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證之義:多道儀測試技術高級教程》是2015年6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雲林、孫力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證之義:多道儀測試技術高級教程
- 作者:陳雲林、孫力斌
-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定價:5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53218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心證之義:多道儀測試技術高級教程》為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心理測試實驗室陳雲林和其心理測試團隊為《心證之道》編寫的配套教程。心理測試技術,作為一種利用被測人的心理生理反應規律,依照其在回答一些特定問題時的生理變化,推斷其心理信息的技術,在刑事證據領域發揮出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本書內容包括多道儀測試的基礎知識、測試技術、多道儀測試圖譜數據分析、技術套用、SPEI之質量控制。本書中一些新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對原有觀點進行了新的解釋,然後整合各家之長,力圖彌補不足,是業內人士的學習必選讀本。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基礎知識
1.導言
2.心理信息(Psycho-information)
2.1 概述
2.2 歷史
2.2.1 欺騙、謊言與信息
2.2.2 “測謊儀”與多道儀
2.3 心理信息(Psycho-information)
2.3.1心理信息的產生
2.3.2心理信息的主觀性
2.3.3 心理信息的層級性(hierarchy of psycho-information)
2.3.4心理信息單元(Psycho-information Cell,PiC)
2.4心理信息耦合與共鳴
2.4.1心理信息耦合(psycho-information coupling)
2.4.2心理信息共鳴(Psycho-information Resonance,PiR)
2.4.3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
2.5“黑箱”方法
2.5.1 “黑箱”理論
2.5.2 “黑箱”方法
2.5.2 “黑箱”方法
2.5.3 評價
2.6 心理信息分布
2.6.1 信號檢測論
2.6.2 “兩個分布”
2.6.3“兩個分布”的用途
2.7 心理測試
2.8 小結
3. 基本概念
3.1 測試準確度(Test Accuracy)
3.1.1 效度(Validity)
3.1.2 信度(Reliability)
3.1.3 信度和效度的關係
3.1.4 討論
3.2 閾值(Decision Threshold)
3.3 基本率(Base Rate)
3.3.1 基本率忽略(base-rate neglect)
3.3.2 基本率與Bayes原理
3.3.3 基本率與篩查測試
3.4 測試錯誤(Test Errors)
3.4.1 某群體接受心理測試的結果表如下:
3.4.2 假陰性錯誤(false negative error)
3.4.3 假陽性錯誤(false positive error)
3.4.4 閾值錯誤(threshold error)
3.4.5 靈敏度與特異性(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3.5 優勢與優勢比
3.5.1 優勢(odds)
3.5.2 優勢比(odds ratios,ORs)
3.5.3 靈敏度、特異性與優勢(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Odds)
3.6 小結
4.Bayes決策
4.1 概念
4.2 Bayes定理(Bayes Theorem)
4.3 Bayes定理優勢表達
4.4 聯合機率
4.5證據關聯性
4.5.1證據“三性”與信息
4.5.2證據證明力與關聯性
4.5.3證據關聯性的定量理解
4.5.4證明標準
4.6 小結
5. 總結
第二章 測試技術
1.概論
2. 隱蔽信息測試——原理、發展及準確性
2.1導言
2.2 發展
2.2.1 探索階段
2.2.1.1 Marston的努力
2.2.1.2 Larson的實踐
2.2.1.3 Clarence D. Lee的工作
2.2.1.4 Keeler的貢獻
2.2.1.5 其他人的探索
2.2.2 成形階段
2.2.3 成熟階段
2.2.4 經典案例
2.2.5 幾種典型格式
2.2.5.1 FBI格式
2.2.5.2 美國軍方的標準格式
2.2.5.3 Abrams標準化格式
2.2.6 小結
2.3 經典研究成果
2.3.1 早期的混合研究
2.3.2 實驗室研究
2.3.3 實案研究
2.3.4 小結
