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化學

心理化學(psychoc hemistry)是一種心理學理論。主張用化學概念和原理來解釋人的心理現象。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聯想主義心理學家布朗和穆勒。布朗用“提示”代替“聯想”,認為“提示”就是由此及彼、相互激活,是心的主動作用。分簡單提示和關係提示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化學
  • 外文名:psychoc hemistry
  • 代表人物:布朗和穆勒
  • 類型:心理學理論
前者如聽到朋友說話的聲音而想到他的面容,後者如看到兩個東西時,覺得其中的一個比另一個大。T.布朗認為,由提示引起的心理狀態不是觀念元素的簡單集合,而是這些觀念元素的融合,具有新的性質。J.s.穆勒進一步明確提出心理化學的概念,並強調:(1)複雜觀念是簡單觀念的有機結合,與構成它們的簡單觀念具有不同的性質;(2)複雜觀念的性質不能由構成它們的簡單觀念的性質來推測.必須通過實際經驗才能認識。這種觀點對實驗心理學創始人馮特提出“創造性綜合”有直接影響。馮特認為,各種心理元素就是通過統覺的創造性綜合而組成與原來成分不同、具有新質特點的心理複合體;人的理性認識活動主要通過統覺的創造性綜合來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