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文學相遇

心靈與文學相遇

《心靈與文學相遇》是王寧創作的文學評論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12月。

《心靈與文學相遇》收入了25篇小說評論、15篇散文評論、15篇紀實評論、15篇詩歌及影視作品評論、14篇文學現象評論與隨筆。該書單從題目上來說,就是一種閱讀的態度——文學和世界的關係,關乎著心靈寄託和靈魂高度。80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堪稱一場閱讀與評論的盛宴。不但涵蓋廣、內容多、分量重,使人們有機會比較全面系統地閱讀王寧的理論作品,了解她的批評觀審美觀文學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心靈與文學相遇
  • 作者:王寧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文學評論集
  • 字 數:28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收入該文集中的篇目主要是作者從事文學批評工作10餘年來的成果結集,也是一個自我“總結過往”“展望未來”的舉措。文集主要分為“作家作品評論”和“文學現象評論”兩個部分,其中“作家作品評論”還分為“小說”“散文”“紀實”“詩歌影視及其他”四個部分。文集中的批評文章既有對有知名度作家的關注,也有對身邊基層作家創作的探討,亦有對文學現象的思索。

作品目錄

作家作品評論
【傾聽小說】
記錄即反思
歷史塵埃下的現實主義精魂
村上春樹短篇小說中的後現代文化語境
家族史·純文學·暢銷書
撕開我們內心的隱痛
打工文學:內在超越之路
凡人的生存寓言與精神史詩
庸常人生的戲劇化觀看
簡論上世紀四十年代海派小說的藝術個性
歡喜劫:評央歌兒長篇小說《親愛的老媽》
吉光片羽寫就生活世象
從女真小說看女性生存的文學解讀
鴨綠江畔蕙的風
一首盪氣迴腸詩
尷尬的故事,焦慮的表述
底層深度敘事的缺憾
溫情歌者
頹敗風景線下的“力”與“美”
青春與生命的詰問
海男《妖嬈罪》:茶馬古道上的傳奇
尋找失落的鄉園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真相的還原
生死戲謔
熱土地上的悲情傳奇
【對話散文】
散文泛化語境下王充閭散文的文體創造
王充閭散文文體的美學呈現
王充閭散文的語體特色
自然生態與精神生態的雙重觀照
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馬秋芬:東北地域文化的闡釋者
生態與文化的雙重召喚
縱橫詩筆見高情
“低處”“雲端”兩相依
凌雲健筆意縱橫
“自己的園地”
尋覓民族精神還鄉之旅
文人情趣,百姓煙火
至情孝道與神聖憂思
正義的擔當 智者的溫情
樸素的詩意
【觸摸紀實】
論近年遼寧抗日題材人物傳記的藝術創新
當個人置身於歷史中
叩問滄桑 復活歷史
詩性文筆寫就詩意人生
不朽的精神豐碑
風範長存惠百年
大筆如椽著城史
觸摸歷史肌底之痛
人間至愛者的禮讚
鹿鳴呦呦富西豐
“一條河著火了”
金戈鐵馬 熱血豪情
明燈照耀童年
歷史烽煙下的英雄傳奇
大寫的“人”字
【感悟詩歌、影視及其他】
美麗的中年情懷
現實主義詩歌的個人化表達
人間重晚“情”
精美華服上的虱子:一部熱播劇引發的價值思考
人性,那一抹光輝
觀《走西口》所感
“落入凡塵的星星”
尋根之旅
拯救靈魂的教育詩
愛如“蝴蝶”
“更年期VS青春期”:中國式母女的故事
“我只有你”
對學理與現實的雙維度求解
自由通脫的寫作
文學現象評論及批評隨筆
重振協會批評的可能
“道”與“器”的尷尬:對當下文藝批評的思考
做合格的協會批評家
美學堅守與藝術生態建設
新媒體時代文藝創新的路徑思考
小議文學批評有效性的實現
人民性如何體現在具體文學創作中
孩子們正在疏離“純文學”
文學的青春氣息
文學還是奢侈品嗎
面對生活,評論家何為
孤獨者的靈魂自審
當愛情遭遇文學
讓文學自己“做主”
作者獲得的有關學術獎勵
後記:這一場心靈的邂逅

