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旅行日記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是一本2023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阿耳伯特·愛因斯坦,[美] 澤夫·羅森克蘭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因斯坦旅行日記
  • 作者:[美] 阿耳伯特·愛因斯坦,[美] 澤夫·羅森克蘭茨
  • 譯者:方在慶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7101520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1922年秋天,愛因斯坦攜妻子開始了為期五個半月的遠東和中東之旅,這些地區是他以前從未去過的。這次行程包括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的短暫停留,在日本為期6周的旋風式演講,對巴勒斯坦12天的短期訪問以及對西班牙的3周訪問。本書展示了愛因斯坦在這一重要旅程中的完整日記,讓我們以私密的視角窺視一個聰明的頭腦如何與宏大的世界相遇。中文版特別附加的三個檔案,表現了愛因斯坦對飽受外國欺凌的中國充滿同情。

作者簡介

澤夫·羅森克蘭茨(Ze'ev Rosenkranz),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在奧地利維也納長大。1981年移居以色列,2002年到美國工作,現任加州理工大學愛因斯坦文稿計畫助理主任,《愛因斯坦全集》資深編輯。澤夫對愛因斯坦的歷史著作和書信往來情有獨鐘,撰寫和編輯了《以色列立國前的愛因斯坦: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聖像,還是聖像破壞者?》(Einstein Before Israel: Zionist Icon or Iconoclast?)、《鏡頭下的愛因斯坦》(The Einstein Scrapbook)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永恆的瞬間幻覺》(Albert Einstein: The Persistent Illusion of Transience)等多本關於愛因斯坦的書。目前正在編寫一本關於愛因斯坦與表姐愛爾莎的第二次婚姻的新書。
阿耳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因“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榮獲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922年頒發)。愛因斯坦是20世紀重要的科學家,一生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有“現代物理學之父”之譽。他卓越的原創性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方在慶,1963年生,湖北天門人。198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物理系。1991年在武漢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在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曾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傑出訪問學者”、德國慕尼黑大學Eric Voegelin教席(C3)、比勒菲爾德大學客座教授。在奧地利、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多所高校做過訪問研究。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人才”(“百人計畫”),200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圖書目錄

目錄
插圖目錄
前言
致謝
歷史導讀
旅行日記:日本、巴勒斯坦、西班牙,1922年10月6日至1923年3月12日
其他信件選
1. 山本實彥的來信(1922年1月15日)
2. 庫爾特·布魯姆費爾德:1922年9月29日愛因斯坦教授去日本旅行時的談話報導(1922年10月12日)
3. 在新加坡招待會上的演講(1922年11月2日)
4. “閒談我對日本的印象”(1922年12月7日或以後)
5. 致山本實彥(1922年12月12日)
6. 致漢斯·阿耳伯特與愛德華·愛因斯坦(1922年12月17日)
7. 致威廉·佐爾夫(1922年12月20日)
8. 致石原純(1922年12月23日至29日之間)
9. 致土井晚翠(1922年12月30日)
10. 致土井英一(1922年12月30日)
11. 致山本美(1922年12月30日)
12. 在上海猶太人招待會上的演講(1923年1月1日)
13. 致斯萬特·阿倫尼烏斯(1923年1月10日)
14. 致尼爾斯·玻爾(1923年1月10日)
15、致日本無產者聯盟(1923年1月22日)
16. 致亞瑟·魯平(1923年2月3日至5日)
17.“愛因斯坦教授對巴勒斯坦的印象”,1923年4月24日之前
行程年表
縮略語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1 迎接愛因斯坦博士簡記
附錄2 愛因斯坦在上海留下的唯一墨跡
附錄3 愛因斯坦寫給美國援助中國工業合作委員會主席的信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