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

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

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維奇·巴甫洛夫(дмит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павлов,1897—1941年)蘇聯將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沙俄軍隊,1919年加入俄共(布)黨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二戰時因作戰不利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維奇·巴甫洛夫
  • 外文名:дмит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павлов
  • 生辰逝期:1897—1941年
  • 國籍:蘇聯
簡介,巴甫洛夫的方面軍首當其衝,“即使蘇沃洛夫來了也無濟於事”,被槍決的第一個蘇軍大將,
1928年和1931年先後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軍事技術學院速成班,曾任騎兵團長、機械化團長和旅長。1936—1937年參加西班牙內戰,任坦克旅長。返國後,1937年11月出任裝甲坦克部部長。後參加蘇芬戰爭。1940年6月起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同年7月易名西部特別軍區)司令。1941年獲大將銜。蘇德戰爭爆發後,任西方面軍司令。因指揮重大失誤,同年7月1日被解職,不久被處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蘇軍強大,以其猛將如雲、戰將輩出而著稱於世。蘇俄從來就不缺少英名蓋世的統帥。偉大的俄羅斯軍事學說,孕育了一批批傑出的軍事人才。從以往的蘇沃洛夫、庫圖佐夫到現代的伏龍芝、圖哈切夫斯基直至朱可夫、科涅夫等一乾帥才,蘇俄的軍事統帥們以其勇猛驍悍、多謀善斷、指揮百萬軍隊、擅長千里躍進、組織方面軍會戰,而在世界軍事舞台上熠熠生輝,占據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獨特位置。這當中,蘇聯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巴甫洛夫大將,也以自己的幾十萬人馬首戰被殲,被史達林怒“斬”以警示全軍,而在蘇聯軍事史冊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史中,留下了沉重的、不光彩的一筆。
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

簡介

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蘇軍衛國戰爭前為數不多的5名大將之一(巴甫洛夫於1941年2月22日榮獲大將軍銜。當時另外幾名大將為秋列涅夫、朱可夫、梅列茨科夫、阿帕納先科等),也是史達林戰前最為倚重的兩員戰將之一(另一人為朱可夫)。這位1940年12月和朱可夫(巴甫洛夫和朱可夫當時分任蘇聯西部兩個最大的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和基輔特別軍區的司令)分領紅、藍軍排兵布陣、演示戰法,作為蘇軍坦克機械化兵團的領軍人物,蘇聯西部最重要的封疆大吏,是蘇軍中最被史達林看好的年輕新銳、未來之星之一,卻在同納粹德軍的較量中,被打得丟盔卸甲、暈頭轉向、一敗塗地。蘇聯西方方面軍(西部特別軍區改稱)頃刻間崩潰、瓦解,貌似強固的西部防線被德軍鐵騎衝擊得體無完膚、千瘡百孔、門戶大開。而這,就是發生在1941年6月下旬短短一周之內的事情。
巴甫洛夫大將的結局無疑是極為悲慘的。他是紅軍在蘇德戰爭中死亡的最高級將領之一,但他卻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於自己人的槍下。戰前的巴甫洛夫大將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是紅軍最早的兩個坦克團之一的團長,而朱可夫是另一個團長。他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在那裡戴上了蘇聯英雄金星勳章。回國後擔任紅軍汽車坦克裝甲兵總監。與朱可夫一起晉升大將,一起擔任重要軍區司令員,朱可夫在基輔特別軍區,巴甫洛夫在西部特別軍區。