作品鑑賞

作者推崇現代文學批評大師李健吾的主張,將批評視為一場“靈魂在傑作之間的奇遇”,認為批評是批評者憑藉自身的“稟賦”,用自己全部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去領悟作品,形成印象,並使之條理化。因此,她寫下的批評文字更注重心靈的感悟,與作者“以心傳心”,做心靈上的交流,並且通過踏實、穩健的文本細讀,不斷地、層層深入地打撈作品的核心,形成自己獨特的印象感悟式的文學批評方式。她的文字有情感,有溫度,切近文學現場而發聲,感性與理性交融,著意追求批評文體的親切性與可讀性,塑造獨具個性美感的批評寫作方式,長文短制,有感而發,具有鮮明的協會批評風格。
縱觀《心靈與文學相遇》,王寧的批評是多元化的互動互補,是向廣度和深度路徑上發展的;是緊貼文學前沿,見解獨到,眼中有文,言之有物的。這些作品,無一不是對東北地區特別是遼瀋地區作家的集中跟蹤,對文學的地域、群體、題材等領域的積極探索。其中,有對早已成名的大家的創新分析,也有對文壇新作的及時回饋;有對王向峰等名家的快速跟蹤,更有對新人新作的迅捷掃描;從年齡來看,包括了老中青;從地域上來說,涵蓋了東三省乃至全中國;有對文本技術的敏感關注,更有對文學主題的深切追問;有全方位的掃描,也有不同側面的切入;有巨觀的整體把握,也有細微處的剖析;既有學院批評的紮實理論功底,也有媒體批評的精煉快捷,同時又有作協批評的中肯犀利和特色語感,從而逐漸形成深具特色的評論風格。
1、堅守與執著
作為一名協會批評者,王寧似乎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作協批評的方向在哪裡,它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因此上,她始終堅守著一種批評精神,那就是既不圓滑世故、四面討好,也不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既不動輒各種新理論新概念,也不純粹的玫瑰朱古力堆砌;不作乾巴巴的理論數據展示,不搞雲遮霧罩的術語名詞排列;她把閱讀與思考緊密聯繫起來,使二者互為映照,互為生髮;不僅有感性、細膩、準確、包容的認知,而且有理性、廣博、豐富、大氣的駕馭;她的批評文字和她本人一樣,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不偏不倚;通過遍遍閱讀,一次次品鑑,本著文學評論家的職業道德和良知,堅持按照文學規律來解讀文本,從自身的讀和析出發來評判身邊的作家作品。這樣的批評,既忠實於自己的感受,也自信於內心的判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2、在場與理性
韓愈說,“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意即治學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王寧做到了。作協派批評家與其他批評家最大的區別,在於它迅速直接與作家作品正面交鋒,客群為廣大普通讀者,這就決定了她的批評應是一種在場的賞析,是雅俗共賞、深入淺出、富有藝術個性的。法國茨維坦·托多洛夫在《批評的批評》中說,“文學與批評無所謂優越,都在尋找真理”,和作家們一樣,她同樣在尋找真理的路上。因為多讀多思,她始終對當代文學保持鮮活的感受,始終保持對創作的準確判斷。以《撕開我們內心的隱痛》為例,文章從喬葉小說入手,進行分析,縱橫對比中,既展開批評家與作家的對話,與作品中人物的對話,與作品背景的對話,又剖析作家思想資源的得與失、精神事象的匱乏豐瞻,從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文學感受、理性思辨、人生體驗與批評創新。
比起某些批評家不認真讀作品,甚至沒讀完作品就品頭論足頭頭是道來,王寧的批評,是深度進入文本後又審視的再度創作。她思維清晰,承認多元,寬容對待覆雜多樣的創作現象,注意審美創造的多樣性。深刻、獨到、精彩的篇章,還是《論近年遼寧抗日題材人物傳記的藝術創新》。這一頗具分量的長篇論文,全面論及了新時期以來遼寧抗日傳記文學發展的歷史及基本格局,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甚多,涉獵的範圍很廣;涵蓋豐富,史料豐富,點面結合,理據詳實。讀完此文,使讀者不僅可以全方位了解遼寧抗日題材文學概況,了解並記住了一些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而且藉助作者的梳理和分析,對其發展水平和成就有一個總體認識。
王寧在夯實自己理論基礎的同時,時刻關注著本土作家群,她是辛苦的,因為有層出不窮的作品需要閱讀,有蜂擁而來的現象等待辨析,有各種各樣的研討參與;但又是快樂的,因為虔心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論坐標,的確不容易;苦並快樂著,應該是她讀與思的真實寫照。學者的廣博,讀者之敏銳使她深諳作家的甘苦,又深知創作之規律。她往往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既從大觀點大問題大趨勢入手,又從小角度小細節小場景佐證;既跟蹤紛繁龐雜、千差萬別的以遼瀋地區文學為主的作品,又對瞬息萬變的文學現象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抉擇。特別是在褒揚與針砭上,取捨得當,敢說敢評,力求讓作者、讀者都能接受,是努力向評論最高境界靠攏的。
3、溫婉和善意
王寧的評論文字,和人一樣溫婉;憨厚的外表下是敏感而平靜、細膩而縝密、溫婉而體貼的文心。這一點從目錄分類上就可以看出:傾聽小說、對話散文、觸摸紀實、感悟詩歌,這樣的表達背後,是批評家與作家心心相印,體貼入微,感同身受的一種態度。
溫婉善意,有禮有度是王寧評論的特點。生活中的她,是那種從不作假、安靜沉默、泯然眾人的人,但在文章里,卻又是理性的、大膽的、與眾不同的,是立論紮實,論據豐滿的。對於作家作品,好不好暫且不論,要談就要談出個人的看法,並不摻雜半點虛假和搪塞。文學碩士的功底使得她知曉一定的理論背景與批評方法,但她不大用,而是以一個批評家的悟性與慧眼,表達對文學、對人生、對社會的真知灼見。她希望回到文學發展規律本身,回到各種文體內部,回到作家的精神心理層面。在不違背評論基本原則之前提下,她從寫開始,就不想為論而論,而是要將作家與作品推介於世。
王寧評點的作家,大多是本土作家,很多還無很高的知名度,有的才進入文學的大門;評論的作品也往往只在遼寧地區有較大影響,有的還存在不少缺點;但她一律不偏不斜,公允對待,嚴肅對待,認真評論,給予善意的指導。她知識面廣,思想豐富,把握作品到位,個性也突出,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激勵作家,不一味吹捧,也不一味批評,在善意中指出作品不足;且因為有知熱知冷的情感投入,使評論回到評論正常位置,從而擔負起評論的職責和任務。特別是對才開始創作的作家與作品和正在成長前進中的作家作品,更需要這樣的關注和指導。
在《散文泛化語境下王充閭散文的文體創造》《王充閭散文文體的美學呈現》《王充閭散文的語體特色》等一系列作品中,她用不間斷的追蹤方式,再三研讀的方法,提出創新之舉,開始評論對話,研討作家論問題,進行作家個性化的研究;當批評家和作家相遇,研究作家的創作實踐和創作個性,弄清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氣質是什麼,這樣的研究無疑是對作家負責,對自己的批評負責;當批評家和作品相遇,評論家要把美學標準與歷史標準結合起來,把思想與藝術、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進行評價,這樣的評論需要遠見卓識和飽讀詩書為根底。
總之,文學評論,屬於再度創作。不同之處是,評論家要站在更加高遠的境界上來看待作家作品,通過對作家及其作品的把握分析,提煉出一種時代精神,一種在時代生活中產生政治、經濟、哲學、社會、文化的精神來,這是一種考驗。王寧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較到位。她的評論,語感中性,文風溫和,像面對面的談心,卻又直指利弊得失;以“溫、準、狠”為基調,及時地捕捉了作家作品的精髓,如春風化雨,如楊柳拂面,溫婉中有見解,有詰問,有反思,同時有委婉的批評和建議;像一個文壇回音壁,第一時間就給出了作協會員們重要作品的回聲與共鳴;既可以說是時代變革在個人心靈上的投影和折射,也是對地域文學演變發展的另一種記錄與詮釋。
王寧的閱讀,屬於細細品慢慢嘗的理性閱讀,是深入作品又超越作品的鑑賞,是達到了“興味長”境界的。其沉醉於文學的心靈,純淨自然,令人感嘆;其執著於批評的境界,開拓創新,值得學習。