2.4 國際套用
2.5 工作的深化與擴展
2.5.1 概述
2.5.2 GKT和CQT的比較
2.5.3 問題的意義與呈現方式及回答模式的影響
2.5.3.1 問題的意義
2.5.3.2 問題的呈現方式
2.5.3.3 特定回答模式
2.5.4 功能發掘
2.5.5 刺激測試
2.6 結語
3. 準繩問題測試——原理與套用辨析
3.1導言
3.2 準繩問題
3.2.1 概述
3.2.2 Reid(里德)準繩
3.2.2.1 概述
3.2.2.2 Reid準繩問題類型
3.2.3 Backster準繩
3.2.3.1 概述
3.2.3.2 類型
3.2.4 Utah準繩
3.2.4.1 概述
3.2.4.2 類型
3.2.5小評
3.3準繩問題測試結構
3.3.1概述
3.3.2 Reid結構
3.3.3 Backster結構
3.3.3.1 概述
3.3.3.2結構
3.3.4 Utah結構
3.3.4.1 概述
3.3.4.2 結構
3.3.5 總結
3.3.5.1 Reid的貢獻
3.3.5.2 Backster的貢獻
3.4實施過程
3.4.1 概述
3.4.2 Utah技術
3.4.2.1測前談話
3.4.2.2數據採集
3.4.3 刺激測試(適應性測試)
3.4.4 小結
4. 系統(調查)測試(SPEI)
Systemic Polygraph Examination for Investigation
4.1 概述
4.1.1 循證測試原則
4.1.2 最小測試量原則
4.1.3適度刺激原則
4.1.4測前狀態評估嚴格謹慎原則
4.2 系統(調查)測試結構
4.2.1 基本測試
4.2.1.1 概述
4.2.1.2 主要形式
4.2.1.3 構建原則
4.2.2 精細測試
4.2.2.1 概述
4.2.2.2 主要形式
4.2.2.3 構建原則
4.3 基本測試與精細測試的關係
4.3.1 主輔性
4.3.2時序性
4.3.3遞進性
4.3.4系統性
4.4 要求
4.4.1 恰當區分基本測試與精細測試
4.4.2 合理配置單元測試內題目結構。
4.4.3 合理配置單元測試間結構內容。
4.5 系統(調查)測試之單元測試
4.5.1準繩問題測試(CQT)
4.5.1.1 定義
4.5.1.2相關問題(Relevant Question,R)
4.5.1.3不相關問題(Irrelevant Question,I)
4.5.1.4準繩問題(Control Question or Comparison Question,C)
4.5.2隱蔽信息測試(CIT)
4.5.2.1關鍵問題(Key Question,K)
4.5.2.3已知隱蔽信息測試結構和未知隱蔽信息測試結構
4.5.2.4 CIT測試多在精細測試中使用。
4.5.2.5刺激形式
4.5.3 CQT測試題目結構
4.5.3.1單主題多側面(multi-facets)結構
4.5.3.2單主題“唯你”(Single-issue You Phase)結構
4.5.4 CIT的測試題目結構
4.5.4.1 一般形式:
4.5.4.2 POT與GKT
4.5.4.3 已知(隱蔽)信息測試
4.5.4.4 未知(隱蔽)信息測試
4.5.4.5 BCQT(Big Control Question Test,大準繩問題測試)
4.5.5小結
4.6系統(調查)測試套用類別
4.6.1調查測試
4.6.1.1證據測試
4.6.1.2 偵查測試
4.6.2篩查測試
4.6.3監查測試
4.7 SPEI測試過程
4.8 SPEI圖譜評析
4.9小結
第三章 多道儀測試圖譜數據分析
1.概述
1.1打分(score)
1.2機率計算
1.3優勢計算
1.3.1優勢
1.3.2 優勢的優勢
1.4 Bayes 定理與優勢變化
1.4.1 Bayes 定理
1.4.2 優勢變化
2.Utah-CQT的打分評圖
2.1概述
2.2 過程
2.3 標準
2.3.1 呼吸圖譜
2.3.2 皮膚電圖譜
2.3.3 血壓與血容量圖譜
2.4評判閾值
3.SPEI的圖譜評析
3.1原則
3.1.1Bayes推斷(Bayesian Inference)
3.1.2題圖對應原則
3.1.3自比性原則
3.1.4系統性原則
3.2打分
3.2.1七分制
3.2.2標準與過程
3.2.2.1 確定相關問題反應強度(Ir)和準繩問題的反應強度(Ic)。
3.2.2.2計算相關係數(Rr)
3.2.2.3原始賦分(x)
3.2.2.4原始得分加權(加權分λ)
3.3加權得分轉換為機率
3.4優勢計算
3.4.1 CQT測試
3.4.2 CIT測試
3.4.2.1已知結果測試
3.4.2.2未知結果測試
3.4.3小結
3.4.3.1 關於BCQT
3.4.3.2 關於“探(搜)索性測試”
3.5聯合優勢
3.5.1 SPEI的優勢計算與分析
3.5.2假陽性對“有罪”測試結果的影響
3.5.3最小測試量(MMS)的優勢分析
3.6優勢標準
3.6.1 標準
3.6.2 計算示例
4. 研究報告——SPEI的“魯棒性”分析
4.1 Ir/Ic與Rr
4.2優勢變化比較
4.2.1 優勢標準驗證
4.2.2證據檢驗前後的優勢
4.3 優勢閾值的影響
5.結語
第四章 技術套用
1.導言
1.1 概述
1.2 反測試(Countermeasure,CM)
1.2.1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