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怒江州人民政府於2023年5月18日印發怒江州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怒江州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5月18日
  • 發布單位:怒江州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提高怒江區域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實現科技創新支撐怒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中共怒江州委 怒江州人民政府關於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怒發〔2023〕3號)檔案落到實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齊怒江科技創新短板,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科技創新支撐怒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
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0.5%以上,每年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19人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8家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0.44件以上,技術市場成交契約2億元以上,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10.5%以上。自主研發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明顯提高,區域創新能力邁上新台階,將怒江州打造成欠發達地區依靠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樣板。
二、重點工作
(一)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技水平
以怒江高山峽谷區為研究範圍,採用“空天地”一體化進行地質結構、地貌類型、降雨與災害發育特徵規律綜合研究,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精度,全面摸清我州地質災害隱患風險底數,強化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構建“人防+技防”“群專結合、專群並重”的綜合防治體系,加大地災防治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提升地質災害防治科技支撐能力,不斷築牢地質災害防控網,顯著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25年:形成雲南省怒江高山峽谷區地質災害成災風險與防控技術研究報告1份,獨龍江及貢山縣、福貢縣、瀘水市和蘭坪縣的精細化預警模型和動態閾值確定關鍵技術等分報告4份,各縣市高位遠程地質災害發育調查報告4份。
1.以降雨頻度更高的獨龍江鄉為重點,覆蓋研究整個怒江峽谷段的降雨頻率、降雨量,開展野外調查和資料收集整理,建立翔實的歷史災害災情、歷史降雨、地質地理環境、原位觀測資料庫,完成山區地質災害和致災暴雨的時空分布特徵分析,研發地質災害風險預報模型,研究全天時、全天候、全過程、空天地一體化的山區暴雨、土壤含水量、地質災害動態實時監測技術,廣覆蓋、大規模、分散式組網技術,多鏈路、多要素、多源異構數據遠程實時應急傳輸技術,構建山區環境適應、實用、先進的地質災害多要素立體監測技術體系,為地質災害模型驗證、精細化風險評估、預警和延長預警時間提供實時動態數據和技術支撐。
2.以全州31個鄉鎮(街道)、安置點及主要旅遊景區景點等為重點區域,對區域內可能發生高位遠程地質災害的範圍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災害調查、受威脅區調查以及必要的勘查、測繪等工作,充分分析和研究,按輕重緩急建立災害隱患資料庫,為怒江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及科學依據。
3.全面核查全州已建設完成的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排查有隱患的項目災害點,並根據災害隱患類型展開詳細的地質調查、災害調查,以及必要的勘查、測繪等工作,充分分析和研究,為下一步的修復治理或補強等工作提供有力依據。
4.建立衛星技術套用中心,構建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綜合體系,開發以地質災害動態監測資料庫、風險評估模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模組、風險信息查詢發布模組等為主的地質災害動態風險評估與預警平台,最佳化和完善區域地質災害監測和災害預警預報,提高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精度和應急搶險應對處置時效性,構建可推廣的防災減災救災模式,以實現對地質災害應急搶險處置的決策支持。
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二)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需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態修復等生態安全領域技術研發及套用示範,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開展生態產品價值研究,築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螢幕障。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完成怒江州邊境地區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與安全性調查,對外來物種開展風險評估研究工作;加快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5.加強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進高黎貢山獨龍江科學觀測站建設,爭取開展高黎貢山區域昆蟲、大型真菌和濕地生態系統專題研究,開展怒江州碧羅雪山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6.高黎貢山怒江片區生物生態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研究開發“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建立“生物生態安全防控體系”。“生物生態安全防控體系”可分解為“野生動植物監測體系”“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體系”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突破有色產業技術測防控體系”。著力構建“一站三體系”建設。
7.加強“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人工林複合生態系統構建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水土保持與綜合治理技術研究與套用;退化林修復技術研究與套用;生態破壞區、生態脆弱區生態功能自然修復與重建技術研究與套用。
責任單位:州林草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怒江管護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應急局
(三)推動文化旅遊數位化建設
持續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怒江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我州旅遊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網際網路與旅遊的融合程度大幅提高,建設出一批優質智慧旅遊景區,國家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基本完成智慧化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模式更加豐富。全州旅遊接待總人數和旅遊消費規模大幅提升,旅遊品質明顯改善。
8.開展景區智慧化提升改造,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引導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普及預約預訂、電子地圖、掃碼識景、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
9.開展文博場館數位化建設,豐富多媒體展覽陳列手段,加快陳列展覽數位化與參觀展示智慧型化改造升級。
10.開展鄉村旅遊資源和產品數位化建設,強化線上推廣、品牌建設和數位化賦能,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新模式。
11.建設智慧旅遊大數據平台,搭建怒江州旅遊大數據中心和文旅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旅遊管理、服務、行銷平台。
責任單位: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農業農村局
(四)科技賦能增進民生福祉
