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婚嫁

徽州婚嫁簡介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婚嫁
  • 出處:《鶯鶯傳
  • 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程式:九道
簡介,說媒,

簡介

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麵”。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  另有童婚、納妾、換親、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形式。  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代替,婚事簡辦。80年代後,有採取旅遊結婚和集體婚禮形式的。

說媒

說媒又叫做媒,就是通過媒人從中說合,讓男女雙方共結秦晉之好。封建社會中的傳統觀念是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個“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請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對婚姻也有意,則可以雙方派人互訪。有時,女方的條件占優勢,甚至可以委託媒人介紹,讓男方“倒插門”,叫“入贅”。在古時,媒人又被稱為“月老”、“紅娘”。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來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奇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妻。”後來便有了“千里姻緣一線牽”之說。“紅娘”最早見於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的一篇傳奇故事《鶯鶯傳》。經長期流傳,“紅娘”成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人物。因此,稱媒人為“紅娘”的說法更加盛行了。同時,此種稱法更含有褒意,表露出對媒人的重視、友好和讚揚。 行聘舊俗訂婚時,男家向女家下定禮 請妻釋義:請期,即是請人測定良辰吉日後,將結婚日期告知女方,亦稱《期簡文》。如“文定厥祥,造舟為梁,佳期查就,預報華堂。乾命×××茲定於農曆×年×月×日結緣”。女方收到期書文後,如表同意,便以《知簡文》回告,如“已聞雅見,喜此相逢,敬呈草字,凡事仰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