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膈湯(《普濟方》卷二十四)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快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主治飲酒過多,胸膈不快,嘔吐涎沫。

基本介紹

  • 名稱:快膈湯
  • 別名:快膈散(《普濟方》卷一六六)、紫薑湯(《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 組成:生薑、丁香皮、甘草、鹽
  • 主治:飲酒過多,胸膈不快,嘔吐涎沫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生薑(切片,米泔浸三日,曬令半乾)二斤,丁香皮(銼)三兩,甘草(切如大豆)六兩,鹽半斤。

用法用量

上以淨銑一枚,先入鹽炒熟:次下姜,候姜稍乾脆,次下甘草,炒色赤,次下丁香皮同炒,不得焦紫色為度。乘熱入新瓷瓶,密封不得透氣,三日後開,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主治

飲酒過多,胸膈不快,嘔吐涎沫。

附方

名稱:快膈湯
組成:青橘皮四兩,鹽(分作四份,一份用鹽湯浸青橘皮一宿,漉出,去瓤,又用鹽三份一處拌勻,候良久,銚子內炒微焦,為末)一兩
用法:每服一錢半,茶末半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放溫常服。不用茶煎,沸湯點亦妙
主治:膈下冷氣,及酒食飽滿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33頁
名稱:快膈湯
組成:人參(去蘆)、青皮(去白)、縮砂仁、烏藥、良姜(銼,用東壁土炒)、香附子、甘草(炙)各一兩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鹽湯調服
主治:胸膈不快,飲食少進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34頁
功用:順氣和中,消導宿滯
名稱:快膈湯
組成:白朮(炒)一兩,丁香、香附子(炒)各二錢半,草果仁、訶子(炮)、半夏(湯泡二次)、甘草(炙)各半兩
用法: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煎七分,熱服
主治:胃脘停痰,膈中留飲,心頭不快,時復有聲,或飲食後、或早起口吐清水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34頁
名稱:快膈湯
組成: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柴胡、甘草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二錢,枳殼、半夏各三錢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火鬱結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34頁
功用:舒肝解火,補腎濟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