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賦》是近現代詩人蓆子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感賦
- 作者:蓆子研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感賦》是近現代詩人蓆子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感賦》是近現代詩人蓆子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頻年事勢總翻新,閏厄黃楊命不辰。縮地電機通一線,破空飆軸走雙輪。杞憂無救燃眉急,草野猶多墮淚人。貰酒且招游釣侶,落花芳草醉殘春。1作者簡介蓆子研(1849?—?),名...
《除夕感賦》是清代詩人吳觀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征衫乍脫彩衣新,惆悵歸遲別太頻。五日春盤慚侍奉,一年家計感艱辛。即聽爆竹非前度,況飲屠蘇少幾人。風雪殘冬書不達,他鄉苦累倚閭親。作者簡介 吳觀禮,清浙江仁和人,字子㑺,號圭庵。同治初入左宗棠幕府,甚受倚重。十年,應試成進士,官...
《古都感賦》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陽乾元殿創作的一篇賦。昔武王之克殷。築王城而定鼎,自漢魏之以降,歷千載而日隆。值隋季之逞嗜,惟宮宇之是崇,馭奔車兮朽索,乾元畢兮國分崩。林何青而不花,花非故年之秀;水何日而不波,波非昔年之溜。歲月運兮寒復暑,日月流兮夜還晝。興亡兮代襲,隆替兮相沿。
《滿江紅·丁丑重九感賦》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張爾田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淚眼黃花,渾怕問、今朝佳節。還記取、西風吹帽,蕭蕭余發。隴水助人添哽咽,燕山向我無顏色。更驚心、四遠雹聲焦,千家泣。浮士夢,都休憶。明日事,從何說。嘆臣之壯也,而今頭白。已自摧殘人下寄,那堪憔悴兵間活。把茱萸、插了...
《羊城感賦六首》是清代詩人黃遵憲的創作的七言詩。詩詞正文 慷慨爭揮壯士戈,洗兵竟欲挽天河。苦煩父老通邛笮,難禁奸民教尉佗。襖廟火焚氛更惡,鮫人珠盡淚猶多。紛紛和戰都非策,聚鐵雖堅奈錯何!作者簡介 黃遵憲(1848年~1905年),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
《春城寒雨感賦》是明代何吾騶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春城寒雨感賦 偶翻琴韻感清塵,楚水吳山未易論。細雨春城杏花落,輕風南陌柳條新。人間不覺周為蝶,心短毋煩路問津。半幅瀟湘寒食盡,十千酤酒忍辭頻。作者簡介 何吾騶,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
丙戌仲春感賦 《丙戌仲春感賦》是清代詩人金應澍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迎養欣兒志,他鄉歲月賒。老年常感舊,春夢不離家。歸思三江水,詩情五嶺花。兩孫宜努力,珍重在年華。作者簡介 金應澍字晴初,號澹盦,諤子。著有澹盦自娛草,邑志傳耆舊。
《寧夏兵變感賦》是明代詩人胡震亨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慶國親王子,西寧節使臣。風塵羈寶玦,膏血污朱輪。天漢元無策,降軍總不馴。爾曹終愛死,坐竭大農緡。作者簡介 胡震亨, 明浙江海鹽人,字孝轅,號遁叟。萬曆間舉人。官至兵部員外郎。有《海鹽圖經》、《唐音統簽》、《讀書雜記》、《赤城山人...
《乙卯冬至感賦》是施蟄存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風掃長街落葉喧,斜陽漸斂又黃昏。華年坐老書千卷,遲日吟銷酒一尊。得句已無前輩賞,詠懷難共後生言。桑榆猶待清輝滿,爭奈寒星替月繁。作者簡介 施蟄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原名青萍,幼年居蘇州,1913年隨家遷居江蘇松江(今屬上海)。1922年考入...