然而戰爭一開始,巴甫洛夫的命運急轉直下。西方面軍(西部特別軍區改編〕的空軍在第一天就被基本消滅。一星期後德軍攻占明斯克,西方面軍大部被合圍。而在這一星期中,作為方面軍司令員的巴甫洛夫始終沒能有效的指揮下屬部隊。以致要了解情況不得不去收聽德國廣播。
史達林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那樣一個強大的方面軍一星期就完了!他認為這裡面一定有鬼。(他真的是這樣想的嗎?〕於是,巴甫洛夫大將以及方面軍參謀長,一個集團軍司令被送上軍事法庭,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有的資料說,在臨刑前,巴甫洛夫要他的老同事們千萬不要學他樣,一定要打敗德國人等等。
巴甫洛夫大將的死應該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晉升得太快了,在沒有具備相應的能力之前就承擔了過重的責任。他並不是一個軍事天才。他錯誤的接受了西班牙內戰的經驗,認為坦克部隊無力單獨進行戰鬥,只能支援步兵。(其實這只是T26那樣的輕型坦克防護力太差的結果,他卻以此否定了所有坦克〕導致蘇聯將早已組建的機械化軍解散,到1940年才又重組,但已經晚了。在西部特別軍區任上,這種不稱職明顯表現出來,兩個最精銳的集團軍過於前出到比亞維斯托克突出部,沒有足夠的預備隊。空軍全集中在少數幾個機場,成為敵人的好靶子。這些問題,先後兩任總參謀長--梅列茨科夫和朱可夫都向他提過。1941年初的大演習中,朱可夫指揮的藍軍就以與後來德軍差不多的打法擊潰了巴甫洛夫指揮的紅軍。可儘管如此,直到戰爭開始,巴甫洛夫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改進措施。戰爭開始後,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個集團軍里去,等於放棄了對方面軍整體的指揮。加劇了混亂。的確是失職。但是巴甫洛夫大將也確實挺冤枉。因為當時亂了套的將軍也不止他一個呀,許多後來威名顯赫的將領當年都經歷過失敗的。而且德軍是將主力投入西方面軍正面,而紅軍的主力卻在西南方面軍。即使讓朱可夫指揮西方面軍,恐怕也不免打敗仗(當然可能敗得輕些〕。尤其是,以叛國罪槍斃巴甫洛夫大將是完全子虛烏有的。巴甫洛夫大將的死,給當時的紅軍將領們以極大刺激。必須以生命的代價為戰士們的生命負責!這是一支強心針,也是一支清醒劑。如果得知自己的死能有這樣的效果,巴甫洛夫大將地下有知,也可以寬慰些了吧。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1941年第0250號命令(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命令,宣布蘇聯最高法院就大將德·格·巴甫洛夫、少將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將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將亞·安·科羅布科夫罪行的判決:)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號根據國防委員會的決定,鑒於原西方面軍司令員德·格·巴甫洛夫、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軍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軍第四集團軍司令員亞·安·科羅布科夫的驚慌失措行為、未經上級允許擅離戰略崗位、導致部隊指揮瓦解、指揮不力,根據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將以上四人逮捕,並交軍事法庭審判。 蘇聯最高法院於1941年7月22日判決,對德·格·巴甫洛夫、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亞·安·科羅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a) 原西方面軍司令員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軍對蘇聯開始突然進攻後,表現得驚慌失措、指揮無方、坐視部隊指揮的瓦解,導致大量武器和倉庫落入敵手,擅離西方面軍戰鬥崗位,致使敵人有機可乘,突破方面軍防線; b) 原西方面軍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理應在方面軍司令部和作戰部隊之間建立持續暢通的通信,但表現得驚慌失措、罪惡地無所作為,未採用無線電聯繫,致使戰爭的最初幾天,各作戰部隊的軍事行動處於無指揮狀態。 