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穴

心耳穴,耳穴名。位於耳甲腔正中凹陷處,即耳甲15區。主治心悸,盜汗,期外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無脈症,休克,脈管炎,貧血,血小板減少,血壓異常;冠心病,胸悶,胸痛,心肌炎,氣短,心慌,面色晦暗;舌炎,咽喉炎;神經衰弱,胃神經官能症,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症,腦震盪後遺症,腦膜炎後遺症;還能治各種精神病,心臟病,閉塞性脈管炎,中暑,急驚風,中風不語,赤痢,遺精,陽痿等。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基本介紹

  • 隸屬:耳穴
  • 穴性:平
  • 特殊作用:是耳麻穴的選用穴
  • 操作: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
  • 分布:耳甲腔
  • 功能:養血生脈,益心安神,通絡止痛
  • 主治:心悸,盜汗,期外收縮等
診斷作用,功能作用,穴性,定位,主治,操作,功效,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心、心血管系統、小腸、失眠、急驚風等疾病的參考穴。本穴具有一穴診斷多種疾病的功用。電測該穴顯示強陽性或陽性時,暗示心與小腸有較重大的病變。心區看見點狀凹陷或點狀白色,邊緣紅暈時可見各種心臟疾病。

功能作用

養血生脈,益心安神,通絡止痛。

穴性

平。

定位

位於耳甲腔正中凹陷處,即耳甲15區。

主治

心悸,盜汗,期外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無脈症,休克,脈管炎,貧血,血小板減少,血壓異常;冠心病,胸悶,胸痛,心肌炎,氣短,心慌,面色晦暗;舌炎,咽喉炎;神經衰弱,胃神經官能症,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症,腦震盪後遺症,腦膜炎後遺症;還能治各種精神病,心臟病,閉塞性脈管炎,中暑,急驚風,中風不語,赤痢,遺精,陽痿等。

操作

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毫針法:針0.1-0.2寸,針感局部痛。
埋針法:耳廓常規消毒,用鑷子夾持耳環針(又稱撳針)準確刺入穴位,用剪成菱形的膠布固定。隔日1次,囑患者每日壓數次加強刺激。
耳穴壓療法:治心動過速。以小鑷子持一直徑為0.5毫米的火柴棒探找穴位區內的敏感點(以灼痛、刺痛為準)後,將王不留行子貼到敏感點,以拇、食指按壓,每天中午、晚上睡前按壓10-20分鐘,以病人感到局部熱痛和身上微汗為佳。
耳穴注射療法:治心律不齊。每日以維生素B12100微克加維生素B150毫克,備用。每日注射1次,每次2-3穴,每穴注射0.1-0.2毫升。兩穴用時輪流注射。10日為1療程。
按摩法:用拇指指腹輕輕按揉5-6分鐘,力度適中,每分鐘約揉60次。

功效

本穴性平,有偏陰之性,故能養血生脈,益氣安神,通絡止痛。

配伍

配腎上腺、心俞、交感神經點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配枕、神門、內分泌治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配口、皮質下、小腸穴治口舌生瘡等。

附註

本穴和心臟點穴,穴性同屬平性,都有養血益心,安神之功,都能用於治療心律失常,但本穴偏於補養治本,以治療氣血虛弱者為主,故治療範圍較廣,還可以治療面色晦暗、盜汗、休克、無脈症、神經衰弱等症;心臟點穴偏於理氣治標,以治療氣血陰陽失調者為主,治療範圍較窄,主要治療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症。兩穴所治範圍大小不等,標本偏重各異,臨床治療當予分清,或單用或合用,隨證而定。

相關論述

《耳針療法》:“心 耳甲腔中央最凹陷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