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
按照有關要求,現將全市農業“十二五”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工作目標措施以及成德同城化農業方面計畫報告如下: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全面落實中央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取得了十個方面的主要成效:
一是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
圍繞千方百計穩定糧食麵積,確保糧食安全,我們以持續穩定增產為基本目標,以實施重大戰略工程為抓手,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單產、最佳化品種結構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狠抓糧食生產。至2014年全市糧食播面達452.22萬畝,糧食總產達188.37萬噸,實現了“十一連增”;全市共發展種糧大戶達507戶,規模化種糧面積達11.87萬畝,人均糧食占有量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二是畜牧產業全面撐起農業經濟“半邊天”。
圍繞提升畜牧產業經濟總量,最佳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畜牧生產方式,我們積極引導養殖戶發展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狠抓畜牧業產業鏈培育和扶持。至2014年全市畜牧業產值實現14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50%;全市建成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359個,6縣(市、區)成為國家生豬戰略保障基地,有5縣(市、區)成為國家生豬調出大縣,有4縣(市、區)成為全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成為全省擁有畜牧重點縣最多的兩個地區之一。
三是水產養殖產量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圍繞提升水產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水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向生態健康養殖轉型升級,我們堅持漁業資源保護,狠抓漁業生產發展,加強漁政執法管理。至2014年全市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為55180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6.91億元。
四是農機化發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圍繞調整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化作業水平,我們積極爭取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大力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加快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至2014年全市已累計爭取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近10億元,帶動農機總動力達到195 萬千瓦,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62.3%,位居全省第一。
五是糧油作物單產多次打破全省新記錄。
圍繞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我們針對重點產業狠抓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研製和推廣,深入開展糧油高產創建等一系列大規模的科技推廣活動。至2014年全市油菜4次、水稻2次打破全省單產新紀錄;小麥也先後創造了我市丘陵地區淨作小麥、旱地套作小麥和平壩地區淨作小麥單產歷史最高紀錄。全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95%以上,主要糧油綜合優質品種率達到60%。
六是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成效顯著。
圍繞加快實現全市八大優勢產業、五大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形成規模化的集約生產優勢,我們利用中、省各類項目資金,深入開展一系列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工作。至2014年全市累計建成優質糧油、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種子、蠶桑等現代農業產業基地220餘萬畝;建成現代農業萬畝示範區35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萬畝示範區24個;建成“千斤糧萬元錢”、“噸糧五千元”糧經複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57.6萬畝;建成農業部蔬菜、水果、食用菌標準園16個。
七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圍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共促全社會食品安全,我們認真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加強農產品源頭治理,推進標準化生產。至2014年全市120個涉農鄉鎮(街辦)均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牌子,明確了專(兼)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崗位和人員;共制(修)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範119項,建立標準化示範區(基地)170個,標準化生產示範面積43.3萬畝,建立生產檔案記錄773個;通過省農業廳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213.63萬畝,其中羅江縣、旌陽區、綿竹市、中江縣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定;認證無公害農畜產品150餘個,認證綠色食品36個,認證有機食品6個;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通過GSP認證的獸藥經營企業及加盟店達到658家;全市多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八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到快速發展。
圍繞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解決今後農村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的問題,我們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成人中專學歷教育、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民技能培訓,大力培育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至2014年全市共發展各類專業大戶14374戶、農民合作社1974家、家庭農場4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28家、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76家。
九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大加強。