c)西方面軍第四集團軍司令員亞·安·科羅布科夫表現得驚慌失措、罪惡地無所作為,可恥地拋棄信任他的部隊,致使集團軍瓦解,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德·格·巴甫洛夫、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亞·安·科羅布科夫背棄了軍人誓言,玷污了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忘卻了自己對祖國的責任,他們的驚慌失措和懦弱、罪惡的無所作為、瓦解部隊的指揮、將武器和倉庫交於敵手,以及擅離戰鬥崗位的行為,給西方面軍的部隊造成了嚴重損失。根據蘇聯最高法院判決,德·格·巴甫洛夫、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亞·安·科羅布科夫被剝奪軍銜,判處槍決。判決已執行。我警告,無論是誰,如果違背軍人誓言、忘卻對祖國的責任、玷污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表現懦弱和驚慌失措、擅離戰鬥崗位以及未經戰鬥即向敵人投降,都將受到軍法最嚴厲的無情懲罰。

巴甫洛夫的方面軍首當其衝

巴巴羅薩”(德文原意為紅鬍子),一個聽起來蠻入耳的名字,卻是一個包含著兇險、包藏著希特勒吃掉整個蘇聯的野心勃勃的計畫。儘管,1941年6月22日之前,蘇聯最高統帥機關和史達林本人從自己派駐世界各地的間諜們(如佐爾格等)、駐德武官、美英盟友甚至蘇德邊境逃跑過來的德軍士兵等各個渠道,均收到了納粹德國6月22日進攻蘇聯的情報。起初,蘇方以自己所擁有的強大實力與德國剛剛締結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認為這些情報不過是痴人說夢,是毫無根據的鬼話,是挑撥離間的伎倆。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接到海軍報告時就這樣回答:“只有傻子才會想來進攻我們。”隨著德國侵蘇的各種跡象已成不爭的事實,戰爭已經迫在眉睫,史達林仍禁止使西部各軍區進入戰備狀態,以免招致“挑動”德國人的嫌疑,他本人仍試圖以種種忍讓、退讓的舉措,遲緩甚或避免這一觸即發的戰爭。
蘇聯一味忍讓求和,並沒有減緩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的步伐。在歐洲大陸上,如果說在這場曠世決戰中希特勒還有一個念茲在茲的強硬對手,那就是史達林。其實,他要吞併蘇聯之心由來已久。他視斯拉夫民族為“低賤的民族”,是“退化的種類”,“天生就是當奴隸的”,而廣袤的蘇俄領土則是德國未來的“生存空間”。儘管蘇聯自以為實力超群,只需“抖抖虎威”便可嚇退群狼,可希特勒卻並不以為然。在他眼裡,蘇聯不過就是“一所破舊的危房”,只要踢開它的門,就會一下子坍塌下來。他之所以如此輕視蘇聯,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為蘇軍經過大清洗後已經不堪一擊。“可以不必把俄國軍隊看成是一支武裝力量了,因為血腥鎮壓大傷元氣。”──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長貝克的這句話,就代表了這種看法。按照希特勒的構想,在德軍的閃擊中,6~8周時間便可征服蘇聯。德軍總參謀長弗蘭茨·哈爾德的估計又保守了一點,他構想在8~10周內結束對蘇戰爭。──估計都是頗為樂觀。
戰前幾天,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別軍區已經發覺德軍在邊界沿線異動現象,他要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向莫斯科報告,有德機入境侵犯領空,並從對面德境森林裡傳來地面發動機的轟鳴聲。巴甫洛夫和他的西部特別軍區肩負拱衛首都西大門的重任,他本已發覺了對面德軍種種不尋常的表現,可在上峰“不許給德軍以任何挑釁藉口”的指示下,還是放鬆了應有的警覺和必要的準備,還是沒能意識到德軍進攻已經開始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以全部兵力的80%,計148個師(其中裝甲師19個、摩托化步兵師14個)、4000多輛坦克和羅馬尼亞的14個師、芬蘭的20個師,發起對蘇聯全境的進攻。就在戰爭降臨之際,史達林還在強調: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不能給自己製造沒有緣由的恐慌。在部分蘇軍倉促提高戒備等級的同時,史達林還在告誡:沒有接到命令,絕對不能輕舉妄動。蘇聯最高當局求和的種種幻想,使蘇軍的戰備狀態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停在機場上的飛機沒有加油,拖曳的火炮沒有牽引,上萬輛坦克沒有集中,前線部隊沒有進入一級戰備,擔負最前沿、最重要防禦任務的西方特別軍區司令巴甫洛夫在戰前之夜的21日晚上,正在明斯克的一家軍官俱樂部津津有味地欣賞蘇聯著名劇作家亞歷山大·考涅楚克的一部喜劇。當參謀急匆匆跑來向他悄聲耳語:德軍正在邊境上挑釁、向蘇軍開火時,巴甫洛夫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這訊息“無聊”。
