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AIWS
- 中醫學名: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 英文名稱: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 主要症狀:神情恍惚,視覺變異
- 主要病因:不明
- 多發群體:10歲左右
臨床症狀,發現歷史,
臨床症狀
診斷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主要還是要靠臨床症狀。也就是患者的年紀約在3至10歲,先前幾天至幾周有病毒感染的病史;患者發病時意識都清醒,不會有昏睡、嘔吐、激烈頭痛、焦躁混亂等腦炎或腦膜炎般的症狀;患者可以跟家人正常對話,但會有影像變形或視覺幻影的現象,如所看的人像會變小、變大、變遠、變近、甚至變形。依據我們的經驗及某些文獻上的記載,大都發病在夜間,有人推測可能黑夜較無法和周遭環境作相對大小比較之故。 一般都認為EB病毒是引發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最常見的病毒感染,但其實其他病毒感染如水痘病毒、克沙奇病毒、流行性病毒,也會引發此病症。
發現歷史
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早於1944年就被人發現並命名。主要是因患者所感覺出來的影像很像1865年Lewis Carrol著作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里的情境,而這本書在1940年代之前,已由美國迪士尼公司製作成卡通影片,並大受歡迎,此病會取一個幾分傳神,又家喻戶曉的名字,也不足為奇了。 很多疾病,如癲癇、腦炎、腦瘤,甚至某些人的偏頭痛,也會有視幻覺,或視影像變形的症狀。Lewis Carrol本身自述有長年偏頭痛的困擾,後人普遍認為小說里稀奇古怪的人物動物,應是他發病時的幻視或錯視,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寫出來的作品,但我們不可因此就說Lewis Carrol也得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台灣直到目前為止對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的研究文獻,應屬1992年馬偕醫院的一篇在兒科醫學雜誌的論文較為完整,但從1987年到1990年的近4年間只收集到10個病例。雖然此病在台灣的罹患率沒人統計過,但應該不會太少,因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的病程愈後,大都非常輕微,很多家長經歷孩子一夜的折騰後,就完全康復,根本沒打算到大醫院去求診。因此,孩子感冒其間或感冒後,若有奇怪的言行舉止,先不要懷疑小孩子是吃錯藥了,應和就診的小兒科醫師討論此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