根據筆者在龍巖村發現的明萬曆《吳氏宗譜》記載:他“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三月十七日,娶劉氏香蕈。”在兄弟之中,他排行第三,就名叫吳三。後人尊稱他為吳三公。
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胡紘登進士後,得到刑部尚書京鏜舉薦,任都進奏院司農寺主簿、秘書等職。
風土人情
畲族流行的節日與漢族大致相同,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清明做蓬餡(蓬,一種青草,搗碎雜以粳米粉沖成胚,以芝麻赤豆作餡)吃,掃墓;端午用箬包粽吃,掛菖蒲艾葉;中秋打糯米糍粑;重陽蒸糕;過年做年糕等都一樣。只是畲家年糕是用一種專用的柴灰泡出鹼水,粳米用鹼水炒熟再蒸,放石臼沖成團,這種年糕色黃氣香質軟,畲家“黃米果 ”,為特色食品。本民族的節日,主要是各村各自定時的祭祖活動,較流行的是三月三染烏飯祭祖先。用烏枝(一種小灌木,深秋果實如黑豆,味甜可充飢,雲和方言稱從亡碎,景寧方言稱山饅頭)嫩葉汁雜糯米蒸飯吃。各地對吃烏飯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唐代一位畲族首領被官兵圍困山上,吃烏枝渡過難關,故以染烏飯紀念;但普遍認為吃了烏飯上山勞動不怕螞蟻咬,作為保健食品吃。來歷三月三日已發展成畲族對歌節,形似廣西壯族的“趕歌墟”。
風景名勝
慶元歷史悠久,始置縣於南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以皇帝年號為縣名,已有800多年歷史。
百山祖位於慶元縣東北的百山祖鄉境內,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面積約三十二平方公里。它自閩入境,屬洞宮山脈,主峰海拔1856.7米,為我省第二高峰。因其是慶元群山中面積最大,海拔最高,余脈又伸延於東部的廣大地區,有百山之祖的含義故名百山祖。它同龍泉風陽山遙遙相對。
濛洲橋,原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五大堡鄉蒙圩村,最早修建於1264年,明嘉靖5年重建,1986年重修,1992年毀於火災。
地處浙閩邊界的慶元縣,是中國著名的廊橋之鄉,被譽為“廊橋天然博物館”。為了能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廊橋文化,慶元縣於2004年8月成立了慶元縣木拱廊橋搶救保護領導小組,對廊橋保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並與福建省寧德市和南平市就木拱廊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巾子峰
巾子峰位於慶元縣城西7.6公里處,海拔1563.2米,松源溪縱貫其中。有巾子祥雲、龍源探秘、山岱幽居、梅嶺果香、栗林秋色、濕地雀影、林海奇松、大洋消夏、百丈龍湫、竹徑尋幽十大景觀,是集科學考察和森林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公園。
火山岩區冰川遺蹟
在慶元縣舉水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中國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區第四紀冰川遺蹟,遺蹟距今約200萬至300萬年。綿延10餘公里的三條高山河谷中有大量冰斗、冰川漂礫、冰磧礫石、冰蝕窪地和數百個冰臼等第四紀冰川遺蹟。慶元河谷冰臼群,系第四紀冰川時期由冰川侵蝕和堆積作用,在火山岩區形成的冰川遺蹟。
月山村
月山又名金鄉、東莊、舉溪、舉水,位於慶元縣城東南57公里,現為舉水鄉政府所在地。境內峰巒疊障,山川景色秀麗清幽。月山村後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銀鉤,村莊坐落其間,如同山環水抱的一輪圓月,故名月山。月山村首尾各有一塊田土羊,分別稱為“考坑土羊”和“梅花土羊”,六座古廊橋形如長虹臥波,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展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那恬然而優美的畫卷,置身其中,宛若人間仙境。時任處州知府孫大儒曾贊月山為“山環水抱一桃源”。
西洋殿位於慶元縣西洋村,始建宋鹹淳元年(1265),祀奉香菇鼻祖吳三公,又稱吳判府殿。殿宇依山傍水,飛檐畫棟,雕梁翹角,氣勢宏偉。每年三月十七日和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為龍泉、慶元、景寧三縣菇民朝拜菇神的進香期,雲集諸方山貨,舉行戲劇表演,宣揚菇民民俗文化。該殿是“香菇之源”的象徵。殿旁有蘭溪橋,與之珠聯璧合,相映生輝。
