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卓讀書

思卓讀書

思卓書坊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頻道的讀書欄目。每周解讀一本最新出版的財經管理或個人發展類圖書,主要以國內外經典的、暢銷的書為主。很不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卓讀書
  • 電台:中央人民廣播
  • 頻道:經濟之聲
  • 主持人:楊思卓
欄目簡介,主持人,開設原因,

欄目簡介

思卓書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專家欄目
播出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頻道財經夜讀欄目,每月第一個周六、周日晚上11點!
收聽頻率(FM):1北京 96.6 ; 2 上海 91.4 ;3 天津 98.0 ;4 廣州 106.6 ;5 杭州 97.9 ;6 瀋陽 93.5 ;7 武漢 97.8 。
欄目宗旨:切磋讀書心得,分享讀書樂趣,打造最有影響力的讀書平台!
欄目定位:一本書,點燃一顆心靈;一本書,喚醒一種感情;一本書,打開一個世界;一本書,指引一生航程。
內容分類:思卓讀書、讀書百字經、讀書名言集錦、百家書評、思卓薦書、看電影學管理、思卓文摘。
欄目簡介:並與當前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結合起來,通過對書中內容的精彩解讀,讓觀眾得讀書之道、得讀書之益、得讀書之趣。

主持人

楊思卓教授:北京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思卓書坊”主持人、中國國際人才高峰論壇專家主持人、中國行業領袖對話電視節目主持人、深圳廣電集團非常財經觀察專家主持人。
楊思卓教授以精闢深刻的點評,有道有料的解讀,幽默風趣的風格,被譽為“中國的奧普拉”。
楊思卓教授博覽群書、胸懷萬卷,長期致力於推動黨政幹部、企業家和經理人的讀書活動,尤其擅長財經、勵志、人文社科類圖書的解讀。他提倡 “每月選讀兩本書”活動,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辦的“思卓書坊”節目充分體現了“讀書有用,化書為劍;讀書有趣,解書為禪”的讀書理念,得到廣大領導幹部和書友的支持。

