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奧利弗·泰特是一個15歲的斯旺西男孩,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天才,周圍的人覺得他是一個蠢蛋。實際上,他滿腦子充滿了幻想,是一個不合群的人。他愛上了說話直接的祖娜。一天祖娜找泰特拍接吻的照片故意讓自己的前男友生氣。可是第二天,他們卻成了學校里的眾矢之的。不過泰特和祖娜卻陰錯陽差地成為了情侶。 在家裡,泰特暗中調查父母的性生活,他認為父母的性生活並不和諧,更悲劇的是一個叫做格雷厄姆的舞蹈老師搬到了他家隔壁,他是泰特母親的前男友。與此同時,泰特和祖娜的關係正在飛速前進。祖娜的媽媽得了腦瘤,即將去世。泰特想要毒死祖娜的狗,以讓她分散注意力而不那么悲痛。可是在泰特下手前,她的狗卻讓火車給撞死了。 事情漸漸明晰,媽媽和格雷厄姆確有外遇。泰特決定離開祖娜一段時間,好讓自己能修復父母的關係。可是他的努力沒有見效,媽媽還是和情人跑去了海邊。泰特跟蹤前往,但是卻發現因為自己的疏遠,祖娜也有了新的情人。在回家的路上,泰特發現自己的母親還是和情人混在一起。惱羞之下,他跑到格雷厄姆的家裡做了一番破壞舉動,並在床下睡了一夜。第二天,他醒來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沒有責怪他,一家人重歸於好。 可是泰特和祖娜依然沒有恢復。在生了幾個星期的悶氣之後,他獨自來到海灘散步。他遇見了祖娜,和她解釋了發生的一切。祖娜告訴泰特,她之所以離開他是因為他對她的疏遠,現在她和新男友的關係也結束了。最終,在兩個年輕人的相互諒解下,他們重新走到了一起。
15歲的男孩兒奧利弗-塔特(格雷格-羅伯茨飾)胸懷兩個壯志:一是想盡一切辦法捍衛父母已然陷入糟糕境地的婚姻;第二就是在自己下一個生日到來之前,儘快擺脫處男之身。為了達成第一個願望,奧利弗一方面擔心母親吉爾(莎莉-霍金斯飾)和“新時代古怪男”格拉漢姆(帕蒂-康斯戴恩飾)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密,另一方面更是大膽地在父母地臥室里安裝針孔攝像機監聽父母的性生活。還不失時機地以父母的口吻書寫情信互相傳遞,以幫助父母彌合情感。與此同時,奧利弗還在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同學喬丹娜(雅絲敏-派吉飾),一個自稱是“防火狂”的性格古怪的女孩兒。兩人經過幾次同樣看似古怪的親密接觸之後,似乎漸漸在朝著奧利弗夢想的步驟發展。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Lloyd | 諾亞·泰勒 | ---- |
Graham | 帕迪·康斯戴恩 | ---- |
Oliver Tate | 克雷格·羅伯茨 | ---- |
Jordana | 雅思敏·派吉 | ---- |
Jill | 莎莉·霍金斯 | ---- |
Kim-Lin | 嘉瑪·陳 | ---- |
chips | Darren Evans | ---- |
Mark Pritchard | Osian Cai Dulais | ---- |
Zoe Preece | Lily McCann | ---- |
Keiron | Otis Lloyd | ---- |
Abby Smuts | Elinor Crawley | ---- |
Mr. Davey | 斯戴凡·羅德里 | ---- |
Jude Bevan | Melanie Walters | ---- |
Brynn Bevan | Sion Tudor Owen | ---- |
Jackie | Adrienne O'Sullivan | ---- |
Malcolm | Jonny Wier | ---- |
Miss Dutton | Lydia Fox | ---- |
Gene | Lynne Hunter | ---- |
News Reporter | Claire Cage | ---- |
Dafydd | Edwin Ashcroft | ---- |
Rhydian Bird | Andrew Phillips | ---- |
School Boy | James Alexander Hill | ---- |
School Boy | Rikki Hall | ---- |
School Boy | Tom Ryan | ---- |
School Boy | James Jones | ---- |
The Watkins Twins | Sophy Brady-Halligan | ---- |
The Watkins Twins | Tanya Brady-Halligan | ---- |
Woman who looks nothing like Jordana | Sarah Pasquali | ---- |
Soap Opera Star (uncredited) | 本·斯蒂勒 | ---- |
Audience member | Mandy Kitto | ---- |
職員表
導演
編劇
理察·阿尤阿德 Richard Ayoade ....screenplay
喬·敦桑 Joe Dunthorne ....novel
製作人
製作人 Produced by:
Mary Burke ....producer
斯圖爾特·康菲爾德 Stuart Cornfeld ....executive producer
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executive producer
Pauline Larkkom ....executive producer
Peter Carlton ....executive producer
Will Clarke ....executive producer
Mark Herbert ....producer
Paul Higgins ....executive producer
Linda James ....executive producer
傑里米·克萊默 Jeremy Kramer ....executive producer
泰莎·羅斯 Tessa Ross ....executive producer
Andy Stebbing ....producer
Cass Marks ....line producer
Ally Gipps ....associate producer
原創音樂
攝影
艾瑞克·威爾森 Erik Wilson
剪輯
選角導演
Karen Lindsay-Stewart
藝術指導
美術設計
Sarah Pasquali
布景師
Cathy Cosgrove
服裝設計
以上信息來自
幕後花絮
·本·斯蒂勒在表演中加入了美國肥皂歌劇《Oliver watches》的特點。
·影片全片在威爾斯拍攝。
·為影片編寫音樂的是Arctic Monkeys樂隊的主創Alex Turner。理察·阿尤阿德曾經為這支樂隊拍攝過MTV。
·為了找到扮演幾個小主角的演員,理察·阿尤阿德面試了上百個小演員。
穿幫鏡頭
·影片的時間背景是1980年代,可是在影片中卻出現了一輛1997年才上市的沃克斯豪爾車。
·影片中出現了一張奧利弗·泰特媽媽的鉛筆畫。在前一個鏡頭裡,鉛筆畫上還有摺痕,可是到了下一個鏡頭的時候,摺痕就消失了。
幕後製作
