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齋夜宿即事懷故園

《息齋夜宿即事懷故園》是清代詩人王士禎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前兩聯寫幽靜清美的夜景,境界幽深朦朧。後兩聯抒懷,感情深沉真摯。詩人用自然而細膩的流暢筆法,抒發觸景而生思念故鄉的情懷。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息齋夜宿即事懷故園
夜來微雨歇,河漢在西堂。
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
開窗鄰竹樹,高枕憶滄浪。
此夕南枝鳥,無因到故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息齋:作者友人徐喈鳳,宜順人,順治進士。息齋是其室名。
②歇:停息。
③河漢:銀河。西堂:西面客廳。
④深碧:形容池水。
⑤暗香:幽香。
⑥滄浪:指濟南大明湖之滄浪亭。湖中盛產荷花。
⑦枝鳥:此乃作者自喻,寄作者思鄉之情。這裡以南枝鳥自況。
⑧因:無法,無從。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夜來小雨已經停息,銀河斜亘在西堂。
螢火點點飛出碧池,幽香縷縷飄自荷塘。
開窗與竹樹相鄰為伴,高臥枕上回想滄浪。
今晚好似南枝的棲鳥,無從展翅飛故鄉。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順治十五年(1658),時詩人年二十五歲,赴京殿試,中進士,備任推官職,至九月始歸故里。此詩為即景感懷之作,於靜謐幽清的夜景描寫中,抒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淡色入筆,描寫幽靜清美的夜景,抒發觸景而生的一縷鄉思,詩句中本是謐靜而深沉的夜,結合第二聯所寫內容,可以知道這正是盛夏之夜夜已深沉但作者尚未入眠。作者沒有接寫,而是將筆宕開,接寫四外景物與氣氛。
頷聯為寫雨後夏夜景色的名句。詩句中著墨渲染,仍保持清淡雅致的格調。前句從視覺意象落筆,後句從嗅覺意象著手,這一切都令作者陶醉。靜靜的萬籟無聲,靜靜的如同夢境。更有“池荷聞暗香”,一縷縷的清香,一陣陣飄來,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但是,這陶醉是暫時的、片刻之的,因為所有這些景物和由這些景物所得到的感受,都讓作者聯想起自己的故鄉來。又是靜止的現象,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似的。
頸聯寫出作者未曾入眠的緣由。竹樹既和門窗相鄰,也與池水、暗香相連。因此,這“竹樹”就成了一座“橋樑它把濟南的大明湖、潮上的滄浪亭以及湖中盛開的荷花和眼前的池水、荷香聯繫在一起。思鄉之心,油然而生。於是,作者不由地躺在床上“憶滄浪”了。濟南大明湖,湖區有滄浪亭,盛產荷花末聯“此夕南枝鳥,無因到故鄉”用了一個典故,典出《古詩十九首》:“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尾聯兩句詩,是寫思鄉之情深、思鄉之苦重。想回故鄉,但眼下無法如願;想得心切,卻不能實現,將思鄉之情推向高峰,在詩人內心世界裡是思潮翻滾,難以入眠。動,壓倒了靜,情,勝過了景。
全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詩人既寫景物的靜態,更寫景物的動態,以靜襯動,更顯示詩人內心的激情。詩中著意寫詩人眼前夜景之美,實是為了襯託故鄉景物之美。那在深碧中飛動著的螢火,那遠處飄來的荷香,以及那影影綽綽的樹木和竹叢,作者只輕輕用了一個“憶”字,就把它們全都歸入大明湖、滄浪亭的描繪之中了。具體而又朦朧,仿佛在眼前,又仿佛在遠方。形神兼備,讓人們領略到它的幽邃的詩意。
詩句用典貼切,增大了這首短詩的容量。詩中的“此夕南枝鳥”,並非真的寫鳥,也不是把自己比做鳥,而是用了典故,引進《古詩十九首》(胡馬依北風)的內容。這裡的南枝鳥,就成了“遊子”的代名詞。而“衣帶日已緩”.明明寫的是閨婦之情。王士禎引用此典,恰好把由於思鄉與閨婦思夫兩種情懷結合在一起,構成我思家鄉景,家鄉思我人的圓滿境界。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厚余:全詩由景生情,由情生憶,由憶生嘆,章法井然有序而又天衣無縫渾成一體,語淡意深,詞朴情美,清遠閒澹而神韻自在,可謂這位“神韻派”鼻祖的代表作之一也。(《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豫孫,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漢族,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詩人、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授揚州推官,官至刑部尚書,諡文簡。為康熙間詩壇盟主,倡“神韻說”,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