22日凌晨3時,6000門德軍火炮全線轟擊蘇聯,上千架納粹戰機撲向蘇聯境內,僅用一天時間就將800多架蘇軍戰機炸毀在機場上(其中500多架是巴甫洛夫轄下的戰機)。也就在今天,西部特別軍區(有稱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受命組成西方方面軍,巴甫洛夫成為該方面軍的首任司令員。
戰前幾天,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別軍區本已發覺了對面德軍種種不尋常的表現,可在上峰“不許給德軍以挑釁的藉口”的指示下,還是放鬆了應有的警覺和必要的準備,還是沒能意識到德軍進攻已經迫在眉睫…… "
“在沒有得到同意之前不許抵抗。史達林同志禁止我們的炮兵開火。”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電話通知巴甫洛夫的副手博爾金。“怎么可能?城鎮四處大火,敵人到處殺人,我們卻要步步後退。”博爾金厲聲抗辯。“這是命令!”鐵木辛哥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重複著。
在咄咄逼人的德軍面前,蘇聯表現出來的種種軟弱,一方面和自己戰爭準備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的實力所致。看起來,有著530多萬人、19000架飛機、22000輛(有說24000輛)坦克的蘇聯軍隊,規模世界第一,能力強大無比,蘇聯的幅員和國力更是歐洲老大。可實際上,大清洗和蘇軍戰略思想的落後僵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外強中乾。蘇軍高層自己清楚戰力如何,多年來密切關注蘇聯動向的納粹德國也知道內耗給蘇聯造成的影響。且不說大清洗“清除”了90%的將官和80%的校官,清一色“稚嫩”的面孔連升幾級占據了蘇軍的高位,使人們懷疑如此年輕的指揮員能否經受戰火的洗禮?更何況“上頭什麼都知道”,使蘇軍內部人人自危,僥倖活下來的軍官們早已是斂聲屏氣,圖哈切夫斯基時期銳意進取的軍事學說蕩然無存。
就是蘇聯有著驕人數量的飛機坦克也並不足以獨尊。蘇軍裝備的19000架戰機,80%已經老化,老式雙翼飛機居多,和納粹德國的“梅塞施米特”式戰鬥機、“容克”式俯衝轟炸機不可同日而語;至於蘇軍坦克,除了1500多輛(其中T-34中型坦克967輛、KV-1重型坦克508輛、KV-2重型坦克83輛)還算先進之外,其餘的2萬多輛坦克都已經陳舊不堪,坦克大多沒有裝備無線電設備、通訊手段落後,坦克兵的訓練亦是故步自封,沒有什麼新奇可稱道之處。特別是這些坦克又大都被分散配置在龐大的陸軍部隊中,難以發揮坦克的衝擊作用。1940年對弱小的芬蘭之戰,百萬蘇軍竟難以降服20萬芬軍,打了4個月,蘇軍傷亡20多萬人才占領了足夠掩埋犧牲自己這么多士兵的地方。蘇芬一戰,使蘇軍統帥們痛切地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是“虛有其表”,也使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看到強盛蘇聯、強大蘇軍“心力不濟”的另一面。納粹閃擊西歐,更使蘇聯驚異於坦克裝甲集群的威力。由蘇芬戰爭和西歐淪陷之後,史達林對新式坦克、戰機的研製生產給予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重視,蘇聯科研、軍工部門夜以繼日、開足馬力投身於實驗室、試驗場和生產車間。一個個坦克團組建起來,一批批火炮、戰機裝備部隊。只是由於大批火箭式提升的幹部倉促就位,毫無經驗可言,新式裝備剛剛成軍,未經歷練,蘇德戰爭初期的蘇軍倉促應戰,並沒有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在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上,蘇軍最高層亦出現偏差。20年代國內戰爭中曾在南方和西南方向指揮紅軍作戰的史達林,判斷德軍進攻的主要方向是號稱蘇聯“糧倉”、“油倉”和工業基地的南線烏克蘭和高加索的蘇軍西南方面軍(基於這種判斷,該方面軍實力最強大,共有58個師,其中16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這種判斷是一個戰略失誤。