影片改編自喬·敦桑的小說,編劇和導演都是因為主演了《IT狂人》而廣為人知的理察·阿尤阿德。對於這個曾經執導過不少MV的導演來說,拍攝劇情長片,最大的挑戰就是寫劇本。因為要把一本小說改編成劇本,並不是簡單的事情。理察·阿尤阿德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才能把劇本寫得有不一樣的感覺。要知道故事裡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的軌跡,並不能簡單地用一種方法處理他們。為了凸顯出人物的性格和特色,所以在電影中我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這是在我動手改編劇本前就設計好的。除了這些,我還用了很多我拍攝MTV時積累的經驗,儘可能地把這部電影的整體風格製作得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潛水艇》有著一種懷舊、傳統的氣質,與之相得益彰的,是影片頻頻不斷的笑料和一波一波的情感“攻擊”。理察·阿尤阿德說:在我們成年之後,總是會去做一些小時候所嚮往的事情。比如說我就在成年之後做了不少我十五歲的時候未能做的事情。所以,我在影片中展示了一種‘回憶當年’的情緒。我淡化了影片的時代背景,沒有在影片中展示太多高科技的東西,這都是為了展示出一種小時候的感覺。我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會忍不住要笑,而且我也希望觀眾看到它的時候也會笑。可是到了影片的後半程,這種笑並不是我用笑料逗得你發笑,而是影片的結構和故事使然。有很多人覺得奧利弗·泰特這個角色是一個傻乎乎的蠢蛋,這其實是我的真實寫照。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在電視劇里,還是在電影中,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笨拙的人。這個角色,可以算是我的一個寫照。”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Red Hour Films
- Warp Films [英國]
- Film4
- Film Agency for Wales (funding)
發行公司
- Optimum Releasing [英國] (2010) (UK) (theatrical)
- The Weinstein Company LLC [美國] (2011) (USA) (theatrical)/(2010) (USA) (all media)/(2010) (Canada) (all media)
- NonStop Entertainment [瑞典] (2010) (Denmark) (all media)/(2010) (Sweden) (all media)/(2010) (Norway) (all media)/(2010) (Lithuania) (all media)/(2010) (Latvia) (all media)/(2010) (Iceland) (all media)/(2010) (Finland) (all media)/(2010) (Estonia) (all media)
- Mars Films [法國] (2011) (France) (theatrical)
- Front Row Filmed Entertainment (2011) (United Arab Emirates) (all media) (Middle East)
-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2011) (Australia) (all media)
其他公司
- Access Bookings accommodation
-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ound mix
- Fatts [英國] post production script services
- Film Agency for Wales funding
- Film Finances completion guarantor
- Kodak Limited [英國] motion picture film supplier
- Take 2 Film Services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 Air Lyndhurst Studios [英國] music recorded at (as Air Studios)
- Composers Ensemble orchestra
- Domino Recording Co. Ltd. soundtrack
- Dragon Digital Intermediate post-production facilities
- MovieScore Media soundtrack
上映信息
- 加拿大Canada2010年9月12日(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premiere)
- 英國UK2010年10月22日......(London Film Festival)
- 美國USA2011年1月......(Sundance Film Festival)
- 愛爾蘭Ireland2011年3月18日
- 英國UK2011年3月18日
- 美國USA2011年3月20日......(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中國香港Hong Kong2011年4月3日......(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挪威Norway2011年5月13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2011年6月2日
- 美國USA2011年6月3日
- 愛沙尼亞Estonia2011年6月16日
- 俄羅斯Russia2011年6月30日......(Moscow Film Festival)
- 捷克Czech Republic2011年7月3日.....(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 法國France2011年7月20日
- 波蘭Poland2011年7月23日......(New Horizons Film Festival)
- 中國台灣Taiwan2011年7月29日
- 瑞典Sweden2011年8月26日
- 丹麥Denmark2011年9月8日
- 芬蘭Finland2011年9月15日......(Helsin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希臘Greece2011年9月17日......(Athens Film Festival)
- 荷蘭Netherlands2011年9月22日
- 葡萄牙Portugal2011年10月13日
- 匈牙利Hungary2011年10月20日
- 巴西Brazil2011年10月21日......(S?o Paul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日本Japan2011年10月24日.....(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比利時Belgium2011年11月16日
- 德國Germany2011年11月17日
- 西班牙Spain2011年11月18日......(Gijón Film Festival)
- 波蘭Poland2012年1月27日
- 西班牙Spain2012年10月31日
影片評價
既好玩又令人感動,既充滿了詼諧也充滿了睿智。可以說理察·阿尤阿德是生活在英國的韋斯·安德森。
——完全電影
在這部影片裡,阿尤阿德用自己毋庸置疑的才華,講述了一個15歲少年的故事。他匯集了美式喜劇和法國新浪潮的種種元素,讓我們欲罷不能。
——英國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