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節目形式,節目背景,節目製作,節目特色,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店長嘉賓,店員嘉賓,分期嘉賓,音樂原聲,播出信息,前期宣傳,播出平台,收視率,幕後花絮,影片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面對老齡化加速進程的中國,當代年輕人在回家照顧父母和留在大城市打拚之間難以抉擇,“子欲養而親不在側”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親人間缺少陪伴和溝通所引發的誤會與矛盾也使得他們常常苦惱心煩。
節目源自日本一項為期三天的公益活動,該活動開設了一家“會上錯菜的餐廳”,邀請了十多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為客人服務,以此喚起大眾對於病症患者的關注。其後,韓國KBS電視台採用相同的理念,做了一檔綜藝節目,名為《會上錯菜的餐廳》。
創作團隊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常常是老人走丟了,家屬才想到要去醫院,漏診率高達70%。他們很迫切地覺得,應該做這樣一件事,讓大家知道,對待認知障礙應該早篩查、早干預、早治療。黃渤等做這件事情的初衷就是希望餐廳里的老人們能夠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去融入社會,他們不僅僅需要別人幫助,還可以幫助到別人。認知障礙暫時無法治癒,但好的心態卻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延緩病情,愛與陪伴也是他們應盡的責任。
節目製作
《忘不了餐廳》的錄製開始前,主創集體接受了專業培訓,學習如何與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相處。正式錄製啟動後,節目組採用的拍攝方式是:30個固定攝像頭與14個執機相結合,執機攝像師必須藉助現場設定的隱藏攝像盒子,隨時隨地捕捉故事畫面;老人們每天參與3個小時拍攝,每次錄製最長不超過10天,錄製間隙還會設定休息日;而醫生、社工和急救車更是全程守在現場。黃渤從2018年1月開始投入項目,還會主動設計一些能刺激老人積極性的小遊戲,在熟悉了老人的個性後,他也有了更多有趣的靈感。節目中餐廳營業所得則用於與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有關的公益事業。
節目特色
《忘不了餐廳》通過真實紀錄患認知障礙的老人與明星互動、與餐廳中的食客互動,讓觀眾關注到老年人群、關注到認知障礙,也讓老人能夠走進人群、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收穫積極樂觀的心態的同時也能延緩病情。《忘不了餐廳》區別於市場上大多數以全明星陣容為看點的真人秀,只為將愛與真實展現給觀眾,節目打破常規綜藝節目的題材和製作方式,用紀錄+綜藝的方式聚焦被大眾忽視的老年群體。《忘不了餐廳》採取綜藝與科普雙向並重的模式,將認知障礙融入故事的講述中,將容易被大眾忽視的老年群體帶到台前,通過節目的影響力激發大眾對認知障礙和老年群體的關注,以公益和科普傳遞愛的溫度。通過紀錄老人、明星、食客相處的真實狀態,來讓觀眾看到星老之間真實有愛的趣味碰撞,感受食客與老人之間的愛與理解,體會餐桌上的百態人生、平靜生活下暗涌的澎湃力量。
創作團隊
總導演 | 王童、李縱葦 | 副總導演 | 陳振興 |
監製 | 李揚、葛亞 | 醫學總顧問 | 賈建平 |
出品人 | 孫忠懷、曾榮、石昀 | 美術指導 | 李芸 |
編劇 | 王維莉 | 總監製 | |
製片人 | 孫卓、王嘉蕊、簡琳、林愛西 | 商業總監 | 孔育昭 |
後期總監 | 趙林林 | 攝像組長 | 陳國棟 |
製片主任 | 閆秀金 | 攝影指導 | 孫偉 |
技術統籌 | 木木 | 商業統籌 | 火日京 |
市場總監 | 趙婧 | 導攝統籌 | 顧康安琪 |
後期統籌 | 徐明亮 | 運營總監 | 李揚 |
本節目信息網路傳播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所有 |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