當時的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總參謀長朱可夫(他們二人曾先後擔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第一副總參謀長瓦圖京也都來自西南方向的基輔特別軍區,他們也都認為西南方向將是德軍的主攻方向。因而,基輔特別軍區在兵力、兵器方面,得到蘇軍統帥部的特別關照。蘇軍的最高決策者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納粹德軍進攻西歐國家時,德軍總是以最快的速度閃擊占領對方的首都。現在,德軍同樣要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拿下莫斯科。為此,就必須首先消滅橫在德蘇邊界的蘇軍西方方面軍。這是戰爭爆發後德軍的主攻方向。西方方面軍下轄第3、第4、第10、第13集團軍共44個師。因此,希特勒將進攻蘇聯的三大集群中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博克元帥指揮)用以主攻這一方向。中央集團軍群包括第4、第9集團軍和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並配屬凱塞林元帥的第2航空隊。戰火首先考驗的就是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大將。
可是,崇尚阻擊的巴甫洛夫將方面軍的設防重點放在了凸入波蘭境內的比利亞斯托克突出部,而將第3、第10、第14集團軍在突出部一字排開,試圖憑藉深溝高壘的強固工事阻止德軍的進攻。此時的巴甫洛夫並沒有“吃透”德軍的戰法,這位曾擔任著名裝甲旅旅長、在西班牙內戰時期率部前去支援共和派的蘇軍坦克專家還是沒有領悟坦克戰的精髓。他的對手博克根本就不會同他正面糾纏,而是以裝甲集群由北、南兩翼(北路從東普魯士的蘇瓦烏基地區出發,南路向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突進)雙箭齊發、以合圍之勢向縱深突擊。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24日占領維爾諾;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潛渡(在坦克炮塔上安裝浮漂式氣筒)布格河,繞過布列斯特要塞,直撲明斯克。
德軍裝甲集群突進速度十分驚人,僅用一周時間就將巴甫洛夫的方面軍裝進有“死亡口袋”之稱的“諾沃格魯多克包圍圈”內。

“即使蘇沃洛夫來了也無濟於事”

戰爭爆發後,一方面德軍的狂轟濫炸,一方面德軍空投特遣隊破壞,使位於前線的巴甫洛夫西方方面軍的通信指揮系統很快遭到破壞,指揮系統陷於癱瘓之中。遠在莫斯科的史達林急切地要知道前線的情況,他多次詢問鐵木辛哥(國防人民委員)、朱可夫(總參謀長)、瓦圖京(作戰部部長):“你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把邊境的戰鬥情況清清楚楚地報告上來?巴甫洛夫、基爾波諾斯、庫茲涅佐夫(分任蘇聯西方、西南、西北三個方面軍司令)都在乾什麼?”
為了了解局勢,史達林特派沙波什尼科夫和庫利克兩位元帥作為大本營代表前往明斯克。而這位庫利克元帥的軍事觀點之陳舊比之巴甫洛夫有過之而無不及。戰前,蘇軍在對坦克裝甲部隊的發展上存在著兩種觀點,庫利克則是“坦克只能配屬步兵,支援步兵作戰”觀點的典型代表,他和布瓊尼等人堅持認為“沒有必要”組建獨立的坦克和機械化軍。試想,他這樣的人這個時候來到前線,只能是添亂。
其實,前線的戰局比史達林想像的還要糟糕。此時,在司令部所在地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的巴甫洛夫根本就無法聯絡上前線部隊,他來到比利亞斯托克的第10集團軍司令部,看到的卻是一片狼籍。集團軍司令格魯別夫少將抱怨:電話線中斷、油庫被炸毀、坦克陳舊不堪,“只能用來打麻雀”;“我手下的士兵人人都是英雄,但是面對敵人的坦克和飛機,我們能做什麼?”巴甫洛夫傳達了他自己都認為是離譜的莫斯科的命令:要求第10集團軍展開反擊,拿下奧索維茨、維斯納、別爾斯克等地。此時,巴甫洛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部隊有被包圍全殲的危險,仍按莫斯科“反攻”的命令調動部隊。他不僅沒有下令比利亞斯托克的第3、第10集團軍的部隊後撤以建立新的防線,反而下令將所有集團軍以及方面軍的預備隊前調,致使縱深加大,後防空虛,更多的部隊進入突出部,為古德里安、霍特兩大裝甲集群的突擊、合圍創造了條件。
