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encoding)是指個體如何將一個物理的感覺輸入轉換成一種能在記憶中存儲的表征。意義編碼(meaning encoding)是指信息應該在意義層面上加工,把信息和存儲的知識聯繫起來。意義編碼是長時記憶中最主要的編碼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義編碼
- 分類:心理學
- 記憶:記憶加工方式
概述,記憶編碼模式,
概述
意義編碼是指在對識記對象理解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繫,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識記材料進行智力加工所進行的記憶模式。意義編碼的先決條件是理解,理解是通過思維進行的,如了解一個詞的含義,明確一個科學概念,弄懂公式的由來和推導,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等,都屬於理解。只有領會材料本身的意義,並把它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才能把它保留在記憶中。這種識記的優點是容易記住,保持時間長久,易於提取。缺點是記得不一定十分精確,然而,在識記的全面性、速度和牢固性等方面,意義識記均優於機械識記。語義編碼是意義編碼的主要形式之一。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Ericsson, 1988)提出,要想獲得很高的記憶技能,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意義編碼(meaning encoding),即信息應該在意義層面上加工,把信息和存儲的知識聯繫起來;二是提取結構(retrieval structure),即線索應該與信息一起存儲以利於其後的提取;三是加速(speed-up),即廣泛練習以使編碼和提取中所涉及的加工過程越來越快,直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通過這一理論範式,人們相信,超常的記憶技能是可以期待和達到的。
記憶編碼模式
記憶編碼就是對外界輸入大腦的信息進行加工轉化的過程,在整個記憶系統中,編碼有不同的層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人在信息處理時主要採用的聽覺編碼、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1、聽覺編碼:經實驗表明短時記憶主要以聽覺編碼為主,同時也存在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2、視覺編碼:長時記憶中,人們也將視覺表象編入長時記憶。例如,人們能夠較容易地記住圖畫,一個原因是由於圖畫具有許多明顯的特徵,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進而被接收和編碼。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這些刺激同時使用了視覺和語義兩種代碼進行編碼,利用兩種代碼表征比僅僅使用一種代碼在提取時可利用的線索多,所以記 憶效果更好。有些人具有很強的遺覺象或稱照片式記憶。他們對所看到的一切幾乎都具有自動的、長時的、詳細而鮮明的表象。大約百分之五的學齡兒童具有遺覺象,而在成人中幾乎沒有人具有這種記憶。這種儲存詳細圖像的能力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至今還是個謎。
3、語義編碼:將信息成功地編碼進入長時記憶是相對深度水平加工的結果。為了做到深度加工,人們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特徵或其他細節,集中在信息的意義方面。因此,在短時記憶中主要涉及的是聽覺代碼,而在長時記憶中主要涉及的是語義代碼。或者說,在長時記憶中,人們更多地對一般意義或一般的觀念編碼,而不是去記事物的特定細節。
在長時記憶中,語義編碼占主導地位。在一個經典研究中,將24對聯繫緊密的單詞(如桌子一椅子、粉筆一黑板等)打亂次序後組成一個48個單詞的詞表。呈現後讓被試自由地回憶這些單詞。雖然在呈現時這些單詞是雜亂無章的,但是回憶時,人們還是把聯繫緊密的辭彙放在一起回憶。在呈現時即使把"桌子" 和"椅子,,用17個其他單詞分割開,回憶時還是將它們放在了一起。而且,詞表中各對單詞之間的聯繫越緊密,準確再現的比例越高。因此可以證明,被試在剌激呈現時就已經根據剌激之間的語義联系將它們組織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