以技術集成和示範套用為重點,提升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套用能力,組織實施一批民生領域科技項目,使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民眾。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在四縣(市)全面開展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加快全州公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加強健康怒江建設,持續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12.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全面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等科技工作者為抓手,開展“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和科普示範創建活動,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支持和鼓勵中國小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斷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樹立創新理念,為科技創新積澱深厚的土壤,為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奠定堅實基礎。
13.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積極推進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引進與開發套用,生活垃圾處理的節能、降耗、減排技術套用推廣,礦山、礦冶等重污染行業廢水全過程治理與回用技術的套用研究。
14.加強健康怒江建設。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築牢公共衛生安全螢幕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快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引進一批創新藥物、高端醫療設備、創新醫療器材和健康裝備、中醫診療設備,持續加強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及薄弱專科建設,加大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重點領域的保障服務能力。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健康怒江行動,持續加強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水利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交通運輸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州衛生健康委、州科協
(五)推動草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全力抓好草果全產業鏈建設,建立相對完整的產業技術支撐平台與產業配套體系,補齊、延長、做強草果科研、種植、加工、品牌等全產業鏈環節,推動怒江草果產業由資源型“小特產”向富民型“大產業”轉變。完成50萬畝草果提質增效,鮮果產量達10萬噸以上,草果綜合產值達25億元以上;新增綠色、有機種植基地5萬畝,新增“兩品一標”認證15個以上,綠色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80%以上;實現帶動5.1萬戶18.3萬人增收6億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引進省內外大專院校和企業開展草果調味品、保健食品、功能飲品、天然化妝品、飼料添加劑、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研發、轉化,招引行業領軍企業開展草果精深加工。
15.促進一產提質。加快福貢縣草果種質資源圃建設,開展草果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分析、評價、利用等科研工作;支持草果穩產高產病蟲害防治綜合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建設草果標準化高產示範種植基地,開展草果的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推廣;加快推進草果環保烘烤技術改造提升。
16.推動二產增效。加快草果生物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產學研、市場、文化相結合的專家庫和技術平台,加快實施怒江草果產業科技創新與套用研究項目,開展以草果為主的精深加工和產品研發。
17.引領三產發展。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深挖綠色香料文化,全力做活叫響草果文章,高端謀劃好“草果”文化旅遊品牌,做大做強文化旅遊資源。立足“兩區一勝地”的定位,依託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園區、百鳥穀草果莊園等,結合怒江民族特色文化,加大文旅產業融合力度,做好餐飲服務業,全力突破健康養生產業,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全面推動服務業發展升級,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層次和綜合實力。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農業農村局、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
(六)推動峽谷特色生態農業發展
聚焦糧食、草果、特色畜禽、中藥材、蔬菜、水果、茶葉、咖啡、冷水魚等重點產業,從產業發展的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統籌推進農業科技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協調推進農業產業科技化和農業科技產業化,以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農產品精深加工、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農業防災減災等技術為重點,集成熟化一批質量興農、效益興農的重大技術,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進東西部合作共建,積極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基礎工藝研究為支撐的種業創新體系,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怒江特色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點作物和畜禽育種。加快發展多元化精深加工,組織研發和生產高端冷榨油、凍乾果蔬、速食、調味品及調料、生物保健品和醫藥用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和衍生產品,不斷拉長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
18.開展地方家畜保護利用、咖啡加工副產品開發利用、蔬菜新品種標準化種苗繁育實驗示範,漆樹籽油開發利用等研究,引領帶動怒江地方高原特色農林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優勢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19.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鞏固“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的新機制,逐步推行農業科技向市場轉化,農業綜合執法向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轉移。抓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工作,建立科技人才傳幫帶機制,強化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水平,鼓勵科技人才通過科技特派團、科技服務小分隊、科技服務志願者等形式,到基層一線為農民民眾提供農業科學技術服務。
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科技局、州鄉村振興局、州人社局
(七)突破有色產業技術瓶頸
堅持綠色發展和集約發展理念,推進鉛鋅採選冶煉、工業矽冶煉和稀貴金屬採選冶煉等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促進鉛鋅、工業矽、稀貴金屬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提升有色產業現代化水平。到“十四五”末,針對3800萬噸低品位氧硫混合鉛鋅礦,開發出適用於堆存礦選礦產業化的關鍵技術,提供萬噸級/天選廠設計依據。“先鉛後鋅、氧硫混合浮選”技術路線,分別產出鉛精礦、氧硫混合鋅精礦,實現鉛精礦品位≥25%,回收率≥50%;鋅精礦品位≥25%,回收率≥75%。“鉛鋅氧硫大混選”技術路線,只產出鉛鋅氧硫混合精礦,實現精礦鋅品位≥25%,鋅回收率≥75%;原礦鉛品位≥1.5%,精礦鉛品位≥2.5%,鉛回收率≥45%。
20.蘭坪百億綠色鉛鋅產業。依託企業建設省級綠色鉛鋅工程技術中心,集中國內外研究資源和先進技術,堅持綠色化、智慧型化方向,攻關難處理氧硫混合礦冶煉技術,加強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研發和產業化,研發鉛鋅精深加工產品,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傳統鉛鋅產業。