開設原因

為什麼開讀書欄目?
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從事管理諮詢培訓。在這個過程中,每每上課的時候,都會有很多學生提問:“楊教授,作為一個管理者該看些什麼書比較好?您能不能推薦幾本好書給我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只要有學生提問,我都會做一些簡單的介紹,但畢竟是在課堂上,時間有限,無法做比較系統的講解,故而比較零散。
同雜誌社、出版社的有識之士接觸,他們提出來,有很多讀者非常嚮往讀書。但如今的圖書太多了,浩如煙海,大家都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么讀書,在圖書的選擇與方法上比較迷茫。
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修養身心,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讀書。但大多數人讀書沒有選擇,也沒有方向,只要是暢銷就買回來,讀了之後才發現,其實一般般,為什麼?讀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享受,更多的則是在引領生活,傳遞智慧,乃至於教授方法。
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多數人不喜歡讀書,有些人喜歡讀書卻不會讀。只有20%的人既喜歡讀書又會讀書,80%的人都不會讀書,這是令很多讀者比較痛心的事情。那么,我們能不能幫助讀者解決這樣的痛苦呢?作為一個顧問,我反覆思考,悟出三個道理和一些讀書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從藥補到食補。西漢學者劉向有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寫過的一篇文章當中也曾經提到諮詢是醫,培訓是藥。就是這樣的,書就好像一服良藥,經常讀書可以醫治人的愚昧無知。但是藥畢竟是短時間的,只能醫病而不能強身,所以一個強健的身體需要不斷的攝取食糧進行修養,僅僅靠吃藥來強身健體是不行的。因此,藥補不如食補,食補才是關鍵。
上課對症下藥,下課接觸社會。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是有限的,也只能對症下藥。但課餘就不一樣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這些影響都是非常寶貴的精神食糧。利用這些精神食糧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完善我們的智慧結構,這將對於我們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基於此,教會讀者平時讀書的方法,攝取到好的精神營養,做這樣的培訓是莫大的善事。
從吃進到消化。讀書,不僅需要的是方法,更需要的是消化。陶行知也說過:“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而沒有方法的“死讀書,讀死書”,只會把人讀成毫無實際能力的書呆子。好多人讀了書之後不知所以然,為什麼?消化不良,缺少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這也是當今讀者遇到的最大問題。
人的生命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有酶參加。尤其是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酶起了很大的控制作用。它把大塊的、分子結構複雜的食物,分解為能被吸收的、分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化學物質。比方說蛋白酶將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澱粉酶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單糖,脂肪酶將脂肪分解成脂肪酸。所以如果沒有酶,也就談不上消化了。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酶,也就沒有生命。
而很多人讀書沒收穫,缺少的就是這種酶。沒有消化酶吃下去不僅成不了好東西,還會受傷害。所以我就在想,我會不會成為這種酶呢?於是,提供一些好的讀書方法,成為幫助讀者化書為劍的酶。
讀書的引導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對頭,讀的再多也是消化不良,無以致用。很多情況下,書或許是好書,可惜讀書的人只帶了眼睛,沒帶上大腦,再好的書也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什麼痕跡也沒留下。這種情況在所謂的“讀書人”當中並不鮮見。因此,讀書是要講究方法的,沒有好的方法,書籍中的營養不會自動跑進人的大腦。
從食多到食精。有些人狼吞虎咽;有些人飢不擇食;有些人讀了好書,大快朵頤,未咀嚼就咽下去了,然讀書多不等於知識多,更不等於智慧多。俗話說開卷有益,但開卷不一定有益。英國一位作家說:“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坑害。”所以說圖書就像朋友一樣,會給人以善與惡的不同影響。
前面講書猶藥也,既然是藥,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一是毒藥,置人於死地。
