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卡·庫帕拉,白俄羅斯著名詩人和作家,被認為是白俄羅斯最偉大的20世紀語言作家之一。恩卡·庫帕拉(英語:Janka Kupala)的作品《青春白俄羅斯》曾作為國歌備選方案之一,只是沒有譜曲所以最終落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卡·庫帕拉
- 出生日期:1882年7月7日
- 逝世日期:1942年6月28日
- 職業:作家
簡介,生平,早年生活,在維爾紐斯和聖彼得堡,在蘇聯時期,
簡介
恩卡·庫帕拉(詹卡庫帕拉,白俄羅斯:ЯнкаКупала; 1882年7月7日 - 1942年6月28日),筆名伊凡·多米尼科維奇·魯采維奇(白俄羅斯:ІванДамінікавічЛуцэвіч),白俄羅斯著名詩人和作家。庫帕拉被認為是白俄羅斯最偉大的20世紀語言作家之一。
出生在佃農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為波蘭地主勞動。1903年外出,做過家庭教師、文書、酒廠工人等,熟悉人民生活。1908年任白俄羅斯《我們的田地》報編輯,1914年後一度任主編1905年開始發表詩作。
第一次俄國革命對他的思想和文學觀點的形成有很大影響。詩歌方面接受涅克拉索夫的影響,以富於人民性和純樸自然、節奏優美為特色。早期詩集《牧笛》(1908)、《古斯里琴》(1910)、《沿著生活的道路》(1913),反映了白俄羅斯農民的生活和希望,並號召他們進行鬥爭。
1905至1907年革命失敗後,他的主要作品如永恆的歌(1908)、《古墓上的夢》(1910)、《獅子的墓》(1913)以及劇本《破巢》(1913)等,都懷著無限信心描述了人民的鬥爭。庫帕拉的詩作受到高爾基的高度評價。
十月革命後,在《兒子來作客》(1935)、《阿萊霞》(1935)、《孩子和飛行員》(1935)以及長詩奧列莎河畔(1933)、《塔拉斯的命運》(1939)中,反映社會主義生活和對自然的改造。詩集《獻給獲得勳章的白俄羅斯》(1937)、《縱情歌唱》(1940,獲得1941年度史達林獎金)表達了愛國精神。
衛國戰爭時期曾寫詩號召反擊德國侵略者。1925年被授予白俄羅斯“人民詩人”稱號,1928年和1929年先後被選為白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和烏克蘭科學院院士。他被認為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人之一,也是白俄羅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之一。
第一次俄國革命對他的思想和文學觀點的形成有很大影響。詩歌方面接受涅克拉索夫的影響,以富於人民性和純樸自然、節奏優美為特色。早期詩集《牧笛》(1908)、《古斯里琴》(1910)、《沿著生活的道路》(1913),反映了白俄羅斯農民的生活和希望,並號召他們進行鬥爭。
1905至1907年革命失敗後,他的主要作品如永恆的歌(1908)、《古墓上的夢》(1910)、《獅子的墓》(1913)以及劇本《破巢》(1913)等,都懷著無限信心描述了人民的鬥爭。庫帕拉的詩作受到高爾基的高度評價。
十月革命後,在《兒子來作客》(1935)、《阿萊霞》(1935)、《孩子和飛行員》(1935)以及長詩奧列莎河畔(1933)、《塔拉斯的命運》(1939)中,反映社會主義生活和對自然的改造。詩集《獻給獲得勳章的白俄羅斯》(1937)、《縱情歌唱》(1940,獲得1941年度史達林獎金)表達了愛國精神。
衛國戰爭時期曾寫詩號召反擊德國侵略者。1925年被授予白俄羅斯“人民詩人”稱號,1928年和1929年先後被選為白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和烏克蘭科學院院士。他被認為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人之一,也是白俄羅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之一。
生平
早年生活
庫帕拉出生於1882年7月7日,在Vyzynka,明斯克folwark附近定居點。他的家人是Szlachta起源,因為庫帕拉的父母做佃農受僱於folwark。因此庫帕拉基本上是出生於一個無地農民階層。庫帕拉受到了白俄羅斯的傳統教育,在1898年完成學業。繼1902年他父親去世,庫帕拉擔任家庭教師,售貨員。
庫帕拉第一次嚴肅的文學嘗試Ziarno,波蘭語言感傷詩約在1903年至1904年,他完成了筆名“家”。他的第一白俄羅斯語言工作(“Маядоля”)在1904年7月15日。庫帕拉的第一次出版的詩作,“Мужык”(“農民”),出版了約一年後,在白俄羅斯出現在Russophone白俄羅斯報北於1905年5月11日Zapadnyi邊疆區(西北邊疆區)。據一項由庫帕拉隨後詩歌出現了1906年至1907年在白俄羅斯語Nasha Niva報。
在維爾紐斯和聖彼得堡
庫帕拉在1908年從白俄羅斯到了維爾紐斯,在那裡他繼續他作為詩人的職業生涯。同年,他首次發布的詩歌集,Жалейка(小笛),沙皇政府十分憤怒,下令沒收了這本書。雖然對於庫帕拉的逮捕令於1909年被吊銷,但第二次印刷再次被在維爾紐斯的地方當局沒收。庫帕拉在納薩尼瓦停止工作,以避免破壞報紙的聲譽。
庫帕拉1909年離開聖彼得堡。隨後的一年,有若干著作出版,包括詩Адвечнаяпесьня(永恆之歌),1910年7月在聖彼得堡出版。 Соннакургане(夢在巴羅) - 1910年8月完成-象徵庫帕拉的白俄羅斯祖國狀況不佳。庫帕拉離開聖彼得堡,1913年回到維爾紐斯。其中在1910年影響庫帕拉的是高爾基。
在蘇聯時期
庫帕拉的寫作變成了樂觀的基調後,迎來偉大的1917年十月革命。庫帕拉用白俄羅斯語翻譯了的很多國際馬克思主義的主旋律作品。不過,庫帕拉在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內保持反蘇立場,朋友勸他一起流亡捷克斯洛伐克,在1927年時他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在國內,新成立的當局認為他有些不信任,有時批評庫帕拉的文章在報刊上刊登,庫帕拉的活動過於強調民族主義。後來,庫帕拉在上世紀30年代發表了道歉公開信。
列寧在1941年訂購了庫帕拉前一年的詩集Адсэрца(從心)。
隨著白俄羅斯納粹德國占領,1941年,因為他病得很重被轉移到莫斯科,然後韃靼斯坦。但即使在那裡,他寫的詩,支持對納粹德國的戰鬥白俄羅斯游擊隊員。
他於1942年死在莫斯科,白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庫帕拉成為公認的文化標誌。
恩卡·庫帕拉(英語:Janka Kupala)的作品《青春白俄羅斯》曾作為白俄羅斯國歌備選方案之一,只是沒有譜曲所以最終落選。(白俄羅斯的國歌是由米哈斯·克里姆科維奇(英語:Michael Klimovich)作詞,尼斯達·沙卡奴斯基(英語:Nestar Sakalowski)作曲的《我們白俄羅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