薦元塔又名文明塔,在縣城東南18.5公里,享有“文物之鄉”譽稱的舉水鄉梅花嶺巔。據《吳氏宗譜》法釋:“薦者推薦也,元者狀元也,意為書鄉之幫耳。”塔名源此,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基座高2.5米,占地40平方米,磚砌。原為7層,每層高2米,紫瓦頂蓋,魏峨挺拔,後遭雷擊。現留五層。系縣內僅有的一座古塔。
如龍橋該橋位於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南側,橫跨於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勢與後山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如龍橋修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其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系迄今發現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橋之一。此橋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在全國已屬少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考察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濟村位於松源鎮,距縣城2.5公里。到此肇基的吳氏先祖,歷代尊師重教,崇文尚禮,人才層出不窮,使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陸續湧現出26名進士,被譽為“進士村”。遺存金街、古道、古地道、盧福神廟、吳氏宗祠、木拱廊屋橋、明清民居建築等諸多古蹟文物。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慶元特產
慶元茶葉
慶元茶葉有綠茶、紅茶二種,明、清季曾作貢品進京。歷史上最高年產量 (民國35年)達100噸,茶園面積5410畝。此後茶園荒蕪,至1949年產量僅23噸。新中國成立後,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89年產量達543噸。慶元茶場創製的“碧玉春”曾以其色澤鮮翠,味香甘爽而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獎。
柑桔
60年代開始小量引種外地柑桔。1972年縣政府扶持,余村、坑西成片引種溫州蜜桔並獲得成功。1990年全縣柑桔種植面積767畝,產量2243噸,品種有溫州蜜桔、椪柑、甜柑等,產地分布於余村、後田、八都、竹口、黃田、小安、張村等地,其中余村產的溫州蜜桔(屬山田品系中熟品種),以其果面光潔,色深柔軟,汁多無渣,風味香郁而在煙臺舉行的全國優質水果評選會上被評為“全國第一”。
慶元香菇
浙江慶元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特別是菇材林資源豐富,歷來盛產香菇。慶元香菇原是野生的,大約在元代開始人工栽培,種菇技術代代相傳,出產的香菇鮮艷富有光澤,菌褶密厚,菌柄粗短柔軟,菇體均勻乾燥。
獼猴桃俗稱藤梨,野生,遍布全縣各地,尤以海拔600--1300米山谷坡地或灌木叢中為多,年產約300噸。1982年縣農科所在蓬橋建立人工栽培基地引進紐西蘭“海沃德”等良種,從中選育出投產早、產量高的“慶元秋翠”優良新品種。1992年栽培面積達5250畝,產量1000噸,加工成獼猴桃果汁、獼猴桃飲料、獼猴桃果酒和獼猴桃果脯出售。此外水果類尚有雪梨、黃皮梨、蘋果梨、雁盪山梨、楊梅、枇杷等出產。
慶元筍乾有明筍乾、烏筍乾、筍絲、筍片之分,以明筍乾最為著名。
慶元美食
黃粿用山中一特種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法,浸上等粳米至米色橙黃,沖淨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形或長條形即成。黃中透綠,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韌可口。用肉絲、青菜、冬筍等爆炒,色味更佳,為松陽、遂昌、龍泉、慶元、景寧等縣民間傳統節慶或待貴客之食物。
百菇宴以食用菌及野味為主料,採用炸、熘、爆炒薰燉、燴蒸等多種手法,兼具二百多種味道,精品紛呈,口感、色香、味形均臻上乘,有清淡宜人之南味,兼有鮮香鹹辣之北味,適應當今美食追求綠色食品之風尚,極具營養保健之功效。為慶元縣首創的特色菜餚。
麻糍又叫糍粑,是用江米、黃豆、芝麻、白糖為原料加工的一種風味食品,是慶元等縣菇民特色食品。集香、軟、糯、甜等多種口味於一體,是一種傳統小吃。糯米經水浸透,入蒸籠蒸熟,再經舂制而成,形如圓餅狀,外粘甜豆粉,味甜香,咬勁足。
烏飯《本草綱目》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益氣力而延年不衰”。
城市榮譽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