亞里斯提卜說: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所以,真正的讀書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會讀書,讀了該讀的書,那么哪些書該讀?“一本好書勝過珍寶,一本壞書比一個強盜更壞”,讀者如果能夠得到指導,將會避免浪費很多的時間,也會提升效率,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多年來的生活工作中,特別是近十年的管理教學諮詢培訓實踐中,我積累了大量的讀書心得,將它發表在部落格上,供大家參考。正所謂一家之言,一孔之見,既不大系統,也不大客觀,但可以欣慰的是,每每都有智慧的火花閃現。這些智慧如聖經中耶穌講到的種子:有些是播在了路邊,被飛鳥吃掉了;有些播在了淺表,很快枯萎了;有些播在了荊棘里,無法長大了;有的種子落在了沃土裡,它長出來有30倍、60倍、100倍的。希望有緣讀者的心就是這片沃土。
讀書賦
穿越時空,遨遊太極,心馳神往,古今同夢。然足不出戶,何以日行萬里?身在當下,何以上溯千年?思卓曰:唯有讀書。
或曰:電視網路,亦有此功。然一動一靜,殊有不同也。彼為鬧市,信息萬種,誘惑幾重?一入其間,不知西東;此為靜廬,曲徑通幽,何來紛爭?波瀾漸平,心定慧生——讀書有道也。
少兒讀書,開其竅也;青年讀書,明其志也;壯年讀書,正其身也;老來讀書,極其樂也。孔子讀書,開儒學之先河;林肯讀書,解黑奴於水火;毛公讀書,救病夫於陳疴——讀書有用也。
讀書可養人。君不見,堂下驕兒,聞得書香,則知書達禮,見文質之彬彬;識得書味,則術業精進,成家國之棟樑——讀書有益也。
讀書亦誤人。君不見,鄰家浪子,濫讀《金瓶》,竟成西門慶之徒;錯愛《奮鬥》;誤入希特勒之黨。嗟乎!何謂開卷有益?——毒書有害也。
士人讀書,囊螢映雪有之,懸樑刺股有之;遠洋留學者有之,碩博連讀者有之。然少見其成者,何也?思卓觀其弊,蓋死讀書,讀死書也。善讀者,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之博採,行之聚焦。——讀書有方也。
讀書之道,為人之道也。境界不同,樂亦不同。窮理致知,文人之樂也;踐行格物,達人之樂也;傳道授業解惑,聖人之樂也。噫嘻!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
思卓贊曰:書山巍峨,神所依兮;攀登不止,吾所行兮;子子孫孫,無窮匱兮;以書會友,饗天下兮。
讀書的四重境界
世間讀書人無數,成功者總是很少,得道者更是寥寥。原因何在?——境界不同。沿書山而上,由山腳到頂峰,可分為閒、專、達、聖四重境界。
第一層境界:閒人讀書,如情竇初開,摘下滿天星。
這類人把書當成一個休閒的零食,或者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泛泛而讀罷
了。或如吃零食,喜歡就來一點;或“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如青春年少,被
初遇的異性所打動,有那么一點矇矓的衝動。因為不知情,所以愛未深——此種人
在書山的腳下,此種境界曰“閒”。
第二層境界:士人讀書,如情人熱戀,我的眼裡只有你。
這類人把書當成夢中的情侶。他們或沉迷於書中,茶不思,飯不想。或逃避現實,看不到,看不慣。更多的則是津津樂道於一門知識,一種體驗,甚至一種崇拜,鐘情武俠者成為“金庸迷”,鐘情言情者成為“瓊瑤迷”。因為情太真,所以愛太深——此種人在書山的半腰,此種境界曰“專”。
第三層境界:達人讀書,如眷屬終成,一生有你。
這類人把書當成事業的伴侶。他們讀書的目的性很明確,或為了尋求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或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總之他們讀書,注重的是知與行結合,應實踐需要而尋求知識。因為行道,所以求道——此種人在書山的高處,此種境界曰“行”。
第四層境界:聖人讀書,如香火傳承,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這種人把知識當成傳承的火種。他們讀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是為了解決眾人的問題。或者像普羅米修斯,捨身盜取火種給人類造福;或者像孔子,誨人不倦培育三千弟子。正如此,真理才會光大,知識才會傳承。因為傳道,所以得道——此種人在書山的頂峰,此種境界曰“聖”!
從無意得之,到有意求之,從為我所用,到普惠眾生, 這讀書的四重境界,不
也是做人的四重境界嗎?
讀書如吃魚
上周在孔乙己飯店吃飯,點了一條現醃大黃魚,朋友吃了,好個感嘆:“魚之味,乃百味之味”!欣然聯想到,對讀書人來說,讀書就好比吃魚,書之味,乃人生百味。
書之有別,精選為上
我們知道,全世界的魚類大約有2萬種,種類之多,可見一斑。儘管如此,也有區分,一般的、美味的、有毒的,比比皆是。然並不是見魚就吃,必須經過精挑細選方能食之。
擇書如選魚。書本身也有好書、壞書、生書、熟書之分,不好的書就好比有毒的魚,信手拈來就讀,小則暴殄天物,大則亡命河豚。
食之得法,食之有味
想要吃到美味可口的魚,那得講究烹製方法。不能選了一條魚,就胡亂吃了。烹魚亦有百味,清蒸、紅燒、乾炒、氽湯……還可以學學我們的美食家,吃生魚片不妨加點芥末醬。
于丹讀《論語》,有人批判她庸俗化,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論語》乃一條生魚,有人通過烹飪,不僅將生魚烹製成了熟魚,還加了美味,讓很多人因此喜歡上了《論語》,這事很有價值。
好書解讀,美味營養
作者既是漁民又是廚子。有些作者,捕得好魚,但不會烹調,白白浪費了材料;有些作者,捕到壞魚,卻烹出美味,害人不淺。
讀者呢,既是食客也是廚子。把碰到的那些生鮮好魚,先烹製,後食之,要比生吞活剝更有營養。如果自己不會讀書怎么辦?不妨多讀些好的書評,看行家是如何品書的,不僅吸收了營養美味,還學習了烹魚之術。二者兼得,豈不樂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