沒有莫斯科的撤退命令,巴甫洛夫又不敢機斷行事,還是一味前調部隊。巴甫洛夫的副手、方面軍副司令博爾金倒有些冷靜,他指揮第6、第11兩個機械化軍和騎兵第6軍頑強抗擊德軍,並在格羅德諾同德軍展開激戰,還是未能阻擋德軍強大攻勢,第6機械化軍軍長哈茨基列維科少將亦英勇戰死。戰機稍縱即逝。古德里安與霍特兩大裝甲集群向巴甫洛夫西方方面軍兩翼突進,僅4天時間就深入蘇聯國土200公里,兵鋒直指明斯克,蘇軍再想突圍已是難乎其難。
6月25日,知道大勢已去的巴甫洛夫對方面軍的4個集團軍發布全線退卻的命令,允許各部隊充分徵用當地工具,並徵集任何數量的馬拉大車,要求晝夜兼程,“在遼闊的戰線上甩掉敵人”。他哪裡知道自己的部隊已經被肆虐的德機和高速推進的德國坦克機械化集群撕裂得支離破碎,既無燃料又缺少運輸工具。於是,悲壯的一幕出現了:但見密集的騎兵、成群的步兵揮舞著馬刀刺刀和衝鋒鎗,高呼著震天動地的“烏拉!”向外突圍,在德國人的機槍彈雨前人體像樹葉一樣紛紛飄落。
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天、第三天,莫斯科城內不斷傳來西方方面軍戰線被突破的訊息。6月25日,第一副總參謀長瓦圖京報告:德軍正在逼近明斯克。
“您說什麼?逼近明斯克?!您怕是搞錯了吧?!您這是從哪兒來的訊息?”史達林發出質問。瓦圖京如實匯報:空中偵察機和派往前線的代表反映的戰況屬實。
連日來,來自西方方面軍的訊息使史達林愁眉不展,他不知道這些天巴甫洛夫都幹了些什麼能夠讓德軍這么快就深入蘇聯國土200公里,這簡直不可思議!在這個時刻,史達林想起了圖哈切夫斯基死前寫的一封中的一段話:“未來的戰爭將是發動機的戰爭。裝甲坦克部隊的集中可以形成強大的突擊拳頭,要抗禦它們是很不容易的。”看來,這個圖哈切夫斯基確實有先見之明。26日,博克的南(古德里安)、北(霍特)兩路大軍在明斯克-比利亞斯托克附近合上鉗口,博爾金率部向東突圍未果。納粹空軍元帥凱塞林指揮的第2航空隊的近千架戰機和地面兩大裝甲集群遙相配合,瘋狂吞噬著群龍無首的蘇軍。整個西方方面軍被分割在比利亞斯托克和諾沃格魯多克兩個包圍圈內。蘇軍的坦克、大炮掩護著騎兵、步兵做著一次次徒勞的、破釜沉舟的突圍。手中沒有一個坦克集群的巴甫洛夫現在痛感到德軍坦克的威力,他或許為戰前自己對坦克的輕蔑態度而後悔。7月3日,被圍蘇軍徹底放棄抵抗,巴甫洛夫67萬人的西方方面軍44個師中有24個師被徹底擊潰,其餘20個師損失了30~90%的人員和裝備,除20餘萬人突圍外,其餘40萬人全軍覆沒。其中,31萬官兵被俘,2500多輛坦克、1500門大炮被德軍繳獲(按德軍的說法,共俘虜蘇軍官兵328898人,繳獲3332坦克、1809門火炮)。巴甫洛夫帶著他的指揮部逃出了明斯克,跑到了100多英里之外的莫吉列夫。遠在莫斯科的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還是從德國人的廣播中得知了西方方面軍兩個集團軍的部隊被圍殲投降之事。
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在開戰的第一周,就在實力強大的西方方面軍手中陷落了,擁有幾十萬人馬的西方方面軍遭此厄運,而它的司令官還在驚慌失措、抱頭鼠竄。朱可夫震怒了,史達林震怒了。
6月30日清晨6時45分,朱可夫聯繫上巴甫洛夫,朱可夫發現這位西方方面軍的最高指揮官對自己戰區的狀況並不十分清楚,他將信將疑地詢問巴甫洛夫:德國的廣播報導是否屬實?帶著哭腔的巴甫洛夫回答:這是真的。
6月30日當天就任擁有無限權力的國防委員會主席的史達林聞訊無比震怒,他下達指示撤掉巴甫洛夫大將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的職務並立即帶到莫斯科來,同時任命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接任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撤換方面軍司令,由國防人民委員親自接任,這是戰爭爆發後史達林採取的第一個重大步驟,顯示了史達林對西部防線的極度重視和對戰局的強烈不滿。史達林實在無法容忍巴甫洛夫將他最倚重的西方方面軍葬送得如此迅速。
明斯克的失陷,是開戰以來史達林“心理上震驚的頂點”。
當鐵木辛哥元帥出現在巴甫洛夫面前時,後者忐忑不安地問道:“也許我還有必要向您報告一下……”
“不必了,一切最令人難以相信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元帥陰沉著臉色,沉重的心情無以復加。
“元帥同志,處在我的位置,我想,即使蘇沃洛夫來了也無濟於事。”巴甫洛夫還想分辨著。
“我知道,我們的人員缺少訓練,裝備又不足,可方面軍的部隊和飛機損失這么嚴重,領土喪失這么多,你作為司令員就一點責任都沒有?……” EN />f=%
“可是您知道,僅在布斯特方向我們只有7個師,而敵人整整15個師,其中有5個坦克師,讓我怎么守得住?”
