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她

《忘掉她》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6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是詩人在其長女聞立瑛不幸病逝後,懷著悲痛欲絕的心情寫下的,抒發了自己心中的哀掉之情和追思之意。全詩構思精巧,言簡意豐,其中細膩的情感纏綿交錯,“忘掉”與“忘不掉”在詩歌中反覆交疊,讀之令人悲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忘掉她
  • 創作年代:1926年
  • 作品體裁:現代詩
  • 作者:聞一多
  • 作品出處:《死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縷香——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風裡一出夢,
象夢裡的一聲鐘,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聽蟋蟀唱得多好,
看墓草長得多高;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經忘記了你,
她什麼都記不起;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年華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是有人要問,
就說沒有那個人;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風裡一出夢,
象夢裡的一聲鐘,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創作背景

《忘掉她》,是聞一多於1926年冬寫的一首抒情詩,是為他的長女聞立瑛而作。1926年暑假,聞一多在北京藝專不堪校長劉白昭的擠兌欺凌,憤然辭職南歸,攜病中的立瑛上路,一路折騰,等返回老家浠水時,孩子病情加重。但為了生存,聞一多又不得不離家求職,經上海潘光旦介紹,在吳淞國立政治大學任訓導長。此間,病中的立瑛經常呼喚“爸爸,爸爸……”聞一多得訊後卻根本抽不出時間回家,只得寄了一張照片回家,立瑛看著照片一邊叫一邊哭。就在這年的冬天,立瑛不幸夭折,至死也沒有再見到她的爸爸。等聞一多趕回老家時,見到的只是一片萋萋墓草。後來他寫下了這首《忘掉她》,以抒發自己心中的哀掉之情。

文學賞析

《忘掉她》是聞一多在其長女聞立瑛不幸病逝後,懷著悲痛欲絕的心情寫下的,表達了作者的哀痛之情和追思之意。
  • 構思精巧,言簡意豐
“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縷香”,“像春風裡一出夢,像夢裡的一聲鐘”。突出“她”的短暫與偶然,稍縱即逝,更易忘記。但是朝霞、香、春風、夢裡鐘聲都是美好的印象,並不容易抹去。緊接著,詩人從不同意義上“忘掉她”,“聽蟋蟀唱得多好,看墓草長得多高”,自然界還如往常一樣,突出她已經不在了,已經消失了。“她已經忘記了你,什麼都記不起”,詩人構想女兒的心理,她已經適應了另外一個世界,她已經淡漠了自己。“年華那朋友真好,他明天就教你老”,人人都會死亡,作者從人類的宿命來排解自己的憂傷。在倒數兩個詩節中,作者不斷地提醒自己,忘掉她,甚至根本就不承認她曾經活過,痛苦之情上升到極致。詩歌最後又回到第二節,忘掉她的果斷與纏綿交織在一起。既努力超脫,又情意綿綿。
  • 意象鮮活,纏綿悲痛
詩人為了能很好地傳達自己痛失愛女的悽愴之情,選擇了一些看似美好,實則容易消逝的事物來承載自己的感情,讓人扼腕嘆息,心生悲痛。“朝霞”“花瓣”“春風”“夢”都給人一種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朝霞”只出現在早晨那短暫的時刻,花瓣是美麗的,但很快就會凋謝,春風沁人心脾而只在春天,夢境美好那終究只是一場夢。作者還將讀者引向一片哀草萋萋的荒野,那裡“蟋蟀唱得多好”“墓草長得多高”,給讀者親臨其境之感,更加深了人們的悲傷之情。尤其是一個“好”字與一個“高”字更是反襯出傷心至極。細膩的情感、纏綿交錯,“忘掉”與“忘不掉”在詩歌中反覆交疊,悲痛欲絕而又追思不斷。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李怡:在最後兩個詩節中,詩人繼續反反覆覆地提醒自己,忘掉她吧,甚至根本就不承認她曾經活過!這顯然更是痛極之語,詩歌又返回到第二節的內容,“忘掉她”的果斷與“忘不掉”的纏綿一起被重複著。這也正如全詩的主旋律“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全詩重複這句話達十三次之多,由此構成詩句的多層含義,其表面意義的“忘掉“與旋律形式的“不能忘掉”造就了它們之間的一種有意味的關係。(《紅燭·死水 全新彩繪導讀評析版》)
廣西師範學院教授魯非凡尼:這是詩人懷念早夭的愛女立瑛之作。同一題材的詩,詩人共寫了三首:《忘掉她》、《我要回來》以及《也許》,情緒哀婉而淒切,是他的抒情名篇。(《聞一多作品欣賞》)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均:在寫作此詩時,聞一多可能受了美國現代女詩人蒂絲黛兒的啟發或觸動,蒂絲黛兒有一首《Let It Be Forgotten》,翻譯成漢語就是《忘掉它》。將聞一多和蒂絲黛兒的詩對照,可以看到,聞一多化用了蒂絲黛兒的某些句子,如聞詩中每節的首行為“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與蒂絲黛兒詩中首行“忘掉它,像忘掉一朵花”。聞詩第五節“年華那朋友真好,他明天就教你老;”與蒂絲黛兒詩中“時間是良友他會使我們變成老年。”儘管如此,聞詩的意旨和風格與蒂絲黛兒詩差別還是很大的,蒂絲黛兒是意象派詩人,追求意象的呈現,而聞一多詩歌的“范型”是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趨於抒情化。對於聞一多這首詩,蒂絲黛兒的同名詩的影響僅僅體現在主題和主要意象上,如同果戈里的《狂人日記》之於魯迅的《狂人日記》。(《速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 聞一多卷》)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發表《二月廬漫記》。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
忘掉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