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愛的教育(英文版))

愛的教育(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著長篇小說)

愛的教育(英文版)一般指本詞條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首次出版於1886年。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柯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愛的教育》光在義大利就印行一百多版,銷量達一千多萬冊,並被譯成多種文字。這部作品還被多次改編成卡通片和故事片,繪成精美的畫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愛的教育
  • 外文名稱:Cuore
  • 文學體裁:長篇日記體小說
  • 作者:【意】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
  • 首版時間:1886年
  • 字數:196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作品目錄

第一 十月第二 十一月
開學第一天 【十七日】
煙囪掃除人 【一日】
我們的先生 【十八日】
萬靈節 【二日】
災難 【二十一日】
好友卡隆 【四日】
格拉勃利亞的小孩 【二十二日】
賣炭者與紳士 【七日】
同窗朋友 【二十五日】
弟弟的女先生 【十日】
義俠的行為 【二十六日】
我的母親 【十日】
我的女先生 【二十七日】
朋友可萊諦 【十三日】
貧民窟 【二十八日】
校長先生 【十八日】
學校 【二十八日】
兵士 【二十二日】
少年愛國者 【每月故事】
耐利的保護者 【二十三日】
級長 【二十五日】
少年偵探 【每月故事】
貧民 【二十九日】
第三 十二月第四 一月第五 二月
商人 【一日】
助教師 【四日】
獎牌授予 【四日】
虛榮心 【五日】
斯帶地的圖書室
決心 【五日】
初雪 【十日】
鐵匠的兒子
玩具火車 【十日】
“小石匠” 【十一日】
友人的來訪 【十二日】
傲慢 【十一日】
雪球 【十六日】
維多利亞·愛馬努愛列王的大葬 【十七日】
勞動者的負傷 【十五日】
女教師 【十七日】
勿蘭諦的斥退 【二十一日】
囚犯 【十七日】
訪問負傷者 【十八日】
少年鼓手 【每月故事】
爸爸的看護者 【每月故事】
少年筆耕 【每月故事】
愛國 【二十四日】
鐵工場 【十八日】
堅忍心 【二十八日】
嫉妒 【二十五日】
小小的賣藝者 【二十日】
感恩 【三十一日】
勿蘭諦的母親 【二十八日】
“狂歡節”的最後一天 【二十一日】
希望 【二十九日】
盲孩 【二十四日】
病中的先生 【二十五日】
街路 【二十五日】
第六 三月第七 四月第八 五月
夜學校 【二日】
春 【一日】
畸形兒 【五日】
相打 【五日】
溫培爾脫王 【三日】
犧牲 【九日】
學生的父母 【六日】
幼兒院 【四日】
火災 【十一日】
七十八號的犯人 【八日】
體操 【五日】
六千英里尋母 【每月故事】
小孩的死亡 【十三日】
父親的先生 【十三日】
夏 【二十四日】
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 【十三日】
痊癒 【二十日】
獎品授予式 【十四日】
勞動者中有朋友 【二十日】
聾啞 【二十八日】
爭吵 【二十日】
卡隆的母親 【二十八日】
我的姊姊 【二十四日】
寇塞貝·馬志尼 【二十九日】
洛馬格那的血 【每月故事】
少年受勳章 【每月故事】
病床中的“小石匠” 【二十八日】
卡華伯伯爵 【二十九日】
第九 六月第十 七月
格里勃爾第將軍 【三日】
母親的末後一頁 【一日】
軍隊 【十一日】
試驗 【四日】
義大利 【十四日】
最後的試驗 【七日】
九十度的炎暑 【十六日】
告別 【十日】
我的父親 【十七日】
鄉野遠足 【十九日】
勞動者的獎品授予式 【二十五日】
女先生之死 【二十七日】
感謝 【二十八日】
難船 【最後的每月故事】

創作背景

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就作家而言,他童年的種種遭遇……社會的、時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條件對他幼小生命的折射,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靈里形成了最初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結構核心。”叫他看到,儘管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但人民生活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他寫作的初衷是心向社會,心繫國家的。