“你的算術還是留著以後去做吧!你作為司令員不覺得有些丟人嗎?”元帥極不耐煩地打斷了巴甫洛夫的話,走出了房間。
片刻,門開處,副官報告有人來找。隨即,一位從莫斯科飛來的中將帶著兩名高大軍人出現在巴甫洛夫面前。
“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將軍,請您看一下這個檔案吧。”說著,一份檔案遞到眼前,三個濃黑大字“逮捕令”驚得巴甫洛夫半晌說不出話來。從“大清洗”中走過來的巴甫洛夫知道史達林的為人,清楚自己的下場已定。他和方面軍參謀長弗·葉·克里莫夫斯基少將及通信主任安·傑·格利戈里耶夫少將、第4集團軍司令亞·安·科羅布科夫少將等幾位倖存下來的方面軍高級將領被解送到莫斯科。

被槍決的第一個蘇軍大將

這個巴甫洛夫真是可悲又可嘆。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率領蘇聯志願部隊前去支援西班牙共和派的巴甫洛夫(在這次軍事行動中,蘇聯提供了700多輛坦克,朱可夫只是以軍事觀察員身份前往)曾經指揮蘇聯坦克部隊(裝備以T-26輕型坦克為主)同德國義大利的坦克部隊有過交鋒,雖然也頗有斬獲,但這些輕型坦克孤軍深入,在受到反坦克炮火的極大摧殘後,巴甫洛夫對坦克的認識出現了偏差。有著西班牙內戰的歷練,作為朱可夫之外、蘇軍公認的另一位坦克戰專家,回國後他向史達林報告:坦克部隊不能獨立作戰,只能配屬步兵支援作戰。次年,圖哈切夫斯基被清洗,巴甫洛夫的這一觀點更是甚囂塵上,原本騎兵老帥們對坦克已是嗤之以鼻,現在又遭巴甫洛夫這樣的“軍中新秀”的冷眼,蘇軍坦克部隊無異於雪上加霜,更使得蘇聯於1939年11月索性將為數不多的、當時坦克部隊的最大編制、蘇聯已經編成的4個坦克軍──生生解散。蘇軍那貌似龐大的坦克部隊原本就沒有形成“合力”,現在便如涓涓細流,被一股股“細化”到浩如煙海的步兵部隊之中。對於蘇聯坦克部隊而言,巴甫洛夫實在是“痛下殺手”,使才露“尖尖角”的坦克在蘇聯受到“當頭棒喝”。
如果說“大清洗”對蘇軍有多大影響的話,在西部特別軍區和巴甫洛夫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巴甫洛夫多少是受惠於這場“大清洗”的。他的前任、白俄羅斯軍區(後改稱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就是那位培養、提攜了朱可夫、科涅夫等大批年輕人才的聲威卓著、能征慣戰、備受推崇的名將烏博列維奇。這位蘇軍早期大將級(後改稱一級集團軍級)司令是和圖哈切夫斯基等人一起被槍決的。他死後,被朱可夫認為充其量只能當個師長的巴甫洛夫“一步登天”,繼任了這個蘇聯最大、也最為重要的軍區司令。那時,巴甫洛夫給了史達林很不錯的印象:報告條理清楚,議論老成持重,還顯得胸有成竹。他是和朱可夫一起作為新一代軍事統帥加以培養的(他生於1897年,比朱可夫小一歲)。
巴甫洛夫大將和基爾波諾斯上將(西南方面軍司令,1941年8月其所部幾十萬人也遭德軍圍殲,基爾波諾斯本人陣亡)都是1937年大清洗之後被急速提拔上來擔任軍區一級高級指揮職務。他們缺乏經驗和統帥的智慧,也缺少駕馭和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1941年6月,巴甫洛夫所指揮的西方方面軍,雖然自己也擁有30個坦克團、2500多輛坦克,數量不可謂不多,但其僵化的意識、落後的戰術、零散的編制、被動的心理,特別是在比利亞斯托克按部就班部署的3個集團軍,使他那戰力強大的西方方面軍如一群待宰的羔羊,遭到古德里安和霍特兩個裝甲集群的合圍,慘遭納粹裝甲兵團的蹂躪、摧殘、碾殺。這個“肢解”了蘇聯坦克部隊的巴甫洛夫終究還是受到“坦克的懲罰”,而飽受輕視坦克的後果和厄運。