抗戰三周年感賦李根源的七言絕句(組詩)。曾發表於重慶《大公報》作品原文 抗戰三周年感賦 (一)三年血戰挫天驕,殺氣如雲萬丈高。再接從今還再厲,會須入海斬鯨鰲。(二)歐西法國夙稱強,戰未盡年竟敗亡①。我抗東倭卅六月,神英諸將自堂堂。(三)前方抗戰後方同,西緬南交已伏戎②。我老據鞍猶矍鑠③...
《百花洲湖亭觀漲感賦》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三立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飄眼明湖沒漲痕,荷錢破碎柳釵髡。掀翻鼉鱷都無問,自照摩尼濁水源。作者簡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
《登天台山感賦》是詩人費墨娟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久聞福地最清幽,何幸登臨此處游。四面湖山來眼底,一天風月會心頭。茫茫塵世渾如夢,渺渺江流總似浮。更有消愁驅俗處,數聲清磬入簾鉤。作者簡介 費墨娟,幼名繩繩,女,陽新縣湋源口鎮堯治村人,陽新晚清時期著名女詩人。生於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
《蘄春感賦》是當代詩人吳金水創作的一首 詩。作品原文 長游鐘秀地,肺腑一清新。水繞蔥蘢野,山留駘蕩春。文淵黃季子,藥聖李時珍。卻笑武陵輩,所行唯避 秦。作者簡介 吳金水,本名吳國水,1963年生,世居北京,早年就學於京華耆宿吳未淳先生,書學王趙,詩宗唐人,現為居庸詩社社長。歷任《鴻雪詩刊》、《詩詞...
《入山海關感賦》是清代詩人戴亨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萬里塗膏築怨年,詎知二世祚隨遷。界分天地華夷限,計並山河日月綿。堠吏千秋仍守鑰,戍兵此日正防邊。風塵寂寞驅車入,望里閒愁起暮煙。作者簡介 戴亨(1758-1828),字通乾,號遂堂,遼陽(今屬遼寧)人。乾隆六十年己卯(1795)進士,官齊河知縣。
粵東感賦 《粵東感賦》是近代寧調元的詩作。彩鳳荒唐逐野鴉,天涯何事覓飛花?端居悶悶繁憂集,塵海茫茫百念差。一代興亡成昨夢,萬重恩怨視空華。糊塗長大糊塗老,閒坐千杯那用嗟。
《戊子端陽感賦》是當代詩人熊盛元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盡伐深山木,終罹曠古災。撫膺吞老淚,無地著沈哀。澤畔蘭先死,天心霧不開。休持榴火照,枯骨遍泉台。作者簡介 熊盛元,江西豐城槎市(今江西樟樹張家山街道)人,1949年元宵出生於南昌。字復初,號晦窗主人,筆名郁雲,網名梅雲。任職於江西社會科學院...
《游潘園感賦》是清代詩人黃遵憲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游潘園感賦 神山左股割蓬萊,惘惘遊仙夢一回。海水已乾田亦賣,主人久易我才來。棲梁燕子巢林去,對鏡荷花向壁開。彈指須臾千載後,幾人起滅好樓台!作者簡介 黃遵憲(1848年~1905年),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
《舟過長壽感賦》是清代詩人姚椿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嘉慶之三載,孟夏月上旬。舟行發巴渝,薄暮瀕江濱。因思去年冬,此邑遭黃巾。傳聞意尚惻,何況目睹真。系纜上岸行,城市皆沈淪。一山在城西,廟宇黯不新。不知何王宮,樓觀棲微塵。棟樑未盡圮,階級猶可循。劫灰所偶遺,此亦靈光倫。折行入禹廟,明德昭明禋...
《廣東省文史館成立卅五周年感賦》是當代詩人劉峻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風雨陰晴卅五秋,悲歡離合老雙眸。清時補闕曾多難,禿筆經霜不自休。信史思縈長短札,斯文情系去來舟。白頭未盡人間事,換得新潮洗舊愁。作者簡介 劉峻,號嚴霜,廣東台山人。一九三零年生,一九九五年卒。幼承家學,早負長才,年甫...