節目列表
第1期:黃渤首次當店長,和5位老人開了一家奇怪的餐廳 | 播出時間 | 2019-4-30 |
酷愛吃紅燒肉的李君滬爺爺撞臉《飛屋環遊記》中的卡爾爺爺,無時無刻不保持著他的招牌式治癒微笑。在餐廳模擬營業時,君滬爺爺卻忘記收錢,引得全體員工捧腹大笑,這樣的餐廳還能賺到錢嗎。英語達人胡公英奶奶,為客人點餐時錯把編號6寫成了9,被點錯了菜的客人會要求免單嗎。面對餐廳接連不斷的狀況出現,店長黃渤被呼喚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讓店長直呼“太難了”。上錯菜或許會成為這家餐廳的常態,但相信五位各有特點的老人聚在一起,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和困難,都能夠“各顯神通”。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小傑、羅拉。 |
第2期:宋祖兒加盟餐廳算賬到崩潰!蒲公英奶奶英文點餐 | 播出時間 | 2019-5-7 |
宋祖兒作為《忘不了餐廳》的副店長終於抵達餐廳,“忘不了家族”全員正式到齊,長相甜美的祖兒深得老人們歡心,被大家親切地叫做“水晶娃娃”。節目中,宋祖兒第一個發現公主奶奶“不對勁”,用哄小孩式的輕言細語問她:“怎么噘噘嘴了?”接著以洗手吃飯為藉口主動把奶奶帶到一旁的小屋子裡溝通。沒有拿到“優秀員工”的公主奶奶由於情緒不穩定開始掉眼淚,祖兒假裝“責怪”店長讓公主受委屈了,牽著奶奶的手,邊蹦蹦跳跳邊發出搞怪的“哈哈哈哈”笑聲,讓公主奶奶也破涕為笑,跟著一起“哈哈哈哈”,一瞬間趕走了所有的不愉快。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小傑、羅拉。 |
第3期:舒淇代替黃渤當店長?小敏忘記51年老友戳人心 | 播出時間 | 2019-5-14 |
被自己挖坑“最佳員工獎”坑的很慘的黃渤,這次依舊不死心,繼續為營業“增加難度”——為了使老人們在工作之餘,多多鍛鍊腦力,更為此次經歷留下美好新回憶,黃渤每天請蒲公英奶奶在英語角教大家一句英文。老人們努力學習的樣子認真又可愛,小敏爺爺和公主奶奶的上海英語VS東北英語PK,更是引發大家爆笑。不僅如此,黃渤還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小敏爺爺以動作代替語言,不講話的方式服務第一桌客人。沒想到正好舒淇到來,面對百般求聊天,小敏爺爺不為所動堅持君子不動口,讓人忍俊不禁。而一旁的黃渤儘管都在默默觀察,但老人們的動作腔調、語言邏輯,其實早就裝進了他的心裡。而黃渤模仿起這些“老寶貝”們來也是惟妙惟肖,更體現他細心仔細的觀察。初來乍到的舒淇,先是吃了小敏爺爺的閉門羹,然後又慘遭副店長祖兒的辣椒整蠱。被辣的直跺腳的舒淇,感受到了黃渤熱情似火的招待。於是索性接過店長的圍裙,擔當一日店長,直接“勸退”了黃渤。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一日店長舒淇、副店長宋祖兒、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王勇、小傑、羅拉。 |
第4期:黃渤舒淇深夜對談 提及父親患病淚目 | 播出時間 | 2019-5-21 |
舒淇作為黃渤店長的多年好友,竟然沒有吃過黃渤做的飯菜,這一次在忘不了餐廳,黃渤親自下廚為老友做長壽麵,舒淇卻拒絕連連。姍姍來遲加盟廚師團隊的王勇大廚給餐廳的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讓王大廚的拿手菜“鮑魚紅燒肉”順利端上客人們的餐桌,店長黃渤帶著宋祖兒、張元坤深夜來到海產品碼頭,只為求得新鮮鮑魚。之後,一行人順利買到了鮑魚,也給熱衷於紅燒肉的小敏爺爺李君滬帶去了屬於他的家鄉味道。這道讓人讚不絕口的鮑魚紅燒肉也成為了餐廳的主打菜,被爺爺奶奶被推薦給每一桌的客人。但王勇主廚的新菜品卻遭受了爺爺奶奶的質疑,老人們紛紛搖頭說味道不對。此外,黃渤店長還給五位老人下達了任務——給客人推薦這些隱藏菜品。黃渤店長臉上的慌張日漸消散,“忘不了餐廳”的經營也逐漸步入正軌。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王勇、小傑、羅拉。 |
