惎,漢語三級字,讀作惎(jì),指毒害、憎惡。
基本介紹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惎jì
⒋ 意志;意向。
⒌ 謀劃。
基本詞義
◎ 惎 jì
〈動〉
(1) 毒害 [poison]。如:惎間(— jiàn)(毒亂,危害);惎構(誣陷謀害)
(2) 忌恨,憎惡 [envy;hate]
知伯不悛, 趙襄子由是惎 知伯。——《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3) 啟發,教導 [instruct]。如:惎悔(教之悔悟)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𢗏《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記切,𠀤音忌。《說文》毒也。《左傳·定四年》管蔡啟商,惎閒王室。《注》周公攝政,管蔡同紂子祿父,毒害周室也。
又《哀元年》少康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注》毒澆之能,故備之也。
又敎也。《左傳·宣十二年》晉人以廣隊不能進,楚人惎之脫扃,又惎之拔旆投衡。《張衡·西京賦》天啟其心,人惎之謀。 或作㥍。亦作𢤵。
說文解字
惎【卷十】【心部】
毒也。從心其聲。《周書》曰:“來就惎惎。”渠記切
說文解字注
(惎)毒也。左傳用此字。有用其本義者。如定四年。惎閒王室。哀元年。惎澆能戒之。注云。惎、毒也。此用其本義也。宣十二年。晉人惎之脫扃。注云。惎、教也。此叚惎爲誋也。誋、誡也。從心。其聲。渠記切。一部。周書曰。來就惎惎。今尙書無此文。葢卽秦誓未就予忌也。惎忌音同義相近。其餘乖異。不敢肊說。葢必有誤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