圍繞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我們努力整合項目資金,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沼氣池建設、農機提灌站建設和農村機耕道建設。至2014年全市累計新建高標準農田57.5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 9000萬公斤,建成了廣漢連山、中江黃鹿、旌陽黃許等規模上萬畝大的3大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廣漢連山成為了全省現代糧食產業示範基地;全市累計已建設農村戶用沼氣43萬餘口,每年保持新建硬化機耕道200公里以上,每年有5%電灌站得到技術改造,年提水量保持在3億立方米以上,控灌保灌面積達100萬畝。
十是深化農村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按照市委部署在農村土地、資產、金融和農民自身四個方面,牽頭承擔了八項深化農村改革工作任務。至2014年這八項改革工作任務均順利完成既定的目標,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其中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台建設工作獲得省委王東明書記親自批示,被列入依法治省藍皮書內容之一在全國“兩會”期間發布。
二、“十三五”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思路
根據德陽當前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結合四川省現代農業發展指導思想、重點方向和我市的實際情況,提出我市“十三五”現代農業“113366”發展戰略如下:
圍繞一個中心: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綠色田園城市。
實現一個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市建成44個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示範區內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44個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將涵蓋糧食、油料、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花卉、中藥材、蠶桑等產業,覆蓋6縣(市、區)的32個鄉鎮。
重點發展三個區域:
一是中部平壩糧經優質高產高效發展區。
該區含旌陽、廣漢、什邡、綿竹、經開區55個鎮(鄉),7個街道辦,總面積1714平方公里。該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自然、經濟條件較好,傳統農業發達,為全市農業集中分布區。重點抓好耕地的深度開發,進一步改進農業生產條件,深化提高糧油規範栽培技術,大力引進推廣優質糧油和蔬菜、食用菌、水果、菸葉、花木等經濟作物的新品種、新技術和高效節本農業技術,全面推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努力生產市場需求的中高檔農產品,切實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和效益,將其建成全市“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標準農業示範區。
二是東南丘陵糧油多經及旱地綜合發展區。
該區含旌陽、廣漢、中江、羅江61個鎮(鄉),總面積2772平方公里。該區屬亞熱帶溫暖半濕潤氣候,光熱資源豐富,農業生產較發達,是全市糧食主產區和油料、水果、食用菌、蠶桑、藥材、棉花等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受自然災害威脅較大。重點加大旱地綜合開發力度,努力發展優質稻、飼用玉米、優質水果、蠶桑、食用菌、藥材、花生等經濟作物和適銷的小雜糧,努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檔次,擴大生產規模,創出品牌,提高效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整個丘陵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是西北山地多經生態發展區。
該區含什邡、綿竹6個鎮鄉(含沿山8個鎮部分村組),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此區為深切割中高山地貌,氣候溫涼,自然條件複雜多變,農耕不發達,農作物產量相對較低。但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藥材、茶葉、山野菜等多種經濟林木很有優勢,且生態地位極端重要。重點大力發展小雜糧及其他多種優勢經濟作物,大力發展梨、李、獼猴桃、枇杷、菜葉和各種乾果(如核桃、棗、銀杏、板粟等)、中藥材(如黃連、杜仲、黃伯)等獨具山區特色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並依據山區優勢,結合沿山開發,推進一二三產業互動,大力發展旅遊觀光休閒農業,努力增加沿山及山區農民收入。
打造“一帶一線一圈”三個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區:
“一帶”即圍繞成德快速通道打造特色高效農業產業帶,共建成德綠色走廊。“一線”即德陽境內龍門山脈沿線,“一圈”即圍繞德陽中心城市圈城一周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帶。
力爭在重點工作領域實現六個重要突破:
一是在農業規模經營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通過加強土地“小集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市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20萬畝,發展種植大戶1.7萬戶以上,實現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達到3萬戶,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66%。
二是在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通過規劃引導、項目整合、重點打造,把優質稻、雙低油菜、蔬菜、蠶桑、菸葉、中藥材、食用菌、種子八大優勢產業基地和梨、茶葉、獼猴桃、棗、花木等五大特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產業所在地的地域特點、歷史文化特色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整體打造,共同推進,拓展農業休閒觀光功能和教育體驗功能。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產業基地300萬畝以上,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500個以上,打造2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6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0個省級示範休閒農莊。把德陽真正打造成大成都經濟圈的果園菜園花園和休閒的樂園。
三是在養殖環境最佳化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通過開展森林養殖場建設,在規模以上養殖場周圍建設10-30米的森林保護帶,加快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廣各類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全面治理養殖污染,最佳化養殖環境。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個以上森林養殖場,做到部省兩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和重點養殖場全覆蓋,實現健康養殖,做到養殖污染零排放。