第5期:黃渤自創新菜“愛的小手” 宋祖兒連吃狗糧 | 播出時間 | 2019-5-28 |
為了招待一桌特殊的情侶客人,第五次營業成了一個大型的“情侶專場”,預約的客人全是以情侶為主。在這個主題的號召下,黃渤和老人們一大早就開始準備,除了學習新單詞“I LOVE U”,黃渤還為大橋爺爺帶來的新菜起了一個應景的名字“愛的小手”(糟鳳爪),引得大家爆笑。面對情侶們之間趣味盎然的互動,餐廳秒變大型撒狗糧現場,更是感染了幾位老人,氣氛歡樂而又溫馨。晚間首次營業,黃渤要招待的特殊客人,就是患有認知障礙的王叔和他的妻子左姨。儘管生病,但左姨對王叔的照顧無微不至,而王叔雖無法完整表達,但眼神中能看出對左姨的愛之深情。兩人不離不棄的愛情故事,引得在場所有人無不淚奔。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王勇、小傑、羅拉。 |
第6期:黃渤cos白雪公主後媽,宋祖兒與姥姥對話暴哭 | 播出時間 | 2019-6-4 |
該期節目恰逢兒童節專場,餐廳迎來了一群活力萌娃,孩子們與餐廳全員玩起變裝秀,他們的朝氣蓬勃給老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變身“熊孩子”的他們也一度讓餐廳場面失控。店長黃渤此番不僅要照顧好爺爺奶奶們,更要面對來自淘氣萌娃的挑戰,細心機智的黃渤巧妙化解各種難題,用暖心俘獲老人萌娃。為了發揮小敏爺爺的心算特長,黃渤特意請他出任餐廳的出納一職,讓小敏爺爺自豪感倍增;而當公主奶奶對餐廳的玩偶擺件念念不忘的時候,細心的黃渤早已心領神會並將玩偶贈送給了她,令公主奶奶喜笑顏開。萌娃們讓餐廳熱鬧的同時,也著實讓大家措手不及,而店長黃渤則親切暖心地與小朋友們互動,與雙胞胎兄弟倆猜年齡,拉近與小朋友的距離感,在小朋友講故事的同時,細心地彎下腰將麥克風分享給小朋友。 | 主要店員 | 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店長助理張元坤;店員譚少珠、李東橋、胡公英、孫麗君、李君滬;廚師王勇、小傑、羅拉。 |
參演嘉賓
店長嘉賓
嘉賓介紹 | 店員海報 |
---|---|
店員嘉賓
- 服務生
店員介紹 | 店員海報 |
---|---|
珠珠奶奶·譚少珠 時年69歲,退休餐廳服務員,患輕度認知障礙一年零八個月。 來自廣州的她,開朗健談,笑容里藏有治癒憂愁的天賦,哪怕顧客帶著煩惱光臨,遇見她都能恢復好心情。她是餐廳里的開心果,她走到哪裡就把笑聲帶到哪裡。 | |
小敏爺爺·李君滬 時年69歲,退休水電維修工人,患輕度認知障礙兩年半。 作為地道的“上海寧”,心頭至愛是妻子做的紅燒肉,他對任何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算賬比宋祖兒按計算器的速度都要快。 | |
公主奶奶·孫麗君 時年65歲,退休婦產科醫生,患阿爾茲海默症兩年。 來自東北的她,外在是北方阿姨:熱情大方,充滿感染力;內在卻是妙齡少女,收藏布娃娃,鐘情各種粉色系。她不僅經常給客人表演扭秧歌,還會利用專業知識給孕婦答疑解惑。 | |
蒲公英奶奶·胡公英 時年79歲,退休教師,患阿爾茲海默症十年。 身為廣州人的她,上得廳堂,既能“琴棋書畫詩酒花”;下得廚房,又可“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什麼是能難倒她的。她是餐廳里的“才藝擔當”,她帶著餐廳里的人唱英文歌、跳舞,特別熱鬧。 | |
大橋爺爺·李東橋 時年81歲,退伍軍人,患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半。 作為嗜辣的湖南人,年輕時在軍營中成長的他,武可上陣殺敵,文可提筆揮毫,遇事穩重,待事誠懇,什麼難題都不怕。他是餐廳里的“書法擔當”,做事情非常踏實和嚴謹。 |
- 廚師
廚師介紹 | 廚師海報 |
---|---|
王勇、羅拉、小傑 想要征服食客的心,就要先征服他們的胃。而做出美味菜餚的終極秘訣,就藏在忘不了餐廳的主廚中。曾掌勺G20峰會菜餚的中國頂級廚師王勇,以及通過《拜託了冰櫃》被觀眾所熟知的小傑和羅拉也來助陣。 |
分期嘉賓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播出信息
前期宣傳
2019年4月26日,《忘不了餐廳》在北京舉辦看片會。餐廳店長黃渤、店長助理張元坤現身活動現場,與到場嘉賓一同分享與5位患有阿爾茲海默(AD)症店員經營餐廳的故事。