戰爭爆發僅僅一周的時間,首當其衝的巴甫洛夫的幾十萬人馬全軍覆沒。巴甫洛夫或許到死也沒有明白,德國裝甲集群何以能如此神速、又何以有如此強悍的突擊力,生生撕裂百萬蘇軍的防線,穿插到自己的側翼,布成了一個“諾沃格魯多克口袋”。鑽研了十多年坦克、為蘇軍不可多得的坦克將才的巴甫洛夫,竟然沒有從根本上領悟到坦克、坦克兵團和坦克戰的威力、特點和精髓,不能不說是他本人的悲哀、蘇軍的悲哀。其實,蘇軍整個的軍備、戰備狀態都不盡如人意。如果把這種狀態、把潰敗的責任完全歸罪於按照最高統帥部的指令做被動防禦的巴甫洛夫身上,對於他個人來說,實在在“不能承受之重”。巴甫洛夫大將也就成為戰爭開始時怒不可遏的史達林軍法從事、槍決的第一名高級將官。他也是戰爭初期,可悲的蘇軍坦克命運的殉道者和代言人。
1941年7月22日,蘇聯軍事審判庭庭長烏爾里希宣讀了“不準抗訴”的終審判決:預審查明,被告巴甫洛夫和克里莫夫斯基四人是反蘇軍事陰謀的參加者。他們利用自己的職位,出於陰謀的目的,不使所屬指揮人員準備迎接戰爭,削弱了軍區部隊的戰備動員,破壞了對部隊的指揮,不戰而向敵人投降,從而使工農紅軍的戰鬥力受到重大損失……剝奪巴甫洛夫的大將軍銜,剝奪其餘三人的少將軍銜,判處四人極刑──槍決。
在審判庭上,巴甫洛夫等人不否認自己指揮不當、造成重大損失的罪責,但是他們還是希望甚至請求能把他們以任何身份派往前線,用生命和鮮血來證明自己對祖國和軍人義務的忠誠,他們願意在戰場上贖罪……
史達林看到這個判決書,要烏爾里希把“陰謀”之類的廢話刪掉,要毫不拖延,立即執行。
這個判決被迅速通知到各個方面軍,它體現了史達林“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懲處打敗仗的人是手下無情的”用意。
7月22日判決的當天晚上,擔任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僅8天的巴甫洛夫和他的三位部下即被槍決。他也是擔任方面軍司令員職務時間最短的兩人之一(只有8天時間。另一個是在列寧格勒方面軍僅擔任了5天司令員的伏羅希洛夫元帥),也是整個衛國戰爭期間第一批被判處死刑的蘇軍高級將領(在四年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共有238名少將以上的高級將領經史達林批准被軍事審判庭判處死刑)。
1956年蘇共20大後,赫魯雪夫執掌大權。根據蘇共中央指示,蘇聯軍方組成以索科洛夫斯基元帥為首的審查組對當年巴甫洛夫四人被指控、遭槍決一案重新調查審理。調查表明,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對蘇戰爭的前一周,巴甫洛夫發覺德軍異常動向,曾幾次向莫斯科報告請求允許部隊進入蘇德邊境沿線野戰工事。然而,得到的答覆是:這可能招致德軍尋釁,不能進駐野戰工事。1956年11月5日,審查組做出了權威性的結論,認為儘管巴甫洛夫等人在對軍區部隊的戰備動員在諸多重大失誤,但並沒有犯有“貪生怕死、無所作為、缺乏指揮能力、有意破壞對部隊的指揮及不戰而向敵人投降”的罪行,據此推翻了對四人的指控。1957年,蘇共中央、蘇聯政府和國防部公開宣布為巴甫洛夫大將等人平反,恢復名譽。
幾十年後,一位蘇聯軍史界權威、蘇聯國防部軍史研究所所長沃爾科戈諾夫這樣評價了巴甫洛夫事件: 他們在戰前和戰爭初期有不少失誤,但是這些人由於祖國,是真正的愛國者。由於幹部緊缺,他們被任命時越過了許多中間環節,直接擔任高級職務。他們所受的培訓不夠,未能在決定性的時刻正確地組織抗擊優勢敵人的軍事行動。但是,像這樣的人難道還少嗎?方面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巴甫洛夫、基爾波諾斯都是1937年以後急速提拔上來的。他們有愛國精神、大膽、英勇,但是還缺乏經驗和統帥的智慧。這只能靠日積月累。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歷史是殘酷的。巴甫洛夫等人以生命的代價,詮釋了那段殘酷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