四是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2015年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建成市、縣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動態化、信息化。2015年在各縣(市、區)開展試點,2016年每個縣在三個以上鄉鎮開展試點,2017年每個縣(市、區)在三分之一以上鄉鎮實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依託成都市農村產權交易所,建立以市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和鄉鎮流轉交易服務站為主的全省聯網的農村產權交易網路平台,2015年建成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和什邡、廣漢兩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2017年以前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網路平台全面建成。
五是在智慧農業建設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通過發展“網際網路 農業”這種新的經濟形態,對農業生產、管理、流通各個環節進行信息化改造。力爭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面建成,30%以上的標準化規模化農業生產基地建成農業物聯網,全市所有鎮(鄉)、村全部建有農業信息服務站點。
六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通過完善政府公益性服務體系,大力培育農機、植保、動物疫病防治、農業投入品供應等各類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建立農業金融擔保機構,擴大特色農業保險的品種和面積。力爭到2020年,全市實現政府公益性服務體系健全,發展經工商登記的農機合作社196個,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120個,動物疫病防治專業組織40個。
力爭在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上實現六個顯著提升:
一是農業生產能力有顯著提升。
通過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重點加強6.2萬戶13.7萬絕對貧困人口所在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80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340萬畝次,建設新村集中供氣點項目8處,農村戶用沼氣池3000口,農機總動力達到220萬千瓦,機械耕作水平達80%。
二是農業組織化程度有顯著提升。
通過推進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支持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力爭到2020年,全市培育示範社400家以上,帶動農戶60萬戶;發展畜牧龍頭企業及專合社720家以上;發展水產龍頭企業16家以上;發展家庭農場達到1000家以上。
三是農業勞動者素質有顯著提升。
通過抓好廣漢市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綿竹市和中江縣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大力開展農村中專學歷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綠色證書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等,力爭到2020年,全市每年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在1萬人以上,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在100萬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5000人以上。
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顯著提升。
通過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認證”和能力建設,深化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創建,力爭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全部建成和通過“雙認證”,爭創1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力爭所有縣(市、區)均成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
五是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有顯著提升。
通過利用西寧蔬菜專供基地建設項目合作機制,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在市場化運作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一個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農副產品集散市場,並以此為龍頭加快建立完善一套高效暢通、安全規範、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六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有顯著提升。
通過加強農業部門與各類農業科研院所的聯繫,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力爭到2020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以上,主要糧油綜合優質品種率達到96%,生豬、家禽良種面達到90%和95%以上,生豬三元雜交面達到88%以上,水產品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二)“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目標
1、種植業
(1)糧油產業:至2020年,全市力爭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在400萬畝以上,油菜播種面積保持穩定90萬畝左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85萬噸以上,油菜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6萬噸以上。
(2)經作產業:至2020年,全市力爭菜、果、菌、藥、瓜、花、茶、葉菸等經濟作物總面積達到188萬畝,總產量達到408萬噸。
(3)蠶桑產業:至2020年,全市力爭保有桑園面積10萬畝,發種量穩定在10萬張以上,實現蠶桑綜合開發產值1.5億元,蠶業產品深加工產值1億元。
(4)種子產業:至2020年,全市力爭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到8萬畝以上,雜交油菜制種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
2、畜牧業
到2020年,全市力爭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生豬規模化出欄達到263萬頭;畜禽規模養殖達到3萬戶,主要畜禽適度規模養殖面提高5個百分點;肉類總產量提高5個百分點,年產量達到40萬噸。
3、水產業
到2020年,全市力爭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6萬噸,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達到35個、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40個,50%的規模以上養殖場實現水產品質量可追溯,稻魚綜合種養面積達到50000畝以上,觀賞魚養殖規模達到3000畝以上,30家以上養殖場實現智慧型漁業,50家以上養殖業主建立“網際網路 水產”系統,並力爭在郪江中江段建立1處水產物種資源保護區。
4、農業機械化
到2020年,全市力爭機械耕作水平達80%;小麥生產機械播種水平達到72%,機械化收穫水平達到96%;水稻生產機械化育秧、播種、栽插水平達到50%,機械化收穫水平達到93%以上;油菜直播機械化水平達30%。
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