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 播出日期 | 播出時間 | 播出情況 |
---|---|---|---|
騰訊視頻 | 2019年4月30日起 | 每周二20:00 | 全網獨播 |
東方衛視 | 每周二21:30 | 衛視跟播 |
參考資料
收視率
期數 | 播出日期 | 收視率% | 排名 | 收視份額% |
第一期 | 2019年4月30日 | 0.530 | 2 | 2.25 |
第二期 | 2019年5月7日 | 0.384 | 3 | 1.76 |
第三期 | 2019年5月14日 | 0.538 | 2 | 2.51 |
第四期 | 2019年5月21日 | 0.394 | 3 | 1.76 |
第五期 | 2019年5月28日 | 0.574 | 3 | 2.66 |
第六期 | 2019年6月4日 | 0.505 | 2 | 2.44 |
-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 排名為周二晚間省級衛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幕後花絮
- 節目組歷時四個月,走訪全中國6個城市、50多家醫院、220多所機構和社區組織,從1300多位老人中最終選定五位老人參與拍攝。
-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節目拍攝全程在醫學專家指導下進行選角和錄製,全體工作人員接受醫生及社工培訓,節目錄製時醫生和救護車在現場待命。
- 有一次黃渤想鼓勵大家評選出一個優秀員工,結果一下子得罪了其他四個,第二天就有人偷偷給宋祖兒那兒抹眼淚,就在那兒說自己工作很認真,負責好幾桌,還給人跳舞,聊天,怎么沒有選上,作為店長黃渤只能去鼓勵她一下,因為她喜歡毛絨玩具,黃渤說喜歡毛絨玩具就回去陪著你睡覺,第二天再拿回來就行。沒想到她跟其他客人說我們店長摳,這個毛絨玩具讓拿回去,第二天還要還回來。
- 節目組在前往小敏爺爺家發出邀請時,他的好友還曾通過電話幫忙把關,詢問這檔節目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聽到選角導演自報家門是《急診室故事》團隊,友人才徹底放下心來。
- 《忘不了餐廳》選擇的是近乎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對老人不影響、不打擾,更不會輕易干預老人的行為。很多頗具戲劇性的場面都在節目組的意料之外,看到“小敏爺爺”認不出自己邀請而來的好朋友,現場工作人員非常心疼,哭倒一片。
影片評價
《忘不了餐廳》深度還原了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群體生活狀態。他們小心翼翼卻又樂觀積極、時而記憶出走卻總是熱愛生活。而作為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更核心的意義在於,以五位老人的形象鼓勵全國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老人勇敢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及時就醫,對生活充滿信心。同時,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認知障礙老人有更多包容心和耐心。(北國網評)
《忘不了餐廳》把悲情的病痛變成快樂的綜藝,溫情而堅強,從殘酷現實出發又不失溫暖。很多綜藝市場都是迎合年輕人的,即使有老人也是年輕人的陪襯。換言之,社會上對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漠視甚至歧視。《忘不了餐廳》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和他們的所思所想,是選對了路子,是符合現實需要的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有極強的生命力,真的是讓人忘不了。這是一檔愉悅老年人的綜藝,也是愉悅年輕人的綜藝,更重要的是它讓觀眾們更好地思考人生。(《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