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級黑洞的吸積模式與噴流特徵的關聯》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顧為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星級黑洞的吸積模式與噴流特徵的關聯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顧為民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恆星級黑洞的吸積與噴流理論被廣泛套用於X射線雙星和伽瑪射線暴。在本項目中我們將關注吸積模式與噴流特徵的關聯。首先,我們將研究為什麼X射線雙星的低硬態有噴流而高軟態卻不存在噴流。我們認為該現象可能與能量徑移或磁場堆積效率有關。其次,我們將結合黑洞X射線雙星和伽瑪暴來研究噴流功率與吸積狀態的關係。隨後,我們將針對低硬態至高軟態的轉變期間所發生的間歇性噴流來研究。藉助於GRS 1915+105這個黑洞X射線雙星的觀測數據,我們將研究這種特殊形態的噴流與吸積的關聯。然後,我們將對比處於寧靜態的黑洞X射線雙星與中子星X射線雙星的多波段輻射,並重新研究黑洞視界可能的觀測證據。最後,我們將基於扭曲的吸積盤理論來發展噴流進動模型。我們期待能得到進動周期與吸積盤光度之間的新關係式並將它套用於X射線雙星和伽瑪暴。
結題摘要
在本項目中我們主要研究了黑洞X射線雙星中的吸積和噴流。此外,我們還研究了利用LAMOST光譜尋找恆星級黑洞候選者、快速射電重複暴的物理機制、伽瑪射線暴及其X射線耀發的中心引擎。這4年期間的3項主要成果是:建立了幾何厚、超愛丁頓的吸積模型對極亮超軟源和極亮X射線源給出了統一描述,揭示了極亮超軟源的物理機制;建立了中子星-白矮星雙星的吸積模型來解釋快速射電暴的重複爆發行為;提出了僅從光學觀測尋找恆星級黑洞的新方法,並利用我國LAMOST望遠鏡光譜數據給出了7個黑洞候選者。在本項目的支持下我們總共發表了39篇學術論文,其中多數發表在ApJ、MNRAS、A&A上。顧為民以第一且/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3篇,翁山杉以第一且/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8篇。2019年,顧為民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併入選了第四批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