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瘤足蕨(學名:Plagiogyria virescens)為瘤足蕨科瘤足蕨屬下的一個種。根狀莖粗大,形成圓柱形的主軸。不育葉的柄長20厘米,粗3毫米,由基部向上通體有瘤狀氣囊體;產於雲南西部(騰衝以東的瑞麗江分水嶺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怒江瘤足蕨
- 拉丁學名:Plagiogyria virescens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目:真蕨目
- 科:瘤足蕨科
- 屬:瘤足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粗大,形成圓柱形的主軸。不育葉的柄長20厘米,粗3毫米,由基部向上通體有瘤狀氣囊體;葉片長約40厘米,寬18厘米,基部不變狹,羽片約30對,互生,相距1.5厘米,開展,無柄,長10-13厘米,寬1.5厘米,披針形,先端為極長漸尖,基部為楔形,下方有長瘤狀氣囊體;頂部為尾狀,向上部的羽片漸短,基部合生,邊緣自基部起有尖鋸齒。葉脈密生,大都單一,直達鋸齒,兩面明顯。葉為紙質,下面淡綠色,或甚至淡灰綠色,中脈下面有一條較深的縱槽。能育葉有較長的柄;葉片長40厘米,寬約16厘米;羽片較多,遠分開,長約7-8厘米,線形,漸尖頭。
生長環境
海拔28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部(騰衝以東的瑞麗江分水嶺上)。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