人物介紹

安利柯
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著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
卡倫
一個“大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他的俠義行為使他獲得了大人和同學們的愛戴。
德羅西
他的漂亮的面孔、驚人的記憶力和高人一等的學問都使他身邊的人對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處處為別人著想,以幫助困難的同學為樂。
柯萊諦
總是戴著一頂貓皮帽子,他是一個熱心勤勞的少年;他父親經營柴火生意,曾是一個光榮的戰士。
普羅克
一個在悲慘和艱苦中堅持學習,不懈努力的小學生。他不僅獲得了獎章,而且還感化了他的父親。
波巴尼
艾里克的老師,為人任勞任怨、慈祥和藹。
克洛西
身世悲慘,胳膊殘廢的少年。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義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的教育》這本義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局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該小說是充滿著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簡短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為》中的卡羅內同情弱小的克羅西,主動承擔責任,他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如日記中所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真正了解卡羅內的為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羅西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我有點嫉妒他,但他不僅成績好,而且很熱情有紳士風度,我更加佩服他了。這些故事寫出了同學之間的純潔的愛,是充滿著童年的樂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會被無限擴大化,孩子的矛盾複雜心態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的母親》《熱愛祖國》等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老師“每月的故事”更是一個個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愛國青年》《倫巴第的小哨兵》《佛羅倫斯小抄寫員》《撒丁島的小鼓手》《爸爸的護士》等等,這些故事是老師先讓孩子抄寫然後在課堂朗讀的,在孩子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學生是一個樂於接受新事物和觀念的階段,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孝心,什麼是愛國等。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並沒有責怪,而是說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了!”最後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最感人的老師是思里科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保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當然,小說還寫了《學校里的女教師》,她們溫和、樂於助人、為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据,重病中卻想著孩子們,如小說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著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真實寫照。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說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著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小說中引人注口的是老師給我們的“每月故事”,許多故事是講述愛國小英雄的事跡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像《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開始所說“不,我絕不是‘懦弱的士兵’!但如果老師每天都能給我們講一個像今天早晨講過的故事,可能我會情願上學呢!”老師的故事顯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倫巴第的小哨兵》為祖國捐軀而令人敬佩,《撒丁島的小鼓手》為執行任務而丟了一條腿,激起了孩子們無限的愛國熱情。
該小說不僅寫出了人間的多種真愛,也用許多故事告訴了讀者一些道理。正如許多小標題一樣,告訴讀者不要有虛榮心和嫉妒心,要懷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毅力。《愛的教育》在寫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時,逐漸上升為對社會、祖國的愛。

藝術特色

作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敘述故事,通過對兒童視角的準確把握,對兒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機“童年永遠是一種心理距離,永遠是一種心理切入,永遠是一種心理覓尋”,在某種程度上,守望童年成為作家們的審關理想,而兒童視角的敘述則是表達他們這一審美理想的最好載體。在小說中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這個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讀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達,他的感情傾向是隱藏在文宇背後的,這種表達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說服力。這種在當代敘事學中稱為“內聚焦型”視角的採用,一改傳統敘事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的位置,通過兒童的感官去看去聽。兒童視角的敘述是一種樂於為兒童接受的表達形式,這種兒童文學作品有利於激發兒童讀者的聯想,想像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閱讀熱情和審美能力。

作品影響

《愛的教育》是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它與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約婚夫婦》齊名,被譽為現代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同時,在義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19世紀義大利最偉大的十本小說之一。
1929年,《愛的教育》被評為“對當代美國文化影響最為重大的書籍之一”。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學者曾將此書列為當時立達學園的重點讀物。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歐洲系列叢書》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國際安徒生獎《青少年必讀書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國小語文新課標課外閱讀書目。《愛的教育》被譯成數百種文字,銷量已超過15,000,000冊,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

作品評價

義大利詩人帕斯科利: “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範。”
作家夏丐尊:“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就流淚。這書一般被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科普作家、編輯出版家葉至善:“《愛的教育》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供孩子們閱讀的好小說,有好些發人深省的章節值得細細咀嚼。”
教育家李鎮西:“《愛的教育》成了我歷屆學生的必讀材料,課堂上我和學生輪流朗讀‘安利柯’的日記,成了我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一也成了學生們中學時代最難忘的記憶。”

出版信息

《愛的教育》是在1923年被介紹到中國來的,在《東方雜誌》上連載。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歡迎,20世紀80年代初和21世紀初都曾在國內暢銷一時,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100年來,始終暢銷不衰,截止到2010年前後,已有一百多種文字的譯本,並且多次被改編成卡通片、電影、連環畫、影響遍布全世界,成為一部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並且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
《愛的教育》由夏丏尊於1924年對照日、英譯本將這本書譯為中文,漫畫家豐子愷作插圖和封面,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義大利19世紀作家。1846年12月出生於義大利里格拉州一個小鎮上,在他的青少年時期,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在亞米契斯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1865年,他參加統一義大利的復興運動的戰役,退伍後,亞米契斯致力於文學創作,他以明快、清新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其中代表作品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亞米契斯最重要的作品,當屬1886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愛的教育(愛的教育(英文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