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葉兔兒風

心葉兔兒風

心葉兔兒風(學名:Ainsliaea bonatii Beauverd)是菊科兔兒風屬植物,莖、葉及花序均被灰白色綿毛或後脫毛,莖單一,直立,不分枝,花葶狀,葉基生的密集,呈蓮座狀,葉片紙質,圓形或闊卵形,總苞圓筒形,總苞片5-6層,邊緣帶紫紅色,乾膜質,瘦果近圓柱形,冠毛1層,離生,肉桂色,羽毛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葉兔兒風
  • 拉丁學名:Ainsliaea bonatii Beauverd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帚菊木族 Mutisieae
  • :兔兒風屬 Ainsliaea
  • :花葶組 Sect. Scaposae
  • :心葉兔兒風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貴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5-95厘米,莖、葉及花序均被灰白色綿毛或後脫毛。根較粗,近肉質,簇生。根狀莖斜上或呈之字形曲折上升,長可達12厘米,根頸被灰白色綿毛;莖單一,直立,不分枝,花葶狀,直徑1-3毫米,少有更粗。葉基生的密集,呈蓮座狀,葉片紙質,圓形或闊卵形,長5-11厘米,寬4-10厘米,頂端圓、鈍或短尖,基部心形,常具2耳,邊緣有規則的胼胝體狀細尖齒;中脈在兩面均凸起,下面尤著,側脈3-4對,基出的I對其外側各有3條較強壯的分枝,其中2分枝靠近基部而儼如基出7脈,網脈明顯,網眼很小;葉柄長5-14厘米,少有長達20厘米,具翅,連翅寬5-10毫米;莖生葉極少,疏離(節間長6-20厘米),卵狀披針形,長1-2.5厘米,寬0.4-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鈍或截平,無凹缺,具短柄及狹翅。頭狀花序具3朵花,少有4花,花期直徑近1厘米,無梗,平展或下垂,通常3-6個密集成束,再沿花序軸復作間斷的穗狀花序式排列,近葉狀苞葉長7-10毫米,寬1-3毫米,具齒;總苞圓筒形,長13-14毫米,直徑約3毫米;總苞片5-6層,邊緣帶紫紅色,乾膜質,背部具1-3脈(外層和內層的I脈,中層的3脈),頂端均有小尖頭,外層卵形,長2-2.5毫米,中層近橢圓形,長7-8毫米,寬約2.5毫米,最內層線形,長約12毫米,寬僅1毫米;花托平,無毛,直徑約1毫米。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長約17毫米,檐部5深裂,其中4裂片長為7毫米,另一裂片長逾8毫米;花葯長達7毫米,頂端截平,基部箭形,具長達2.8毫米的尾部;花柱長約16毫米,花柱分枝開展,頂端圓。瘦果近圓柱形,長約5毫米,基部稍狹,具6棱,被貼生的粗毛。冠毛1層,離生,肉桂色,羽毛狀,長6.5-8毫米。花期10-11月。
心葉兔兒風有閉花受精的現象。那些閉花受精的植株,其體態、葉形、總苞以及毛被等均與非閉花受精的無別,其冠毛長約8毫米,幼果長約4.5毫米,亦與非閉花受精的相若。惟獨花甚小,隱藏於冠毛之中,長約5毫米,花冠頂部不開裂,花葯小,長約2.2毫米,藥尾絲狀,長為花葯之半而不同。
心葉兔兒風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1950米的山坡林下或蔭濕的水溝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文山、紅河、玉溪、昆明、富民、武定、祿勸、尋甸、曲靖、巧家)和貴州(赫章,興仁、貴陽)。

主要價值

根入藥,有祛風除濕等效能。民間常用以治療腰、膝關節痛。

主要變種

心葉兔兒風原變種即var. glabra Beauverd和另一變種var. arachnoidea Beauverd應予歸併。其葉和總苞片並不是有毛與無毛迥然有別,而只是毛多、毛少或極少的不同而已,真正無毛的類型尚未見過。這顯然是隨著植株的長老,其毛被逐漸脫落的緣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