21.瀘水工業矽冶煉技術改造。推動矽工業企業安裝脫硫及相關配套設備改造升級和矽工業產業的深加工技術與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生態環境局、州發展改革委
(八)推進綠色能源創新套用
圍繞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遠景目標,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套用,全面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降低工業碳排放強度。到2025年,綠色能源產業發展規模質量、創新能級、套用推廣水平顯著提升,積極打造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新高地、技術創新策源地、示範套用先行地。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融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建設,建成一批綠色能源示範項目。
22.支持、配合以電力產業為核心的水資源綜合開發集成技術套用與創新研究,重點推進新建新增容量的線路、變電站技術創新。
23.支持和服務中緬天然氣管線怒江支線建設和天然氣輸配遠程監控管理中心技術研究。
24.支持、配合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體系技術套用與創新,建設與新能源汽車擁有量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
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科技局
(九)積極培育創新創業主體
以高新技術企業的“三倍增”突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需求為導向,以套用促發展,進一步培育各類創新主體。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共建國家、省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機構,著力提高企業研發水平。到2025年,全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存量10家以上。
25.集成科技資源,最佳化科技服務,推動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按照“雙創孵化載體建設→雙創大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後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企梯次培育體系,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後備隊伍,培育各類科技創新主體。
26.實施“一企一策”,做好對重點企業的“1對1”跟蹤服務。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入庫培育、認定支持等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同時提供政策、技術、財務和稅務輔導服務,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和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稅務局、州財政局、州市場監管局、州應急局、州生態環境局
(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通過持續政策激勵、措施倒逼、服務推進、考核引導,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研發活動的積極性,加快提升全州研發投入水平,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加快建設創新型怒江,為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力爭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7%,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1.43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50%以上的“十四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7.對有升規潛力的規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將符合條件的規上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針對上述兩類企業選派科技特派員,提供政策輔導、科技金融、人才引進等服務,促進規下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升級為規上企業,規上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大幅提高規上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
28.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持續實施研發經費投入獎補政策,以各縣(市)研發投入總數、規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財政科技投入增長情況為依據安排獎補資金,對研發經費投入達到一定額度的規上企業進行獎補。
29.開展研發投入專項服務活動。組織力量強化創新主體的精準服務和業務培訓,指導督促企業和科研機構規範科技項目及經費管理,支持創新主體套用信息化手段規範管理研發項目,做好研發會計科目和輔助賬等基礎性工作,實現研發投入單獨列賬、單獨核算,做到賬表“應建盡建”、費用“應提盡提”、數據“應統盡統”,客觀全面反映研發投入情況。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統計局、州稅務局
(十一)加快建設高質量創新平台
建立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培育經濟發展動能,給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場地,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積極做好對外宣傳,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培育創新創業主體,發揮政府引導力,完善建設眾創空間扶持政策,大力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眾創空間的申報認定,形成一批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低成本、開放式運營的創新創業平台,到2025年全州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增強,創新環境進一步最佳化。2025年建設2—3家星創示範基地、建立2—3家眾創空間。
30.重建省級眾創空間,面積達500平米,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便捷辦公場地。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社會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31.積極藉助科技創新平台優勢、積極挖掘、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突出科技特色,打造特色的創新創業產業鏈。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人社局、州科協
(十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立足現實,探索出一條符合怒江實際的成果轉化路子。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等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成果轉化的主體,讓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科研成果落地怒江,促進怒江創新驅動發展。圍繞草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以及有色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建設等領域,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項目,引進一批成熟適用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怒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撐。到2025年,實現引進新技術15個,科技成果轉化20項。
32.以“兩區一勝地”建設為重要基礎,重點實施8個科技創新支撐怒江州高質量發展項目,實現科技項目成果轉化。
33.以創新主體為重點,加大平台建設,為企業提供成果轉化舞台,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力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34.以人才隊伍建設為紐帶,大力引進技術經紀人,提高技術供需方的接觸,降低找技術、技術落地的成本,讓技術經紀人助力科研成果和企業擦出成果轉化的“火花”。