作品評價

遼寧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得主王向峰:“王寧文學評論的許多立題和主旨,岀發點都在於解析和闡釋作品,但她在行文中的目標在於探求作品的意義與表現,上升為從理論規律的整體層次的把握,能給作家與讀者以超越作品本身的認識。”
遼寧省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當代作家評論》主編韓春燕:“當心靈與文學相遇,必然會綻放出絢麗的煙花。王寧的文學批評有見地、有才情、有溫度,有自我的生命感受,更有對現實和人生以及文學本身的深切認知和體悟。”
遼寧作協創研部副主任、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得主薛濤:“王寧的評論有別於一般,她閃著光芒。這些文字能深入到作家作品的細部與底部,不是平平常常的述說與評價;這些文字常常能抵達作家的心靈,堪稱作家的知己;這些文字也常常能觸及作品的靈魂,道出得與失;這些文字在探究時秉持理性,在表達時又不乏感性。如今,這些文字走進《心靈與文學相遇》這書里。這本書,閃著光芒。”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心靈與文學相遇
王寧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年12月
978-7-5472-3680-2

作者簡介

王寧,筆名曉寧,碩士研究生,二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6屆高研班(文學評論班)學員。現任遼寧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專業作家、《當代作家評論》雜誌編輯室主任,從事文學創作研究和理論批評工作。發表文學評論40餘萬字,獲得第八屆遼寧文學獎青年作家獎等各種文學獎勵10餘次,入選2014年遼寧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出版文學評論集《心靈與文學相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