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下的農村居住環境轉換及空間結構模型

快速城市化下的農村居住環境轉換及空間結構模型

《快速城市化下的農村居住環境轉換及空間結構模型》是依託同濟大學,由李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快速城市化下的農村居住環境轉換及空間結構模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斌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速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動遷前後的居住環境和行為的變化進行實證研究,建立動態綜合的設計原則、空間結構模型和面積指標系統。具體內容:(1)室外居住空間和行為的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子;(2)室內居住空間和行為的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子;(3)適合環境轉換的室內外空間設計原則、空間結構模型和面積控制指標。.快速城市化過程導致了劇烈的農村環境轉換,各種社會矛盾由此產生,成為當今新農村建設的緊要課題之一。研究從農民到居民的環境轉換過程中空間結構以及人的行為、狀況的變化,對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社會價值。本研究將為如何順利實現環境轉換提供規劃設計策略,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本項目將在充分預備調查的基礎上,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村落和居住區,運用橫斷性方法,使研究具有普遍性;運用縱斷性方法,使研究具有典型性。綜合運用單純統計、多變數解析等手段,揭示變數間的相關關係。

結題摘要

本研究基於人與環境相互滲透的觀點,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速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動遷前後的居住環境和行為的變化進行實證研究,建立動態綜合的設計原則和空間結構模型。具體內容:(1)室外居住空間和行為的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子;(2)室內居住空間和行為的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子;(3)適合環境轉換的室內外空間設計原則和空間結構模型。 本研究在對自然村落的生活環境和使用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現,1、住宅不僅是農民的棲身之所,更是農民社會關係、生活行為、空間喜好的體現。2、農村住宅與城市住宅的空間形態和使用方式有著本質區別,農村住宅的設計需要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習慣。 本研究對農民動遷小區的生活環境和使用狀況、對從村落到動遷小區的環境轉換過程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發現:動遷小區與自然村落的住宅形態有很大不同,領域層級變少。2、動遷小區中居民延續了農民的行為方式,並在動遷後的環境中發生了新的行為。3、不同的動遷小區的環境評價滿意度有所不同,經濟利益、職業準備對環境評價的影響較大。4、正式公眾參與模式和非正式公眾參與模式的建立,對順利實現快速城市化下的環境轉換具有重要意義。 快速城市化過程導致了劇烈的農村環境轉換,各種社會矛盾由此產生,成為當今新農村建設的緊要課題之一。當前,國內對自然村落的研究多缺乏詳細的實證調研,對農民動遷小區的研究沒有置於動態變化的視角下,沒有聯繫動遷前的農民生活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以長江三角洲中的農村動遷地區為研究對象,在對自然村落的居住形態和生活方式進行客觀調查的基礎上,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動遷後的居住環境和行為的變化進行實證研究,對順利實現環境轉換,減少傳統的村落空間形態和生活方式開始瓦解後所帶來的衝擊,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研究成果中提出的城市更新策略和設計原則,對指導農村住宅的設計,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