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州衛生健康委、州科協、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滇西套用技術大學怒江學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科技發展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成立怒江州科技創新委員會,加強對科技發展的統籌領導,研究解決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協同推進科研平台建設和科技領域重點改革等工作,健全戰略科技決策諮詢制度。州政府每年召開1次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工作,州政府常務會每年聽取1次科技工作匯報。
(二)強化人才支撐。健全服務保障機制,為科技人才服務社會發展搭建舞台,建立科技特派團業務能力培訓常態化工作機制,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與交流,通過專題講座、示範服務、帶動參與等方式開展培訓,通過傳幫帶形式,培養一批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型企業家、創新創業人才,為行動方案落地見效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對科技人員的職稱評定、成果獎勵、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政策,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激情和活力,持續推動怒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完善投入機制。緊盯省科技廳和怒江州會商成果,明確廳州共同投入機制,將會商明確事項,細化實化成具體可實施的項目,州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推動,確保項目建設和投資任務順利推進。加快構建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投入體系,持續加大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力度。根據《中共怒江州委 怒江州人民政府關於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怒發〔2023〕3號)檔案要求,按照實際獎補情況,給予資金保障。建立健全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長的機制,州級財政每年投入資金專門用於科技創新獎補激勵,激發創新主體創新活力和激情。
(四)加強考核和監督檢查。健全完善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考核體系,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等創新指標考核權重。落實各縣(市)黨委、政府領導和組織本地科技發展的主體責任。加強統計監測,根據科技發展要求和各縣(市)重點任務,差異化設定並動態調整科技發展考核指標,納入對州、縣(市)、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的年度考核。將廳州會商貫徹落實情況列為全州重點督查內容,確保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落地落實。
(五)營造濃厚創新氛圍。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圍繞全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和科技事業發展重大部署,大力宣傳科技政策、創新成果和各類先進典型,弘揚創新精神,講好新時期怒江科技故事。宣傳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質,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為科技創新支撐怒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

政策解讀

現將《怒江州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作如下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緊扣建設“兩區一勝地”戰略布局和州委“三步走”戰略目標安排,根據《中共怒江州委 怒江州人民政府關於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怒發〔2023〕3號)精神,由州科技局牽頭,會同州直有關單位研究起草了《行動方案》,並按程式報經州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實施。
二、總體目標
《行動方案》明確,要努力將怒江州打造成欠發達地區依靠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樣板。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0.5%以上,每年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19人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8家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0.44件以上,技術市場成交契約2億元以上,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10.5%以上。
三、重點工作
《行動方案》從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技水平、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等12個方面,提出了34項重點工作。
(一)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技水平。以怒江高山峽谷區為研究範圍,提出了地質災害數據收集、建立資料庫、現場調查、建立衛星技術套用中心4項重點工作。
(二)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需求,提出了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生物生態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3項重點工作。
(三)推動文化旅遊數位化建設。為持續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怒江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景區智慧化提升、文博場館數位化建設、鄉村旅遊資源和產品數位化建設、建設智慧旅遊大數據平台4項重點工作。
(四)科技賦能增進民生福祉。以技術集成和示範套用為重點,提升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套用能力,提出了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健康怒江建設3項重點工作。
(五)推動草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為全力抓好草果全產業鏈建設,建立相對完整的產業技術支撐平台與產業配套體系,提出了促進一產提質、推動二產增效、引領三產發展3項重點工作。
(六)推動峽谷特色生態農業發展。聚焦糧食、草果、特色畜禽、中藥材、蔬菜、水果、茶葉、咖啡、冷水魚等重點產業,提出了高原特色農林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2項重點工作。
(七)突破有色產業技術瓶頸。堅持綠色發展和集約發展理念,推進鉛鋅採選冶煉、工業矽冶煉和稀貴金屬採選冶煉等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提出了蘭坪百億綠色鉛鋅產業、瀘水工業矽冶煉技術改造2項重點工作。
(八)推進綠色能源創新套用。圍繞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目標,提出了電力產業、天然氣、新能源汽車3項重點工作。
(九)積極培育創新創業主體。以高新技術企業的“三倍增”突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集成科技資源、實施“一企一策”2項重點工作。
(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研發活動積極性,提出了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研發投入專項服務3項重點工作。
(十一)加快建設高質量創新平台。為建立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出了重建省級眾創空間、藉助科技創新平台2項重點工作。
(十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立足現實,為探索出一條符合怒江實際的成果轉化路子,提出了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加大平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3項重點工作。
四、保障措施
《行動方案》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人才支撐、完善投入機制、加強考核和監督檢查、營造濃厚創新氛圍5個方面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縣(市)、各有關部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緊盯工作目標,做好跟蹤問效。確保《方案》順利實施,為實現科技創新支撐怒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