《聞東西戰事感賦》是清代詩人洪繻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東頭鬥龍西頭虎,雜糅萬類為刀俎。草木江山腥血流,乾坤橐鑰變機弩。嘆我生時何不辰,極目中原生莽榛!漢武、唐宗不復作,爭長黃池付夷人!今日四萬萬生民,蠖屈誰能不求伸!朝廷不為鼓舞計,坐視外人立兩甄。遼東、遼西無淨土,海南、海北飛灰塵。甘...
《出郊感賦》是詩人林占梅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竹城城南草如綿,竹城城北柳如煙。古墳游鬼自寒食,腥風掠點雲連天。廬舍前頭盡巢穴,野哭千家腸欲絕。山桃野杏為誰春,盡作哀鴻口中血(時中港焚攻未息)。作者簡介 林占梅(1821—1868),字雪郵,號鶴山,新竹人,個性豪爽,輕財好施,工詩好吟,精樂善...
《歸次盱眙感賦》是清代詩人陸耀遹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昔年羸馬經過地,搖落能將別緒催。暝色數峰隨客到,秋聲一夜渡淮來。冠裳異代余松檟,龍虎英風沒草萊。兩載倦遊重弔古,不堪攜醉步層台。作者簡介 陸耀遹, 清江蘇武進人,字紹聞,號劭文。縣學生。工詩,喜金石,搜輯摹拓,所得甚富。
《滿庭芳·中元感賦》是蘇穆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幾日新秋,西風向晚,又吹新月團圓。畫樓人靜,衣袖覺輕寒。漫道縈簾細雨,良宵也、別樣辛酸。平池上,流螢露草,何處接荒原。憑欄。看弱柳,絲絲都是,飛絮芳年。奈纖影而今,不到鶯邊。此際魂銷灞岸,歸期早、尚隔霜天。傷心處,一聲梧葉,和露墜窗前。
《途次感賦》是明代詩人周復俊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春盡南中草木賒,搴幃隨處見奇葩。洞丁出箐常牽犬,溪女穿萍共采蛙。橡葉覆田將布穀,松毛拂地欲栽茶。致身霄漢慚無術,獨對青山感物華。作者簡介 周復俊,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吁,號木涇。嘉靖十一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四川、雲南左右...
《登園亭感賦》是清末民國初詩人俞明震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一片傷心萬柳絲,晚晴新綠上鬚眉。醉看殘日悠悠下,坐聽嗚蟬悄悄悲。花底炎涼俱有味,眼中陵谷更何思。從今記取蘇龕句,忍淚看天到幾時。作者簡介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一字確士,號觚齋,晚號觚庵。浙江山陰人。少年能詩...
《念奴嬌·二月十二日妙光閣下感賦》是清代朱孝臧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念奴嬌·二月十二日妙光閣下感賦 青松冷日,甚推排不去,無情春色。強與風光流轉處,依舊清明寒食。戍鼓樓台,佛香塵土,三兩初鶯識。琴聲悽斷,斷腸花外殘客。天末誰為招魂,薜蘿山鬼,哀些空吟得。盡有貞元朝士感,白首同歸尤惜。...
《雨中聞廄馬鳴感賦》是近代詩人洪錫爵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所向空千里,牢騷托一鳴。風塵磨銳志,羈勒誤平生。秋老聲悲壯,途窮骨賤輕。瀟瀟長夜雨,撩動暮年情。作者簡介 洪錫爵(1839—1904),字桐雲,一字尊彝,四川華陽縣人(今成都)。以孝行召為司奏牘,同治癸卯、光緒乙亥兩科均入內簾分校,...
《滿江紅·白門同友人浪遊感賦》是毛瑩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數載重來,漸旅鬢、霜華點白。問古渡,不拘桃葉,泛家浮宅。東道喜留青眼在,南枝敢借烏衣籍。任葛巾、芒履自倏然,煙霞癖。杯酒外,江風急。談塵內,山嵐夕。嘆六朝佳麗,空餘陳跡。我輩偏多古今恨,此游重洗江山色。聽高歌、一曲後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