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科學

心靈科學,古代西方心理學科最早的稱謂。由希臘文“靈魂”(Psyche;音譯“普思黑”)和“理性”或“學問”(logos,音譯邏各斯)組成,意為研究靈魂的學問。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學著作, 即稱《論靈魂》。該書主要探討記憶和思維問題。約16世紀德國梅蘭克斯最早提出“心理學”這一名詞,1732年沃爾夫撰《經驗心理學》, 開始用心理學命名自己的著作。弗洛姆在《心理分析與宗教》一書中則稱1590年魯道爾夫·哥艾克爾在關於《人的完善》書卷中首次使用“心理學”一詞。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前, 一直在哲學中加以研究,所以又稱“心的哲學”(Mind Phylo-sophy)。中國古代沒有心理學這一名稱, 早期把“哲學”和“心理學”稱為“性學”或“靈魂學”。1623年來華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著作的書名稱《性學觕述》,義大利傳教士畢方超編輯《日本書目志》時才起用“心理學”名稱。這種譯名上的演變,曾使人產生誤解,以為科學心理學即盛行於1濟口授、徐光啟筆錄的《靈言蠡勺》則稱之為“穹理之學”或“靈魂學”。從17世紀初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大凡由來華傳教士所著譯的心理學書籍都用“心靈學”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名稱。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康有為和梁啟9世紀的“心靈學”
(Parapsycholog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